88读书网 > 人世天劫 > 第二百二十一章 艾米莉离开了
    一向大大咧咧、不太爱动脑筋的艾米莉,一段时间来显得沉默寡言,时不时的会陷入沉思。她的这种状态,别的人也许不会发现,但常常跟她形影不离的梁晶晶注意到了。

    宇宙中百分之99以上、无限接近百分之100的地方都是非宜居地带,人类所幸的是恰巧地球那微不可及的不到一点的概率。

    宇宙的伽马射线暴发,可以瞬间将一个星球甚至星系摧毁;黑洞能轻而易举吞没星系;四处游荡的流浪星球能毫不费力地摧毁一个星球的生态;陨石撞击可以让星球内核停止运动;毫不起眼的太阳也能发射出惊人的太阳风,足以将火星那样的类地星球变成地狱。

    “我说艾米莉,你这些天怎么总是傻支支的,”又一次看到艾米莉那样子,梁晶晶终于忍不住问了:“想什么呐?”

    “没什么……”艾米莉很不自然地咧嘴一笑:“你别瞎猜!”

    “不会吧?……有什么心事连我也不能说么?”

    “好吧……不过我是随便说说,你可别到处乱说啊?”见梁晶晶点头答应了,艾米莉终于说了:“你有没有发现,哥现在的变化很大?”

    “什么变化?我没发现啊!”

    奇异物质(strangelet)是一种未在地球上发现的理论物质,具有极大引力负压的物质形态。奇异物质是物质的一门分类,也同时是一种极端的物态。奇异物质的引力负压大于它的能量密度(引力)。奇异物质周围的空间因此被奇怪地扭曲,其引力具有排斥性。宇宙产生(宇宙大爆炸)后引致宇宙急剧膨胀的力就正是奇异物质的极大引力负压的排斥性。基于以上的特色总结出奇异物质是负质量的。

    “我忘了……”艾米莉已经不想说了。她忽然想到,她也没看到易千雅掉过一滴泪,莫非易千雅也不在乎易如之死?这显然不可能。

    “哥这些天总是跑出去,还不要我们跟着,”既然艾米莉不想说了,梁晶晶也就不问了。不过,舒云鹏这些天总往外跑,也不知去干嘛了,倒让她好生疑惑:“不知他干嘛去了?”

    “我不知道……”艾米莉喃喃着:“晶晶,你有没想过,我们以后怎么办?”

    “什么以后怎么办,不明白你的意思!”梁晶晶歪着脑袋看着艾米莉:“你今天怎么怪怪的?”

    黑洞最重要的属性就是有一个"有去无回"的临界点,不过现在我们还不能进行测试。不过,现在被认为是黑洞的天体,实际上是黑洞而不是虫洞的情况更有可能出现。有很多猜想中的黑洞形成方法,例如大质量星球的坍缩,不过现在仍然不清楚虫洞是怎么形成的。

    “唉,你……”艾米莉沉默了一会,忽然问道:“昨晚你在哥房里睡的?”

    “是啊,怎么啦?”梁晶晶不懂艾米莉怎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你到底想说什么,能不能明白点说?”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中,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称为伽马暴的恒星爆炸会经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两位科学家说,这些的爆炸还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无法演化出任何复杂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伽马暴有没有可能近距离击中地球。这种现象是1967年被设计用来监测核武器试验的人造卫星发现的,目前大约每天能够检测到一例。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伽马暴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两秒钟;它们很可能是两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为一的时候发生的。长伽马暴可以持续数十秒钟,是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后坍缩爆炸时发生的。长伽马暴比短伽马暴更罕见,但释放的能量要高大约100倍。长伽马暴在短时间内发出的伽马射线,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续数秒的高能辐射本身,并不会消灭附近一颗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马暴距离足够近,它产生的伽马射线就有可能触发一连串化学反应,摧毁这颗行星大气中的臭氧层。没有了这把保护伞,这颗行星的“太阳”发出的致命紫外线就将直射行星地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足以导致一场大灭绝。

    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即将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中,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斯维·皮兰(tsvi piran)和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保罗·希梅内斯(raul jimenez)探讨了这一灾难性的场景。

    天体物理学家一度认为,伽马暴在星系中气体正迅速坍缩形成恒星的区域里最为常见。但最近的数据显示,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长伽马暴主要发生在“金属丰度”较低的恒星形成区域——所谓“金属丰度”,是指比氢和氦更重的所有元素(天文学家所说的“金属”)在物质原子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我们银河系中的平均金属丰度和恒星的大致分布,皮兰和希梅内斯估算了银河系内两类伽马暴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能量更高的长伽马暴可以说是真正的杀手,地球在过去10亿年间暴露在一场致命伽马暴中的几率约为50%。皮兰指出,一些天体物理学家已经提出,可能正是伽马暴导致了奥陶纪大灭绝——这场发生地4.5亿年前的全球灾变,消灭了地球上80%的生物物种。

    接下来,这两位科学家估算了银河系不同区域内一颗行星被伽马暴“炙烤”的情形。他们发现,由于银河系中心恒星密度极高,距离银心6500光年以内的行星在过去10亿年间遭受致命伽马暴袭击的几率高达95%以上。他们总结说,复杂生命通常只可能生存于大型星系的外围。(我们自己的太阳系距离银心大约2.7万光年。)

    其他星系的情况更不乐观。与银河系相比,大多数星系都更小,金属丰度也更低。因此,两位科学家指出,90%的星系里长伽马暴都太多,导致生命无法持续。不仅如此,在大爆炸后大约50亿年之内,所有星系都是如此,因此长伽马暴会导致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

    90%的星系都是不毛之地吗?美国沃西本恩大学的物理学家布莱恩·托马斯(brian thomas)评论道,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太过。他指出,皮兰和希梅内斯所说的伽马射线照射确实会造成不小的破坏,但不太可能消灭所有的微生物。“细菌和低等生命当然有可能从这样的事件中存活下来,”皮兰承认,“但对于更复杂的生命来说,伽马射线照射确实就像按下了重启按钮。你必须一切重头开始。”

    皮兰说,他们的分析对于在其他行星上搜寻生命可能具有现实意义。几十年来,seti研究所的科学家一直在用射电望远镜,搜寻遥远恒星周围的行星上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不过,seti的科学家主要搜寻的都是银河系中心的方向,因为那里的恒星更加密集。而那里正是伽马射线导致智慧生命无法生存的区域。皮兰说,“或许我们应该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寻找。”

    “你真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难道卡拉、丽贝卡不是为了保护哥而战死的?”

    “银河系虫洞说”源自在暗物质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暗物质是指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的物质。与“虫洞”不同的是,人们已经通过引力效应证实了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存在。的里雅斯特国际高等研究院课题组在2013年绘制了一份非常详细的银河系暗物质分布图,将其与最新研究得出的宇宙大爆炸模型结合后,发现银河系中不仅具备存在“虫洞”的条件,甚至整个银河系都可能是个巨大的“虫洞”。

    “你……好吧,”梁晶晶定了定神,说:“还记得张静怡司令官的护卫队长布莱妮吗?她为了保护张静怡司令官,死在南方了。你能不能也把卡拉、和丽贝卡当成单纯的护卫,为了保护自己的头儿战死了,这样还有类似苗妙、苏悦那样的怨言吗?”

    “但我们确实是带着双重任务来的啊!”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