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沉水龙雀 > 第三章 少年行(三)
    ();

    燕南古镇坐落于群山之中,风调雨顺,四季如春。

    小镇炊烟袅袅,古道悠悠。

    数十年以来,小镇轶闻诡事颇多,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无数外来宾客,时至今日,燕南镇远近闻名,甚至是惊动了大庆朝廷和苍洱州郡守。

    可要说真正令燕南镇名扬天下,闹得满国风雨的原因,其实只是因为一位疯疯癫癫的老秀才写出了一本戏文书,后被世人大肆传诵。

    书名《妖狐志谈》。

    ……

    今日是晴光潋滟的好气象,骄阳温暖如初,燕南镇依旧热闹非凡,除了满大街的贩夫走卒外,小镇每家酒肆茶馆总会端坐着一位或年青或年迈的说书先生。

    先生们装束统一,俱是手持鸟扇,桌案上摆着惊堂木,清清嗓子就口灿莲,将准备已久的轶闻趣事稍稍添油加醋,述说得头头是道,扣人心弦。

    往往说到鬼怪妖魔时,都能惊得台下的妇人女子,容失色,颤得胸前景象,风光旖旎。

    古镇南边的一条小巷弄里,有一家不起眼的酒肆,名叫巷子香。

    巷子香的掌柜是个留着长鬓的中年大汉,汉子相貌平平,却十分魁梧,身高九尺,眉目之间给人以正气凛然的伟岸印象。

    此时他正愁眉苦脸的望着店内的四位客人,唉声叹气。

    良久,他实在耐不住碎碎念的性子,遂开门见山说道;“小子,我陆某人向来心直口快,切记,人鬼殊途!”

    饭桌中,身负云纹剑匣的少年闻言,脖颈发凉,停下了大快朵颐,然后抬眼望了望魁梧掌柜,又望了望身边覆着面纱的少女。

    最后,他凝视着正对脸的喝酒少女,轻轻问道;“余音,这掌柜是山上人?”

    束发如长缨的少女点了点头,理所当然道;“不然呢,本姑娘为何东绕西拐带你们来这儿喝酒?”

    苏锦麟;“……”

    “不用担心,这位陆前辈一身正气,看样子还是斩妖除魔后积攒下来的,估摸着是道门中人。”

    苏锦麟挑了挑眉,没说话。

    江初雪已了然于心,她摘下面纱,莲步轻移至柜台前,对着长鬓汉子施了个万福,不卑不亢道;“阴灵江初雪见过陆道长。”

    她诚恳道;“初雪自还阳以来,恪守本心,遵守阴司戒律,从未……”

    说到此时,姓陆的长鬓汉子咳嗽了一声,摆了摆手,打断江初雪的自述,皮笑肉不笑道;“行啦行啦,我会观相,若不是念在你这阴灵心性善良,身上又没有命债,我压根不会让你进燕南镇。”【#… ¥…免费阅读】

    “我陆遇卿呢,不是什么上天入地的大修士,只是个在人间历练的道门散修,善恶分明,闲时斩些小妖除些小魔,盼望着积攒点福报罢了,你们不必太过拘谨。”

    江初雪轻轻颔首,笑而不语。

    陆遇卿双手环胸,居高临下的凝视着江初雪,片刻后,他忽然皱起眉头,眼神古怪,他又挠了挠长鬓,满脸疑惑但欲言又止。

    江初雪观言察色,细致入微,她轻轻道;“陆道长,若初雪言辞有不妥之处,但说无妨。”

    陆遇卿闻言,摇了摇头,啧啧说道;“陆某游历人间百年,诛妖伏魔无数,见识过的阴鬼厉鬼更是数不胜数,却从来没有见过你这般死而还阳的阴灵,且身怀……浩然正气?”

    江初雪莞尔一笑。

    在酆都洞天,齐仲春带她走过往生桥时,特意为她念诵了一篇孔圣经书,言出法随,说是为她敷上一层文气,一层春秋气,能更好的契合并适应人间。

    陆遇卿所说的浩然正气应当就是出自于此。

    思虑片刻,她避重就轻的解释道;“初雪生前,乃是一国公主,擅琴棋书画,文气自然浓郁,再者,心怀江山社稷,满腔赤诚,遂心生浩然。”

    江初雪话音刚落,不仅是陆遇卿大笑不止,就连余音和江滚滚都尴尬的咳嗽了几声。

    “小丫头,我管你是公主还是皇后,那都是俗世里的计较,你说你擅琴棋书画,满腔赤诚,就可心生浩然正气?狗屁不通!”

    陆遇卿摇了摇头,用手指叩了叩柜台案面,娓娓道来。

    “真正的浩然,乃是儒家圣学,是三座天下之中最刚正最恢宏的精神气,没有之一,无可比拟。”

    陆遇卿是个糙汉子,没念过几天书,可他是打心底里钦佩和敬重读书人,因为他知道所有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读书人都有可能被文圣眷顾,渐生浩然之气。

    而一旦和“浩然”二字沾亲带故的读书人,就算抛开一切身份权势,那他也必定是位真正的君子贤士,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可说到底,俗世里的浩然之气和山巅上的浩然正气是两个概念。

    “之”和“正”一字之差,失之千里。

    他收回思绪,捻着长鬓,继续解释道;“浩然之气很难描述清楚,笼统的说,它是充斥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精神气。”

    “浩然之气是以君子的博学善念,日积月累而形成的,难得可贵,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

    “浩然之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的‘真君子’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息,是不能倚仗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噱头就可获取的,一目了然。”

    “而浩然正气,则是天底下资质超然,万事无愧于心,且被文圣选中的真正的读书人方可领悟的另一种神通,是另一座天地,可望而不可及……咳咳,我这样解释过来,小丫头,你还敢说你心生浩然?”

    话音刚落,陆遇卿忽然想到了赖在他家酒窖,成天大醉酩酊的老秀才。

    两人有过几次促膝长谈,老秀才曾满眸期望的说过。

    “君子浩然,即是博学千里,正气更万里……如此正气,谁人不愿谁人不羡?”

    念及此处,陆遇卿一拍桌案,爽朗道;“陆某以为,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是大义大德造就而成的一身正气,是文圣孕育的人间正气!”

    江初雪编撰的理由被拆穿,柳眉微蹙。

    余音晃了晃银色小酒壶,对于陆遇卿理解的浩然正气,既没认可也没否定。

    她只是替江初雪解围,轻轻说了一句,“陆道长,山上之争,机缘茫茫。”

    陆遇卿摆了摆手,笑着回答道;“小姑娘,你就是想说,不要刨根问底嘛!哈哈,陆某虽然没念过几天书,可毕竟年岁和阅历摆在这里,对于山上之争的杀机,了然于心。”

    余音点了点头,含沙射影的说道;“嗯,如此就好。我只是见过了太多的……好奇心害死猫。”

    陆遇卿扯了扯嘴角,沉默不语。

    倘若是其他任何一位十五六岁的小辈质疑或是挑衅他,他自认都敢反驳一二,可对于喝酒少女的话中隐喻,他破天荒的没有还嘴,因为他着实看不透这位喝酒少女。

    其实自打苏锦麟四人进店起,他就以道教秘术,细腻的观相众人。

    在他看来,苏锦麟全身无炁,可他的身体素质极其惊人,根骨清奇,走的是兵家武夫的路数,可惜刚刚上山,太迟了,错过了最佳的成器时机。

    江初雪是还阳的阴灵,百年难得一见,且她身怀浩然正气,曾经必定有过一场可遇不可求的大机缘,但她境界不高,堪堪第四境,观湖境。

    江滚滚嘛,不是凡人,因该是某类蛟属,境界摸不清。

    最后,他观相余音,始终是雾里看,看不清虚实。

    他甚至觉得,对于余音,他观相到的境界和因果关系,都是余音想让他看到的,换而言之,只要余音不愿意,以他的修为境界,绝对无法继续观相。

    陆遇卿心中定论,余音绝不是表面上的第三境这么简单。

    纵然她掩盖锋芒,却依然掩饰不了她那种由骨子里透露出来傲气和锐意,她如一柄崭新的利剑,气势凌人。

    陆遇卿心中暗道;“剑修一脉果然都是怪物。”

    随后,他摸了摸后脑勺,回答余音道;“哈哈,小姑娘说的不差,大道之争,机缘茫茫,陆某确是太好奇,得得得,就此打住。”

    他侧身正视江初雪,平淡道;“作为阴灵之属,你能身存浩然正气而不散不灭,想来也是被某位君子所度化,如此甚好,陆某也就不难为你了。”

    说话间,他抬手指了指江初雪放在桌边的红色竹骨绸伞,提醒道;“陆某眼拙,看不出这柄伞的底蕴,但明眼人都知道,财不外露。”

    江初雪不卑不亢的点头应承,柔声说道;“谢陆道长明理之恩,谢陆道长善心之情。以后这柄伞,我昼启夜合,自会保管妥当。”

    陆遇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低头翻看账本。

    苏锦麟却一直在思考陆遇卿所理解所述的浩然正气,他觉得蛮有意思,他学从齐先生,文从宋夫子,心中自然也有浩然,不吐不快。

    他放下竹筷,因轻轻的抿了一口小酒,然后意气风发说道;“陆道长,我以为,‘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此乃浩然正气之根本!”

    陆遇卿皱了皱眉头,诧异的望着负剑少年,他轻轻扬了扬下巴,示意少年继续说。

    苏锦麟缓缓立起身来,双手负后,无比自豪道;“我的先生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晋升到‘不动心’的境界。”

    陆遇卿望着少年,哑口无言。

    “陆道长说,只有读书人才能承得起君子贤士的名号,其实不然。”

    苏锦麟摘下斗笠,收拾好蓑衣,露出他俊俏的脸蛋,笑道;“我的夫子曾经问难于我,他说,千万年来,究竟何为君子?”

    “我不假思索,与陆道长英雄所见略同的回答到,是满腹经纶,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读书人,是有志气有抱负的真正的读书人……可夫子赏了我一记板栗,说我大错特错。”

    苏锦麟学着某位清秀儒士般轻轻拂袖,满身书生味,他走近柜台,问道;“既然我答错了,那陆道长你觉得,何为君子?”

    何为君子?

    四个笔画简洁轻飘飘的文字,忽然如山岳大渎般横亘在陆遇卿心间,他想用他以为的“君子品行”去回应,去辩论,去击溃这座四字关隘,可话到嘴边,他始终说不出来。

    因为少年文气盎然,轻甩挥袖的模样,像极了一位学塾小先生。

    不仅是陆遇卿,就连余音,江初雪和江滚滚都觉得,此时此刻的苏锦麟,不再是吊儿郎当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位心怀道理规矩的读书人。

    片刻后,苏锦麟继续说道;“何为君子?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君子如山岳定,君子泰而不骄,君子如寒梅傲立,君子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赠予天下人。”

    他盖棺定论道;“所以呢,我与我的先生夫子达成共识……君子不一定是读书人,君子可以是天下任何人!”

    陆遇卿嘴巴微张,再一次以道教秘术观相少年,刹那间,他全身打颤。

    小小少年,竟真真正正心生浩然之气!

    正当众人仍在咀嚼和回味苏锦麟所述的君子浩然时,有位满头霜雪的老人从酒馆后厨踱步而出。

    老人满身酒味,不知醉醒。

    虽说老人不修边幅,可依然掩盖不了他眼底深处的睿智与期望,陆遇卿说,老人年轻时是位秀才,是有望金榜题名的读书种子,为官之才。

    老秀才凝视着苏锦麟。

    良久,半年没有开口说话的老人,忽然癫狂大笑。

    “我陈宛丘,当年也是位堂堂正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