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才是都市 > 第六十一章 让子孙传承
    ();

    苏安与秦白芍在广场的一角停了下来。

    秦白芍已经从苏安的背上下来了。

    她站在苏安的旁边,右脚只要不用力就行,站还是能站稳的。

    他们旁边站了一群人,好听的二胡声从里面传来。

    原来此时里面有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在拉着二胡。

    二胡里拉奏的曲子是出自成龙与金喜善那部《神话》电影里的音乐。

    曲名也叫神话,成龙与金喜善,韩红与孙楠,胡歌与白冰都曾合唱过。

    在二胡旁有个黑板,上面写着乃胡琴国粹,当吾辈传承,不拖累儿女,凭才艺谋生。

    黑板旁有个钱盒,钱盒上书写着打赏二字,里面有许多行人打赏的钱。

    有五块的,有十块的,有一块的,也有一百的。

    老人拉奏时,旁边又有不少人将钱放进了钱盒。

    “带钱了吗?”苏安问道。

    秦白芍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百,道:“没带钱包,就只有一百。”

    苏安接了过来,笑道:“一百就够了。”

    他穿过人群,将一百块放到了盒子里。

    苏安回来后,秦白芍忍不住说道:“我以为你不会给呢。”

    “如果是缺胳膊少腿的小孩,或者见人就上来讨钱要的老人,我是不会给的。但这种以才艺谋生的艺术家,我是很尊敬的,所以会给。”苏安笑道。

    “看到黑板上的字没有?打赏,打赏二字古来有之,古时酒馆里有说书唱戏的,只要说的好,唱的好,就会有酒客打赏,他也一样,他二胡拉的好,所以我才会打赏。”苏安道。

    “正所谓三年琴,五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杆唢呐吹一生。?这老先生的二胡,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我听了许多二胡艺术家的演奏,都难以与他相比。”苏安道。

    “拉的的确很不错。”秦白芍点了点头。

    “刚刚给钱时看了看他双指见的老茧和手心处已经磨平的纹路,应该是个拉了不下于四十年的老二胡艺术家。他的演奏几乎毫无瑕疵,我觉得老先生年轻时绝对是位二胡天才。”苏安道。

    秦白芍闻言莫名有些伤感,就算是天才,到最后也只能沦落到街头卖艺为生。

    这天才,未免也太可笑了一点。

    苏安知道她伤感在什么地方,走过去,拿出黑板旁的粉笔,然后在乃胡琴国粹,当吾辈传承,不拖累儿女,凭才艺谋生后面加了几句话。

    须发白,青履素衫。

    携胡琴一把,尽江湖辗转。

    如斯风骨,朗朗可鉴。

    后辈人敬仰之。

    苏安写完之后,围观人大赞。

    而此时那闭着眼睛专心拉奏神话这首婉转忧伤曲子的老人也终于睁开了眼。

    他看了看苏安在黑板上写的字,眼眸中露出一抹赞赏,好字好词,笑道:“谢了。”

    “老先生这二胡拉了不少年了吧?”苏安问道。

    “有五六十年了。”老人笑道。

    秦白芍强忍着疼,向着苏安走来,苏安赶紧过去将她抱到了前面。

    “以老先生五六十年的造诣,应该不止如此吧?”苏安不解的问道。

    秦白芍也是点了点头,如今这念头有一技之长就绝对饿不死人,更何况这老先生拉的这么好。

    老人叹了口气,苦笑道:“以前自然不会如此,但现在不这样也没办法,二胡这门营生,早就已经没法跟以前相提并论了。”

    “能说说吗?”苏安问。

    老人点了点头,道:“我父亲是个二胡演奏家,靠给人拉二胡为生,我从五岁开始学二胡,十五岁学有小成,开始跟着父亲出去演奏,三十五岁名震皖南,那时候找我演奏的人数不胜数。”

    “四十五岁二胡开始没落,几乎没有人再来找我演奏。但那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二胡,喜欢学二胡,所以我就开了一家二胡学馆,也能赚些钱。”

    “但好景不长,又过了几年,来学馆学二胡的学生越来越少,直到几年前开始彻底没有了。没办法,我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又想继续拉自己喜欢的二胡,所以就开始走南闯北的给大家在各地的广场演奏,每个月靠着大家捧场打赏,也够生活。”他笑道。

    “老先生可姓许?”苏安笑着问道。

    老人一惊,道:“你认识我?”

    “哈哈,可真是不虚此行啊,出来一趟,竟然还能在有生之年再次听到许老先生一曲,真好,真好啊。”苏安大笑道,果然是他啊。

    “许老先生,哪个许老先生?”秦白芍不由的出声问道。

    “白芍,如今还在的中国艺术家们,还有谁在琵琶二胡上研究最深?”苏安笑眯眯的问道。

    秦白芍恍然大悟,一脸惊讶。

    而此时周围围观的人也都认出来了,忍不住捂住惊叹,一脸的不可思议。

    那老人起身笑了笑,道:“我这些年走了五省二十三市,你是第一个认出我来的。”

    “许老先生的《山鸟寻》,终生难忘。”苏安笑道。

    “不知许老先生,能否在拉奏一曲《山鸟寻》”苏安问道。

    秦白芍拉了拉苏安,知道了此人是谁后,秦白芍可没有让他在演奏一曲的心思。

    眼前这人可是站在中国音乐界顶峰的人,让他再拉一曲,秦白芍没这个勇气。

    “也罢,既然被你小子认出来了,那就依你,拉一曲《山鸟》。”他笑道。

    众人闻言都忍不住激动的鼓起掌来。

    往这里赶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拿出手机给自己好友打电话。

    许老先生的二胡,可不是谁都能听到的。

    不管懂还是不懂,不听是绝对要后悔的。

    老先生闭上眼睛,没有谱曲,将那曲很久没有拉的山鸟再次在众人面前演奏了出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曲山鸟是许老先生受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

    清脆,空灵,最后却带着山鸟寻无处寻的呜咽。

    一曲完毕,众人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而此处已经是人山人海。

    许老先生起身将那黑板举了起来,对着众人高声道:“胡琴乃国粹,吾辈当传承,请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没有二胡听,拜托了,属于当代的你们,请一定要让下一代继承我们的国粹。”

    “我许名录,身为中国二胡协会现任会长,给你们鞠躬了。”

    他将二胡放下,给在场的所有人深深的鞠了一躬。

    拉了半辈子,演了半辈子的许老先生,一生鞠了无数次躬,但这一次,却是他最后一次鞠躬。而这人生最后一次鞠躬,却依旧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弘扬二胡,传承二胡。

    有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

    许名录,便是如此。

    他这一生,最爱的便是他手中的二胡。

    苏安秦白芍,以及站在广场上的所有人,都全部躬身回了一礼。

    你创以山鸟,让世人聆听。

    我躬身以敬,让子孙传承。

    这是苏安他们这些人此时的心声。

    ………………

    第三章,感谢一生有你相伴就好的打赏。

    也感谢各位读者的投票,能一路看到现在其实我觉得你们也挺可爱的。

    看一本不去装逼打脸,只知道写言情拿二胡水章节的书,不知道你们心中是咋想的。

    哈哈,反正能看到这里的读者我都爱死你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