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宋货郎 > 第六十六章 一封书信惹的祸
    柳青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刘押司,刘押司发誓要将柳青打入大牢。

    一旁的高个子官差赶忙劝道:“刘押司,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你忘了上次那位李公子的事了吗?你看眼前这个主儿,嚣张跋扈完全不输于那个李公子,说不定人家的来头更大,没有靠山没有背景的人,谁敢在知府衙门口胡闹,再说了,瞧他说话的口气和看咱们时那不屑一顾的眼神,根本就没把咱们放在眼里。那个李公子是两浙路转运使李大人的公子,我看眼前这主儿,他的背景绝不小于转运使大人。”

    【北宋府、州以上的大区称“路”。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有监司和帅司。监司包括:“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宪司和仓司也有监察责任,因而路一级可视为监察区。帅司,即安抚司(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

    原来在一年前,苏州府衙的大门前也曾来过一位少年公子,此人来到此地,也不通禀,一脚便将衙门口儿的侧门给踹开了,带着手下之人就往里闯,两个当值的衙役上来阻拦,却被他两巴掌打翻在地,那少年公子走进签押房,要在那儿当值官差去叫知府大人出来见他,当值的不肯,立刻就被打倒在地,而且带人砸了签押房,桌子椅子全被掀翻在地,那日在前堂正好是刘押司当值,刘押司带着手下众人秋风扫落叶般将这伙儿闹事儿的狂徒全都捆了起来,照着不可一世的李公子脸上扇了两巴掌,然后将李公子等人一股脑儿地扔进了大牢。谁知事后才知道,那位年轻公子是两浙路转运使李大人的公子,两浙路转运使专管财赋和监察,是苏州知府正儿八经的顶头上司,拿了人家的公子哥儿而且还扇了人家两巴掌,这件事弄得知府大人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叫来刘押司从头骂到脚,骂了个狗血喷头。

    最后,知府大人硬着头皮陪着公子哥儿回到转运使衙门,跪地磕头赔罪。虽然转运使李大人连连劝慰,说不必计较此事,而且自责自己对家人管教不严,才至犬子闯下祸端,今后一定严加看管。

    这件事,看似到此结束,就这样翻过去了。谁知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暗流开始汹涌。从那时起,刘押司感觉到,知府大人一下对自己冷淡了许多,而且,什么凶险的,犯难的,担责的,不好完成的差事都派给了他,这些差事无论哪个弄不好,轻则丢饭碗,重则锒铛入狱。刘押司私下一打听,这是转运使李大人暗中授意,知府大人要对自己下手了。吓得刘押司砸锅卖铁凑了一万多两银子,上下打点,解铃还需系铃人,最后还是疏通了被自己抓进去的李公子,一万两银子敬上,人家李公子消了怒气,这件事也就惭惭平息了下来。这件事虽已过去,可是刘押司一想起这件事就心有余悸。”

    眼见柳青今日大闹知府衙门,被提醒的刘押司生怕这位主儿又是朝中哪个大人的公子哥,唯恐躲之不及。

    听了高个子官差的话,刘押司跺了跺脚,叹了一口气,说道:“走,回去,不要和这种人纠缠。”

    看着这群衙役官差要转身回去,柳青心中骂道:“真他娘的邪了门儿了,平日里老实巴交行路的百姓,街边老老实实的摊贩,做小买卖的,还有临街的店铺、门市,这帮官差衙役那是说抓就抓,说拿就拿,说扣就扣,说封就封,眉头都没有皱过一下。今日这是怎么了,这么能忍,都闹成这样儿了,这帮家伙愣是视若不见,装作没事人一样。”

    这时,远处走来一顶四人抬的绿呢大轿,轿边跟着一个年约五旬的清瘦男子,黝黑的面庞之上两个黑豆眼熠熠放光,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精明,颌下一缕略有些花白的山羊胡子,一看,此人做的就是出谋划策的买卖。

    轿子本是从大门前路过,而后折道从侧门进去,可是一见衙门大门前围了不少驻足观望的人,坐在轿中的一个年约四旬的男子一掀轿帘,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衙门口同几个官差衙役大吵大闹,远处则围了将近一圈驻足观看,指指点点,不时有说有笑的行人。轿中男子问轿旁的老者道:“乔师爷,前面出了什么事?”

    那位被唤作乔师爷的清瘦老者挠了挠头,眯缝着眼睛说道:“老爷,老朽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要不,咱们过去看看。”

    “好,过去看看。”说罢,中年男子放下了轿帘。

    柳青正同几个官差纠缠之时,一顶绿呢轿子停在了身前,清瘦老者大声说道:“知府大人到!”

    一听知府大人来了,众人立时停止了争吵,静了下来,就连远处行人的议论声说笑声也都戛然而止。人们目光全都汇聚到了知府衙门的大门口,要看看,高高在上的知府老爷如何处置这个狂生。

    前面的两个轿夫将轿子往下轻轻一压,后面的两人侧往上轻轻一抬,身材清瘦的老者顺势一掀轿帘,从轿中阔步走出一位中年男子。

    众官差衙役一见这位男子出来,立时全都拜伏在地,说道:“参见知府大人。”

    中年人摆了摆手,说道:“来吧,因为何事在此大声喧哗,还引得民众围观,成可提统。”

    刘押司上前一步,躬身说道:“禀府台大人,是这位年轻公子在此吵闹,我等正在劝退。”

    “哦?这位小哥儿,你因为何事,竟敢在知府衙门前喧闹?”这位知府大人语速不快,声音不大,却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威压,柳青抬起头,望了知府大人一眼,只见对方也盯视着自己。他的目光如炬,熠熠生光,被他的眼神望着,有一种被看穿了底细的感觉,好似在他跟前,自己的任何秘密都被他看得清清楚楚似的。

    柳青心道:“幸好没在大堂之上,要不然,惊堂木一拍,这位知府大人一审一问,自已的小心思还不一五一十地全都乖乖地招了。”

    柳青深吸了一口气,稳了稳自己的思绪,上前两步,双手一揖,躬身答道:“晚生柳青拜见知府大人,晚生携家师书信三番五次前来拜见知府大人,可把门儿的衙役因为晚生没给他们好处,就是不给通禀。家师与大人乃是旧交,难道晚生代家师拜见大人,还需要给他们塞银子吗?晚生气不过,今日才到此地,与他们理论。若有不恭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我的旧交?书信何在,拿来我看。”

    “是。”柳青从怀中取出了那封蔡京写的书信,递了过去。

    知府大人打开书信,纵览一遍之后,望着柳青说道:“这封书信是写给本府的前任马大人的,马大人已去青州任知府了。而且你的家师蔡大人,本府和他没见过面。”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听了知府大人的话,柳青惊得嘴巴大张,似喘气的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