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宋货郎 > 第二十九章 误打误撞遇贵人
    ();

    几个官兵连请带赶,将柳青和方怡团团围在中间,可怜柳青,刚才还是怀抱美人儿急速狂奔的大英雄,一转眼的功夫,却成了只能靠身边美女搀扶,一瘸一拐往前挪的跛脚客。

    他们俩很不情愿地被请到了与洞霄宫客房东西相望的那片殿宇前面,金色的琉璃瓦顶在阳光下熠熠生光,粉墙碧瓦的门楼,油光闪亮的红色大门,处处彰显里面贵客身份的不凡。

    穿门过廊,两人被带到了一间书房之中。只见书房正中央摆放着一张紫红檀木玉案,案上整齐地叠放着各种法帖,还有几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半开半卷放在一边。此外,桌上文房四宝样样俱全,数方宝砚,各色笔架,笔筒并排而立,各色毛笔或倒悬或插天,如树林一般。

    柳青和方怡如两只呆头鹅般好奇地打量着这里的一切,不知对方将他们请到这里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但绝对不会如那名小校说的,请他们到这儿来,只是为了讨杯茶喝。

    柳青侧身,靠近方怡,轻声道:“大小姐,这些官兵虽然在这儿当差,可我估摸他们十有八九同杭州的梁家有关系,将我们暂时困在这里,恐怕是在等梁家派人过来,咱们在这儿可不能坐以待毙,找机会,我们得想办法赶紧离开这里。”

    方怡向门外望了一眼,满脸愁云地说道:“我们进来时被一群人围着,穿廊过殿的,早已迷失了方向,不知身在何处,现如今,莫说逃出去,就是走出去都不容易呀?而且,你看,门口有那么多的官兵守在那里,我们可怎么逃呀。”

    柳青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个……莫慌,容我再想想办法,放心,总会有办法的……”

    话音未落,房间的门再次被打开,五彩斑斓的阳光映照下,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出现在了柳青和方怡的眼前。只见这位老者中等身材,头发白,团团一个胖脸,眼角有些鱼尾纹,但面皮白净,恰到好处地掩饰住了岁月的痕迹。

    此人面带微笑,抚着颌下的一绺长须,满面看风,笑意盈盈地走了进来,双手一揖,说道:“哎呀,不好意思,老夫在后堂有要事需处理,耽搁了些时间,让两位贵客久等了,还望海涵啊。”

    看见这位老者十分客气,柳青赶忙起身还礼。

    方怡恨透了梁家,见眼前的这位一副假惺惺和蔼可亲的样子,心知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便冷冷地坐在那里,对眼前这人视苦不见。

    那位锦袍老者注意到了方怡的冷漠,眼角不易察觉地抽搐了一下,瞬间又恢复了正常,依旧笑容满面地看着对方,并挥手示意柳青坐下,自己则在上首的位置坐了下来。

    柳青偷偷打量了一眼正襟危坐于眼前的老者,心道:看对方端坐的姿态,还有刚才推门而入时那从容的步履,以及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怎么看也不像是管家奴才之类的人,而且也不像商人那样狡黠投机,如果判断不错,这人应该是一位官员,对,肯定是一位官员……

    柳青正在琢磨对方身份之时,那位老者呷了一口茶,对柳青道:“这位公子,老夫一生酷爱琴棋书画,尤其在书画一途,老夫虽不敢称举世无双,但也是自成一体,颇有建树。然而,今日见了公子你的画,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呀。你的画堪称旷古绝今的奇世佳作,可叹老夫多年来自诩为书画大家,今日方知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真真令老夫汗颜。”说完,老者合掌一击,向门外说道:“拿进来吧。”

    话音刚落,两名官兵拿着柳青遗弃在广场处的画板走了进来,放在了书房的正中央,画板上油画中的方怡脉脉含情凝视着远方,比真人还要俊俏三分。

    老者起身走至画前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不知公子师从何人,竟能作出如此令人惊叹的画作,这种绘画的方式,颜色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知公子可否愿意在我府上暂住几日,在画作上赐教一二。”

    柳青忙起身应道:“老先生,不好意思,我们刚刚成亲,今日特来此地进香许愿,愿道君保佑我们早生贵子,但来得早,未曾对家中高堂言及,所以我们得走了,回去晚了怕父母在家中惦记,容改日再登门拜访如何?我们这就告辞了……”说着,柳青拉起方怡准备要走。

    老者起身,挥了挥手道:“且慢,今日时日尚早,我已命人准备好了酒宴,吃过了饭再走不迟,到时候我派车送你们回去,绝对不会误事的。”

    正在这时,外面进来一位中年人,说道:“蔡大人,淳安县令来访,说有要事,正在前厅等候。”

    老者不以为然地说道:“知道了,我这就过去。李管家,你在这里好生侍候两位贵客,待会儿回来老夫再同这位公子探讨画作。”说完,中年人双手一揖,径直而去了。

    看着老者离去的背影,柳青心里琢磨道:官差称他为蔡大人?而且有县令来访,这位老者必然不是等闲之辈。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我得赶紧想法子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好决定下一步如何行动。

    李管家向他们二位双手一揖,说道:“两位,我家大人有要事在身,请你们在这里稍候,来人呀,上茶,再上一些果品来。”

    说完,李管家准备转身离去。柳青两三步赶过去,赶在李管家面前,问道:“管家大人,请留步。你刚才称呼你家大人为蔡大人,不知蔡大人尊姓大名,还请告知一二。”

    李管家眉头一拧,嗔道:“你这后生,也太不晓得规矩了吧,我家大人的名讳也是能随随便便告诉别人的?啍。”

    柳青呵呵笑道:“当然不能随便告诉别人,不过,我算别人吗?你看,你家大人待我如座上之宾,礼遇有佳,我们很可能成为忘年之交。不知你家大人尊姓大名,让我如同闷葫芦一样同你家大人称兄道弟吗?”说着,柳青从袖管中取五两银子出来,悄悄地递到了李管家手中,言道:“这个请大人吃茶,还望告知一二。”

    李管家接过那绽银子,在手中一转,然后往袖口中一滑,那锭银子便滑了进去,落入袖袋之中,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李管家立即换了副笑脸,说道:“小兄弟言之有理,你是大人的座上宾,的确不是外人。好吧,我就告诉你吧。我们家大人可是从东京汴梁来的大人物,姓蔡,名京,字元长……”

    “什么?蔡京……”柳青惊讶地说道,他万万没有料到,在这种偏僻的修仙道士们出没的道观,竟然能遇上权倾朝野的蔡京。难道史书写错了?蔡京出家了?

    看见柳青一脸懵逼的样子,李管家不禁哈哈笑道:“柳公子,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却知朝廷之事,知道我家大人?”

    柳青正想进一步确认一下这人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臭名昭著,权倾朝野的蔡京,便好奇地问道:“蔡大人不是京城里的高官吗?怎么会在这个地方?”

    “哎!”李管家叹了一口气,说道:“蔡大人的确是京城里的大官,只因遭奸臣陷害,被贬出京城,才谪居在此的,任这有名无实的洞宵宫提举一职,哎,只盼蔡大人能早日起复,官复原职,我们这些跟班儿的也不用在这种地方受苦了。”

    两人站在门口处又小声嘀咕了一会儿,柳青从李管家那里又获得了许多想得到的信息,这时,柳青完全确定刚才出现的那个人的的确确就是史上那个众所周知的蔡京无疑。

    柳青历史学的并不好,脑子中仅存的一些历史知识也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下的一些东西,他搜肠刮肚地努力搜寻着一切可利用的知识,但还是没有半点儿印象,大名鼎鼎开足了外挂满血存在于官场,看谁不顺眼就收拾谁就灭谁的蔡京,竟然也被别人陷害过,也被别人整过,看来北宋末年,贪官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如果历史还顺着它的轨迹发展,那甭管蔡京现在混得如何,这人将来一定会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趁着他现在落难,与其交好,攀上他这个高枝儿,自己就能更容易靠近权力的中央,就能更容易实现自己逃避石纲之乱,逃避战火,进而雄霸一方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