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时空的霸业 > 第185章:中原逐鹿
    ();

    185

    满清的军事制度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他们没有明朝那些无用的官僚机构,作战时采用小股骑兵试探,然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对敌方薄弱部位实施冲击。一旦攻击受挫,立刻撤走,然后寻机从侧面突破。

    机动,这是满清军队的最大优点。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满清军队的武器也比明朝更先进,他们天才的发明了当时最为可怕的弓,其射程可达300多 米,无论多厚的铠甲都难以抵挡。只有最精锐的明朝军队装备的神臂弓才能与之相比。但战争中,武器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作战的士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和满清人打仗是一种很痛苦的事,因为他们并不与对方直接用刀剑厮杀,其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

    当你碰到满清骑兵时,你的噩梦就开始了。进攻前射箭,进攻的过程中射箭,甚至在他逃跑时,还在射箭。你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着,这种类似无赖的打法可以把人逼疯!

    很明军和农民军他们基本上都不是被刀剑砍死的,而是被箭射死。

    而满清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那就是屠城。

    满清人从山海关打到西安,再打到南京、四川,一直都来这一套,他们的屠城是比较有特点的,值得一说。

    从各方面资料来看,满清人的屠城并不是放纵军纪造成的,他们的屠城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注意这一特点)。

    屠城是为了让对手屈服。

    在攻城前他们一般会打好招呼,投降就不屠城,不投降后果你们自己去想。

    但他们缺德之处在于,不投降他们必然会屠城,但是投降的他们也并不放过,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了保障后方的需要,他们认为,有人留在自己的身后是不安全的,一定要杀光才安心(盖满清兵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后顾之忧也)。

    满清军队似乎也有某些人相当爱好行为艺术,其具体表现为扬州战役中,将被杀死的人脑袋砍下来,推成一座三角型山。

    此外他们也是颇有些黑色幽默感的,比如在攻占南京后,他们将俘虏的弘光帝关在一座装满金银珠宝的房子里,让他活活饿死。

    他们在汉族地域范围内解决了几十万人吃饭的问题,却是用最残酷的方式——屠杀!

    这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此处我们要列举几个数字。

    这些数字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明崇祯16 年(1643年)有户1267 万,清灭明时剩下937 万,下降26%这么看来,满清对明朝还是相当宽大的,当然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在他们屠城的威胁下,这些柔弱的汉族人似乎并不害怕,从两淮到襄阳再到四川,无不遇到汉族人激烈的抵抗。

    他们在江南和云贵川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虽然汉族人民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挡住满清军队的铁骑。

    发生的这一切,让满清贵族们很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坚强呢?

    后来他们终于找出答案,答案就是【道义】

    道义是个什么玩意儿?

    啄磨许久后,满清贵族们还是把握住了一点,那就是只要降伏了这个人,就能树立几个汉奸典型,道义是可以被打败的……

    【目标,北京!】

    顽兵终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了,消灭清朝,为汉族同胞报仇,而他提出的口号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

    当时的局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的性质改变了,不再是汉族原来官民斗争的性质,而是一个汉族和满族的民族战争。”

    后世的满族当然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当时的人们是不大可能和满清骑兵一同联欢的。

    事实上,当时的汉族人等待这一天到来已经很久了。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北伐开始】

    汉武元年,顽兵派遣大将游效忠、常无忌挥师二十万北伐,这次北伐是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吴三桂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将北边险要之地拱手让给满清,后来又引着多尔滚大军侵占中原。

    此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之一。其人格之无耻,行为之卑劣,脸皮之厚度,后人难于匹敌。

    他的这一行为使得从此中原汉族人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处于无险可守的被动地位。由于中原以步兵为主,而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中原步兵们就要在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对骑兵的冲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明朝就毁在了吴三桂的手中,中原的士兵们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直到整个大明王朝的崩溃。

    在燕云(北方)之地失陷近十年以后,顽兵开始了他的北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南而北的统一战争。

    顽兵此时又面临新的选择,该怎么进攻呢。

    当时顽兵已经占据了江浙和湖广一带,但清朝仍然占据着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要实现推翻清朝的目的,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

    顽兵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清朝首都北京的策略,他认为要想彻底的击败清朝统治者,必须先攻取山东和河南,然后再图北京。

    这个策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此时的清朝实力还很强。

    为了鼓舞军队的士气,顽兵在出征前对他的士兵和将领们说了一句话,以鼓舞他们的士气。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我们可以想象到,顽兵应该是咬牙切齿说出这句话的。

    北伐正式开始,主将是堪称汉帝国双璧的游效忠和常无忌,他们并未让顽兵失望。

    十一月初,游效忠军至下邳,命张再兴率一部军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济宁和东平。这时,孟乔芳、孟信父子降而复叛,并往莒州募兵,企图阻止张再兴北上。游效忠立即进兵沂州,孟乔芳被杀,孟信逃往山西。附近峄州、曹州、海州、沭阳、日照、赣榆、沂水等地清军闻风而降。游效忠在沂州稍事停留,命孙政扼守黄河,自率大军进攻益都。十一月底,清朝益都守将李永芳力战不敌,红巾军遂克益都。

    游效忠乘胜攻取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清朝乐安、长山、新城等地皆相继归附。

    十二月初,张再兴至东平,逼走清将马光远,张再兴率本部兵马追至东阿,安山,迫使清将孙得功、金砺、鲍承先等各率所部人马归降后,张再兴进而围攻济宁,清朝守将祖泽润直接逃走。

    这一过程实在是无甚可写,因为清军实在是不堪一击。

    在肃亲王豪格的心中,并没有把顽兵和游效忠当回事,在豪格看来,红巾军和被豪格打垮的明军,与战斗力差的农民起义军没有什么区别。豪格把自己的主力拿去对付与他争权的阿敏和代善,而只是将防守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心腹尼堪,这位尼堪倒也是一位不错的将领,但和超一流的游效忠常无忌相比,尼堪还差得很远。

    游效忠和常无忌用自己的军事行动给尼堪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他在济南还没回过味来,就发现自己驻守的山东已经遍插汉军(红巾军)的旗帜。

    十二月上旬,游效忠带领士兵至济南,清将尼堪败逃、祖泽溥投降,密州、蒲台、邹平的清将,亦先后请降。

    游效忠决定继续向东略地,命张友德进攻莱阳,自己带兵返回益都,东攻登、莱二州。清顺治帝见山东形势危急,命平西王吴三桂、礼烈亲王代善、镇国勤敏公阿敏、等进军山东,然而他们都惧怕红巾军的新式火器,所以都不听从顺治帝的命令。

    汉武二年三月,游效忠在基本上占领山东之后,游效忠常无忌一刻不停,从山东出发,分兵两路,进攻河南,一路从济宁进攻开封,同时派一部分军队经河南永城、归德趋许昌,并命陈勇率襄阳、安陆、江陵之兵北攻河南南阳,策应北征主力作战。三月底,游效忠进抵陈桥,清朝开封守将刘泽清夜驱军民西遁,清将祖泽洪率所部人马投降。游效忠进入开封城后,立即率步军和骑兵经中湾西攻洛阳。

    四月上旬,游效忠军自虎牢关进至洛阳塔儿湾,在这里,游效忠常无忌他们遇到了北伐途中最顽强的抵抗。

    驻守在河南开封这里的是清朝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将领,危急时刻,他正确认识了形势,集中了五万军队,在洛水北岸布阵,等待敌军到来。

    应该说,他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这个有利地形带给他两个优势,如果敌军敢于强攻,他就会召集军队击其半渡,打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即使作战不力,也方便撤退逃跑。

    事实证明,他还是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其中一个优势,当然,不是前者。

    当红巾军到达洛水时,常无忌和游效忠他们的行动、并没有满清军队想象中的红巾军会踌躇犹豫,而红巾军是在第一时间就发动了进攻,而组织进攻者正是永远急当先锋的常无忌。

    他带领军队象飞一样的度过了洛水,目瞪口呆的清军连部队都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来,常无忌的钢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于是,“敌大溃,追奔五十余里”。

    清朝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率5万清军在洛水以北的列阵,就这样被常无忌强行突破,济尔哈朗败退至陕州后,见大势已去,率官民出降。

    此时肃亲王豪格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的对手红巾军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