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唯你引相思 > 第一百五十七章:旧友相见
    唐大中四年农历四月十二、滇州北城门。

    三日前陆唯在这里送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三日后,他带领着滇州各处的官员在此迎接朝廷的督军卫王李灌。

    巳时三刻,北城门五里开外隐约可以听见阵阵整齐的马蹄声,各官员顶着浓烈的日光翘首以盼,吴忠站在陆唯的身侧,有一拍没一拍的摇着自己的折扇,眉宇间的藏着得意。

    昨夜收到杨家的的密信,让自己不要在明日的封帅仪式上做出任何不妥的举动,相反,不管出现什么变故,一定要看着陆唯亲手接过卫王手中的大印。

    吴忠是聪明人,自然明白了其实的关节,南岭城这一战,他那个德高望重的老丈人和那个世人眼中只知音律而不关心政事的庆王殿下一定在其中参了重重的一脚,否则为什么要让自己盯紧这场交接仪式。

    卫王做督军,陆唯掌帅印,多少人暗中感叹皇恩浩荡,靖怀太子果然盛宠不衰,这一战胜利了,太子的名声怕是要更威风几分。

    可是却没有人想到,这不过是一场庆王扳倒劲敌的计谋,那个一直隐藏于暗处的人,披着与世无争的外衣,背地里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加之他身体里流着前朝孤独氏的血脉,身后有许多能人异士的支持和拥戴,杨相那个老狐狸不甘于现状,怕是想做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丈大人。

    杨家的七姑娘,今年已经年芳十八,他的老丈人不着急为其婚配,而将她送进了那座出过一位女皇的甘露寺,其心已经昭然若揭。

    吴忠一声冷笑,他自然希望杨相能够美梦成真,到那时他也可以沾一沾小姨子的荣光,只是这个陆唯和他身后的陆家不是说倒就能轻易倒下去的。

    他们能够屹立百年,自有其厉害之处,陆家的历任家主哪一个不是天纵奇才,骁勇善战,他们唯一的弱点怕是太过重视皇室的昔日的恩情。

    “来了,来了。”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吴忠与陆唯同时远眺,不过几百米距离几面黑红色的旌旗迎风飘展,马队方型的大央包围着一位锦衣玉冠的男子,那皇家特有的威严之气已经扑面而来,众官员慌忙整理衣冠,一同下跪,齐声高颂:“参加卫王殿下。”

    卫王李灌年方十五,其母钟婕妤为先皇后的表妹,早年颇得圣宠,这两年因为体弱的多病的原因,深入浅出,不过圣心仍时常寄挂,又有靖怀太子从旁提携,卫王在圣上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卫王打马而下,虽一路风尘仆仆倒没有将他清冽的气质打下半分折扣,他大步的走到陆唯身前,抬眸一笑,“陆将军与众位大人快快请起。”

    “多谢卫王殿下。”陆唯带头起身,笑容满面的说道:“殿下一路辛苦,请随齐修先行进驿馆休整。”

    “有劳陆将军。”卫王轻拍了一下陆唯的肩头,笑着应允,他们两人已有两年未曾相见,如今再见已经没了当初的开怀自在,人前都得遵守君臣礼仪。

    “卫王客气。”陆唯将卫王引进一辆四轮马车,自己骑上高头大马,在前面带路,各色官员浩浩荡荡的跟在后尾,全城百姓夹道相迎,多少人能为一睹卫王的风采一早就争相在街头站位。

    一路轻车缓行,驿馆其实离城门不过十里地的车程,队伍很快在门前停靠。

    陆唯恭敬的为李灌打开布帘,李灌欺身而出,踏进驿馆,赞赏的点了一点头,“本王一路行来,见滇州百姓都安居乐业,你把这里治理得很好。”

    “齐修不敢居功,一切都是圣上的功劳。”陆唯低着头拱手行礼,神情羞愧。

    卫王但笑不语。

    “当今圣上仁德爱名,地方自然不敢怠慢,陆将军才干杰出,西北的安平乐业也离不开的治理。”吴忠居然为陆唯歌功颂德真是出人意表。

    卫王特意多看了他一眼道:“这位便是吴大人吧?”

    “从长安出发时,杨相特意托本王给贵夫人带了些特产,一会儿我让人给送到吴大人府上。”

    “下官多谢卫王殿下。”吴忠行礼谢恩,倒惹来了不少同行的羡慕,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办事,吴大人做为杨丞相的乘龙快婿,如今得卫王亲自关切,他日回朝身份定不同而语。

    “举手之劳而已,吴大人不必客气。”一番君臣交淡,很快便到了卫王下榻的客房,众官不敢打扰卫王的清静,纷纷行礼告辞。

    吴忠与陆唯做为滇州的头目,自然留到了最后。

    “下官知道卫王殿下与陆将军昔日有同窗之谊,就不打扰二位叙旧的雅兴。”

    “告辞。”吴忠恭敬的行礼告退。

    “如此,本王就不多留吴大人了,杨相的礼物怕是应该到了半路。”

    “吴大人赶紧回家陪杨夫人吧,本王怕她睹物思人。”卫王别有深意的笑说。

    “下官这就听从殿下的建议。”吴忠满含笑意的走了。

    “这人有股阴滑之气,你平时没受到他什么责难吧?”李灌推门而入,环视了一下屋子的环境与摆设。

    “还算干净整洁。”李灌露出满意之色。

    “修言喜欢就好。”陆唯举拳捶了一下李灌的胸口,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无忧的岁月。

    “我们有两年未见了吧。”

    “如今的陆齐修确实有了大将之风。”李灌笑意满满的调侃。

    “你也不错啊,王爷的派头很威风。”陆唯也没有嘴下留情。

    两人双双抡起拳头,相向而对,开怀大笑起来。

    “你盘居长安,可有替我向祖母问安?”陆唯与李灌各自找了椅子坐下,开始闲话家常。

    “好兄弟的托付我怎敢不从,自然不敢怠慢。”

    “临行前还特意去见了见老太君,听了听她的意见。”

    “她老人家可好?”陆唯一下子蹦紧了身子,神情十分急切,一点也没有适才大家的风度。

    李灌会心一笑,“老太君身子骨还算硬朗,陆府一切都好,她老家特意嘱咐我让你不用太挂心。”

    “她会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做你坚实的后盾。”

    “那就好。”陆唯心头的大石总算落下,那个家里已经没剩下多少亲人了,虽然每月都会与祖母互通家信,他害怕她一直报喜不报忧,现在有了李灌的保证,总算有几分安慰。

    “她老人家还有一封信让我转交给你。”

    “我想大概是对这次南岭城一战的指导与建议。”李灌小心众身上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陆唯。

    陆唯快速的接过,也不避讳卫王,直接拆开了信件。

    果然不出李灌所料,信的内容与这南岭有关。

    “怎么样,老太君有什么高见?”李灌投去问询的眼神,做为这一次的督军,他奉圣命而来,能于自己的好兄弟并肩作战,即感到荣幸又感到紧张。

    他那个三哥与杨丞相在朝中表现十分令人称疑,表明上极力向父皇推荐自己,暗地里不知道有什么勾当。

    庆王李忻从小自鸣不凡,怎么屈居人下,现在的与世无争不过是他给世人营造的假像,他那个孤独家的母亲处处给太子殿设下套。

    如果不是太子心怀坦荡,太子妃聪慧能干,太子妃肚子里的小世子怕是见不了天日。

    有这样的争强好胜的母亲,怎么会教出个只懂音律的儿子?

    反正他李灌是不相信这两母子的嘴脸。

    “你自己看吧。”陆唯将信纸递了过去,随后陷入沉思。

    李灌好奇的接过,摊开信纸,跃然入眼的只有两行秀丽的字体:“顺水推舟,借力打力,若有阴谋,置之死地而后生。”

    “老太君这是什么意思?”李灌将信纸放在桌上,将目光转向了陆唯。

    “祖母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将计就计,见招拆招。”

    “敌在暗,我在明,唯有放手一搏方才有制胜的机会。”陆唯道明信中的内容。

    “你是说老太君也嗅出了这一仗里面的阴谋味道,可是为了天下苍生,必须让你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陆唯点头赞同。

    “我有时候真搞不明这些臣子的相法,明明手里握着的权力已经可以令天下风云变色,偏偏还要追求更高的巅峰。”李灌十分的不赞同那些人的观点。

    “人的欲望永远都是无止境的,你身在皇家,处在权力漩涡的正中心,却显得格格不入,说出去怕是没有人相信。”

    “那些手握权力的人其实内心是非常害怕的,他们习惯了在各种计谋与算计是翻云覆雨,所以他们更怕有一天一无所有的无力感,为了追求永恒的快意,泯灭了人性只为一己私利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

    “他们已经没了人性,你又何去猜测那些无用的动机。”

    “为什么要接下督军这趟任何,你明知道前方危险,还要以身犯险,钟娘娘肯定心痛得很。”陆唯挑挑眉,看向李灌。

    “这次是母亲提议我来的。”

    “先皇后早逝,太子哥哥虽然圣宠依旧,可是他的位置如同悬崖上的丝线,步步危机。”

    “母亲希望我能替他分担一些职责与事务,只要南岭城一役我们胜利了,太子的位置将无人撼动。”

    “这也是我的想法。”

    “可是万一我们输了呢?”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相信陆家,也相信你。”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