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剑启开元 > 第十五章 学剑
    ();

    李若凡感觉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好像从师父嘴里听过,但他更关心的是李青莲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刚要开口询问,突然想起来还有很多伤者亟待治疗,便赶忙扶着他们回了船舱。

    李青莲跳下了栏杆,将死难者都安置在了甲板一处,做了些简单的处理,盖上了一层白布,之后便跟着李若凡进了船舱。

    伤者的状况也不佳,除了那几个壮汉之外,其他伤者几乎都因失血过多撑不下去了。李若凡只跟这些人有几面之缘,但心里还是五味杂陈的。

    李青莲走到他身旁,盘腿而坐,语重心长地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来喝酒吧,这船上居然有些葡萄酒。来来来,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我们出去喝!”

    李若凡摇头拱手以示婉拒,但并没有什么用,李青莲还是把他直接拉到了船头。

    月明寂夜,影游河面,明月朗朗,寂夜凄凄。

    两人坐在栏杆上赏江风月影,品葡萄美酒。

    李若凡耷拉着脑袋,偶尔嘬几口酒,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

    李青莲乘着酒兴作了几首诗,李若凡只是应和几声,没有多大的反应。李青莲把手搭在李若凡的肩头,晃了两晃,问道:“你姓甚名谁啊小兄弟?”

    李若凡这才想起还没有自我介绍,失了礼节,连忙道:“在下李若凡,长安人也。对了,先前好像听见青莲大哥喊我,什么……小师弟来着?”

    李青莲喝了一口酒,支支吾吾地道:“呃……你听错了,我……我喊你小屎蛋来着,对对对,就是小屎蛋,这是我家乡话,对着比自己小的弟弟都是这么叫的。”

    “小屎蛋?”李若凡显然有些不相信。

    “小屎蛋,你下去给我舞舞剑助兴,就用我的剑吧。”李青莲连忙岔开话题。

    李若凡心想李青莲是大家的救命恩人,应该没存什么坏心,便接过他的剑舞了起来。这是李若凡第一次用软剑施展“繁露剑诀”,他惊奇地发现,有些招式使得更称手了,有些招式却使不出来了。

    “你剑法剑路涉猎虽广,但杂乱无章,多而不精,死板僵硬,不懂变通。小奸小盗之徒退之有余,大凶大恶之辈退你有余。我一招就能断你经脉,两招送你归西,就这身三脚猫功夫还敢强出头,你未免太自信了些!”李青莲摸清了李若凡的底细,看到他只有这等实力,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有些生气。

    李若凡无端受到李青莲一番数落,心中甚是委屈,却又无话反驳。

    “你这套剑法学了多久?”

    “近三个月了。”

    “难怪有些囫囵吞枣的味道,量你天资再聪颖,师父再卓越,才百天的功夫是学不好这套剑法的。接下来的日子由我来教你吧!”

    李若凡一惊,问道:“难道青莲大哥也会这套剑诀?”

    李青莲沉思片刻,许久才道:“当……当然不会啊,我只是把我的剑法教给你,希望你可以融会贯通而已。”

    李若凡也想了许久才点头道:“那就多谢青莲大哥了,但是我可不会叫你师父哦!”

    “行行行,没问题!”

    两人相视一笑,李若凡继续舞着剑,李青莲则一边喝酒,一边指导着李若凡。

    到了午夜时分,两人都有些累了,便并肩坐了下来,许久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

    可能是大家的心里都藏着些故事吧。

    坐着坐着,兴许是有些无聊,李青莲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檀木锦盒,打开锦盒,里面是一颗拳头大小,通体浑圆透彻的水晶珠子。他将珠子从锦盒中取出,举至半空使其沐浴在月光之下,只见珠子之中泛出阵阵七彩霞光,光影闪烁,隐隐约约在甲板上投影出一个人身大小的“”字。

    “这,这是什么?”李若凡从小享尽荣华富贵,世间的奇珍异宝他看过不少,却从未见过这般奇物。

    李青莲似乎并不吃惊,只是淡淡道:“我从碎叶城一路游历至此,曾途径敦煌的莫高窟,那里是万佛窟的四大窟之一,我在那里见过类似的东西,说是什么‘舍利子’,好像是得道的高僧圆寂后所化,非常珍贵。这船上还有西域的葡萄酒,我猜测这舍利子就是从那里千里迢迢运过来的,不过嘛……”

    他看着手中的酒壶陷入了沉思。

    “这种万佛窟的至宝居然跟酒放在一起,是几个意思?”

    李若凡想把舍利子拿到手上仔细观察,李青莲不允,把舍利子放回锦盒,揣回了自己身上,转身走回船舱,边走边道:

    “你早点休息,自己算好时间,三更时分我要见到你在这里。”

    李若凡点头,也回到了船舱,小憩了一会儿。他很早就醒了,看着月光的方向,估摸着应快到三更了,便屁颠屁颠地溜到了船头甲板上。

    李青莲早已在月下独酌,只见他吞酒豪饮,举着酒壶高声道:“举壶,举壶,‘壶’字略显粗犷了,换成‘杯’吧!举杯,举杯,举杯邀,邀谁好呢?”

    此时月光下撤,映在了李青莲脸上,他似乎恍然大悟,欢呼道:“这月下独酌自然便是邀明月了,举杯邀明月!这下半句嘛……”

    “这我是一人,影亦是一人,这应是对影成双人了。”李青莲看着自己的影子道

    李若凡这时候走了过去,笑道:“青莲大哥,不知这双人能否再加我一人呢?”

    李青莲看见李若凡缓缓走来,想到李若凡目睹了自己饮酒作诗的狂态,不知怎的有些脸红羞涩,但他还是向李若凡承诺道:“好!对影成三人,就这么定了。若日后我作出了全诗,无论小屎蛋你在不在都好,这对影还需成三人。好了好了,既然你已经到了,我就给你讲讲我对剑法的理解吧。”

    “所谓剑法,以剑为依,以法为纲,法依剑存。剑法的施展与招式的选择应以剑的长短软硬为凭,就像是羊毫不写楷,狼毫不画貂,白友不宜雪水酿,麦曲红友瑶池浆。在你看来,你的剑法用什么剑来使最合适?”

    李若凡沉吟片刻,试探道:“能长能短,可软可硬吧。”

    “那你可曾见过这样的剑?”

    李若凡摇头不语。

    “春分已过,清明将至,风凉日暖,近你身侧之时我却倍感清寒,你的剑若是有名,便应是‘霜竹’、‘藏冬’之属了。”

    李若凡甚是吃惊,点头道:“是‘藏冬’。”

    李青莲思索片刻,又娓娓道:“我曾有幸拜读过欧冶子传人所著的《百炼千兵谱》,其上曾著在现今江南道永州西北有一竹林小丘,小丘以西有一小石潭,其潭水久煮不沸,凄寒如故,而‘藏冬’就是采天山玄铁熔炼,取此潭水浇灌,于阴年阴月阴日阴时锤炼而成。传闻铸剑之时正值冬末,风雪交加,漫天飞絮,大雪三日未停,待利剑既成,恰逢风息雪止,天朗气清,人们便道隆冬藏于此剑中,‘藏冬’之名由此而来。”

    李若凡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从未听裴霜讲过这样的故事。

    “运分否泰,气走阴阳,‘藏冬’属极阴之剑,最适合使些阴柔清癯的剑法。这样才是既不愧对你手中利剑,也无憾于你所学剑法。”

    李若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李青莲似乎想起了什么,轻描淡写地道:“我师父说剑法应主之以精气神,但是想来觉得他真是泥古不化,不过细想其实也有三分道理,主之以剑器,辅之以内力,那便是最应当的了。‘藏冬’可否借我一用?”

    李若凡毫不犹豫地拔剑出鞘,递了上去。

    李青莲接过剑却呵斥道:“你看看你,怎么就可以轻易把防身的兵器交出去呢?若是我要杀你,你岂不一丝还手之力都没有了吗?”

    不料李若凡却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温柔道:“李兄面善,不应是坏人。”

    李青莲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示意让李若凡退开一些。‘藏冬’剑长三尺,剑身呈冷铁之色,剑刃曳光粼粼,蓝光微泛。

    “好剑!”

    只见他反手持剑于后,静心运气调息,待“藏冬”剑身覆满白霜,刃间寒气凛凛,李青莲推柄上刺,后仰环挥,“唰唰唰”地连使了几招水脉的剑招。

    李若凡总觉得这些招式似曾相识,但跟自己所学的好像又有那么些不同,便没有说出来。

    李青莲接下来又使了几招,其中都隐隐约约有着水脉剑招的影子,而“藏冬”周遭的白气也愈来愈盛。李若凡站得甚远,却也深感寒气逼人,手脚僵硬。他见李若凡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随即大步前踏,剑路陡转,右手正手握剑运气下砍,止至腰间,左掌反手接剑上提斜削,定于胸前,而后双手执剑劈斩直下。

    在李若凡看来,右剑下砍像是“木脉·雨燕掠水”的起手式,左剑上提又有些“火脉·枝头凤翔”的味道,而最后的劈斩更是和“金脉·金断觿决”如出一辙。

    这招使得并不十分流畅,李青莲手中的“藏冬”没了生气,寒霜渐暖,白气趋散。

    李青莲把剑还给李若凡,继而抽出了腰间的紫铜软剑,紧接着又使了方才的那一招,这次却是威势凌人,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他意在提示李若凡,手上既握有“藏冬”,就应该专使水脉的剑招,既然不能轻易改变剑的材质,那么便以剑法去配合剑。

    “你可有想到什么?”

    “有。”

    “说说。”

    “青莲大哥你的剑比我的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