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从监狱出来的日子 > 第95章 引狼入室1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坎,有些坎你是躲不过的。本来我原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谁料一天晚饭后,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不速之客突然晃悠到我的宿舍。

    “宋董?!”

    我心里一阵惊慌,身体反射性地从椅上蹦起。

    原本我正躺在火炉边的大木椅上,手里聚精会神地捧着一本薄书,嘴里咬着英雄钢笔,穿着大皮鞋的长腿远远伸到木头写字台上,见宋军突然推门走进来,那高大的身躯伴着裹进来的一股寒风,让我顿时打了一个寒颤,赶紧起身相迎,“您怎么来了,有事招呼我就成?”

    “哈哈哈石头,我就随便转转,见你窗上还亮着就随便进来看看。”宋军背着手,那姿态很有气度。他称呼着我乳名,态度和蔼,平易近人。

    我惊慌不已,手足无措,将椅子摆正,“你请坐请坐!”

    宋军摘下黑色皮手套,脱下雪呢大衣,几下理顺,然后挂到门旁的衣架上。再挥手拢了拢潇洒的大背头,那漆黑的长发,一丝不苟向后梳着,一根白丝没有。然后将宿舍扫视一眼,才在炉边木椅上大刀金刀地坐下,随手拿起身侧书桌上泛黄的薄书翻了一下,“哟小家伙,你咋看这个嘞?”

    “嘿嘿,就随便翻翻,觉得主席写得真好。”

    “是吗?”宋军看我一眼,低头看我刚才忙乱中临时折起来的一页。

    这是一本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我刚刚在一段话下面,用钢笔重重地划着波涛。如果他细看,主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

    “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我觉得这段话充满辩证法和哲理,但宋军似乎对此不感兴趣,他摇了摇头,面露不屑,“都是国家大事,这段话好高大上哟!”

    “也不是,我觉得说的是常理!”

    没有理论支撑,我只是感觉这段话太厉害了。主席当年偏处西北高原黄河西岸一隅,那里贫瘠、落后、人口稀少,但他却胸怀世界,看透了抗日战争的本质,也料定了日本必然失败的命运。而战争的进程也证明他的判断正确的,仅此一点,就让我李三石想细细琢磨这本伟大的论著!

    “宋董,你喝水,我这没有好茶。”

    我提

    起炉子上擦得亮铮铮、黄灿灿的铜水壶,给他倒了一杯白开水。我的房间平时由安保部保安陈满仓收拾,这个勤快的小伙子比我大七八岁,但对我崇拜备至,房间卫生打扫及时,炉具、水壶等都是他精心擦拭出来的。

    “刚在屋里喝茶了,别客气。”此时炉火正旺,蓝色的火苗摇晃着、舞蹈着。宋军看着我,拿起炉钩捅捅炭火,伸手烤着火,“对了石头,你看这个是想用于商战?”

    我闻言尴尬一笑,看着气度不凡的名誉董事长,心里在揣摩他的来意,嘴上应承道,“呵呵你说笑了,我一个初中生,安保部副部长,懂啥商战啥的哟,那是你们老板们的事儿。”

    “那你看得这么用心?”

    “宋董,我每晚要巡视仓库三趟,每次巡视完都要看一会书才能睡着,就乱看看,逮着啥看啥。看得最多的,其实是《大众电影》。”

    宋军显然对这本书丝毫不感兴趣,他将书扔到写字台上,那动作有点意兴阑珊。再掏出软中华,扔给我一支。又拿起写字台上的一本《大众电影》,那是1985年1月号,封面上是电影演员朱琳端庄大气的肖像。

    “呵呵,这一本泰东省怕不少人珍藏着,你觉得谁更像?”宋军很自豪,脸上隐隐有得意之色。

    李家母女仨个虽然性格迥异,但论长相就像一个模子出来似的,与朱琳象极了,真是上帝的杰作。但论气质,惟有大女儿李珉与朱琳更加相像,端庄大气,优雅知性。也正因为此,这母女仨是泰东省无数人的梦中情人。宋家父子各得一人,宋军的骄傲溢于言表。

    这个时候当然不能说李珉更像,我蹙眉作思考状,“噢宋董,我觉得老板娘自然更像一点,您说呢?”

    “有理有理,你说我宋某人,不不不,我宋家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哪……”宋军说此话时,脸上色迷迷的,那眼神竟然有些迷离。

    这让我心里暗暗大发感慨,人世间夫妻千千万,老夫老妻已经过了半辈子,能在年近五十之时,还这么痴迷爱妻的,宋军恐怕是第一人!

    我们围炉相对而坐,吞云吐雾,言不由衷。堂堂的名誉董事长,与我一个十九岁不到的小青年谈论女人,似乎有点不妥。于是便出现短暂的冷场,气氛有一丝尴尬。宋军抬眼看着我,脸上漾过一丝局促,挠挠油光铮亮的大背头,揉揉高挺的大鼻子,突然尴尬结巴地道,“有一句话不知石头你听过没?”

    “啥话?”

    “人生何处不相逢。”

    “呵呵听过呀。下面一句是‘相逢未必总关情’。”

    “说得好说得好,难怪好看书。嘿嘿,没想到啊石头,你来仓库了。那一次在……银河,嘿嘿,你看到的唔……可能……可能嗯和你想的不一样。”

    我晓得他来意,便主动体贴地点点头,想打消他的顾虑,“这个宋董您大可放心,我就一小打工的下人,挣钱糊口罢了,老板家的事不会多话。你要不提起,我都早忘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