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从监狱出来的日子 > 第50章 重生2
    ();

    这一下午,我就那么细致地盯着她,眼睛连眨都不敢眨一下,生怕惊醒她。

    张婶送下晚饭时,我刚想推她叫醒,张婶制止了我,“唉,太累了,孩子你自己吃,让她再懒会。”

    我心事惨淡本就没有食欲,便让张婶将饭先拿上去,随手拿起书强逼着自己看几页。

    她醒来时已是晚上九点整,躺在床上慵懒地伸了个倾国倾城的大懒腰,便软塌塌地起来,揉着腰在地下室内转了一圈,原来那挺翘的圆润臀部也松松塌塌毁的,又无力地在床前椅上懒散地坐下。

    一盏孤灯依旧雪亮,我起身坐起,感觉气氛有点尴尬,心里恐惧和她斗嘴,便捧着床旁书桌上的《基度山恩仇记》,真真假假地揣摩字句,乍看之下倒真有几分书卷气。

    叫张婶送下晚饭,我和李珉相对进餐,她懒洋洋地嚼着馒头,伸筷子将青菜炒炝黄的豆腐搛进小嘴里,笑问,“快吃啊,你读这个,头不疼了么?”

    我合上书,宽大手掌抚摸书皮,目光从封面那只抽象化欧洲白人男子身上转移到李珉唇边,也拿起馒头咬了一口,“又咋了,我一个高中生就不能看会书消遣?李老板,你笑得心怀鬼胎。”

    “咯咯,别那么敏感好不好嘛,我又没说别的。”

    李珉笑得灿烂,秀发颤动,明眸似水,象一只小狐狸,她借用书里的话,“人的天性生来不适宜于欢乐,只会紧紧地抱住痛苦。死或许是一种刑罚,但不就等于赎罪。一块顽石读书画画多么珍贵,应当拍照留存,供后人瞻仰。

    我也很认真的回答,也是借用书中的语言与她对话,“死或许是一种刑罚,但不就等于赎罪。我不想死了,这会不疼,便想认真地活着。”

    李珉似在思考,“没有人想死,在断头台的踏级上,死撕掉了人一生所戴的假面具,露出了真面目。”

    我则倍感茫然,“生命是什么呢?是在通向死神的候见室里短暂的停留。”

    李珉举着箸依然作思考状,“你开始思考生命,我感觉我已经从一场豪赌中胜出了。人生就是一场梦,会思考的人最痛苦。因为同是一场梦,只不过他沉睡不醒,而你却醒来,谁说的准你们之中谁更幸运呢?”

    这风靡全球的小说,我是现学现用,她是了然于心。我们平等地交谈着,我鬼使神差,现在就想要知道,多少个搀杂着痛苦与挣扎不眠之夜,她冷冷清清孤身一人坐灯下,反反复复地绘着那幅《清明上河图》。

    我不再闹腾,她反而变得婆婆妈妈畏畏缩缩。相较于开始的惊奇、刺激、试探、游戏,眼下纷纷扰扰思绪令人沉重焦灼,心如乱麻。

    可它就这样发生了,超出她的预想,不知好坏,也无法逆转。

    渐渐不再犯瘾时,我们又开始吵吵闹闹,

    她也会用斗斗嘴来分散我的注意力。这种日子反而轻松,连轻微发作时,她都再不用绑着我,也松开了手铐脚镣,我这才有机会第一次象人一样在地下室里行走几圈。

    我这才注意到,画架是蓝色,板凳面是蓝色的。

    书桌上,还有一方宣纸摊开着,上面写着“长卷春秋藏苦伤,千年一梦到汴梁”14个行草大字,娟秀、内敛、含蓄,龙飞凤舞,墨迹未干,却自成闺中一派。

    绣架上面绷着白绢,李珉用简略的手法,用毛笔勾勒出汴京郊外的景物,青山隐隐,绿水幽幽,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屋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在一片柳林中,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虽是感到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轿后跟随着骑牛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招募归来,真奔汴河畔……

    我大受震撼,原来李珉这么忙,她竟然是在刺绣《清明上河图》,这是在打底。一个庞大浩繁的工程啊,现在底还刚刚起了一个头,绢布上都是朦朦胧胧的毛笔描摹的暗影,美轮美奂。万里长征刚走出第一步,就已经颇具气象!

    我由衷感叹,“李老板,你书法和绘画这么厉害啊,千年一梦到汴梁,你这是要绣《清明上河图》吗?”

    李珉全无之前的斗争,倒是带着一丝羞涩。她懒散地说,“唉,不过梦想罢了。我从小就有心愿,要绣出这幅长卷。可几年了,忙忙碌碌的,才开了个头……”

    “我看你不要绣了,还开什么公司,干脆画画。以我一个不入流的文艺流氓眼光看,你定能成张择端第二。”我说出心里话,当然也有些许恭维。

    李珉一点不留情面,“你别捧我,我知道自己斤俩。”

    我变得很真诚,“可要我看,你临摹的比张择端还要张择端。”

    李珉抿嘴切切笑,面露娇羞,“拍马屁,讨厌,我不过就学他的散点透视法。中国上下五千年,书画博大精深,北宋是高峰之一。你姐我不过略知皮毛,一生理想,一生努力,也是画不过他的,就要绣出一幅,聊以自娱而已。”

    “《清明上河图》一幅长卷啊,你都背下了吗?”我疑窦丛生。

    李珉说,“当然啦,每一个细节,都烙在我的血脉里、灵魂中。我从小就喜爱这幅画,上学那会能对着这画静坐一天,春风初染上河岸,千年一梦到汴梁。小石头,我知道你拐弯抹角想问什么,我只能告诉你,那画它就在我心里。”

    “上河岸边清明事,千年一梦到汴梁。姐你就是个大宋女画家。”

    “嘻嘻,怪了,你也这么说,我妈就总嘲笑我是宋朝女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宋朝主张

    女子读书,可以与男人一样上私塾,有名的才女也多,如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等等。关于这个,文献记载多了去了,如‘从昔婵娟多命薄,如今歌舞更能诗’,‘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也难怪在中国文化的高峰之一宋词里,有女词人一席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