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天书志异 > 第140章 朝廷
    入夏以来,京城镇抚司衙门里的段天德便一直对外抱称病恙,谢绝一切拜会。朝堂之上,朱棣亦是特令批准,段天德可以不用参加朝会。再加上坊间对于段天德身体状况的传闻,一些好事者甚至猜测,段天德怕是活不到明年了。

    与此传闻,段天德一直并未出面回应,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早在今年年初之时,段天德便开始显现出病重的状况来,协助其的几位扶手在几件大事上,又是大错频出,那些一向对锦衣卫不满的大臣们开始谏言朱棣,吵嚷着要取消锦衣卫。

    但是,对于这些奏折,朱棣一概是不放在眼里,反而是在九龙使大闹皇城之后,朱棣大手一挥,又是成立了另一个与锦衣卫只能相似的机构——东厂!(注1)

    这本来是一个震惊天下的大事才对,可是却因为圣旨之后,迟迟没有动静出现,而被天下人渐渐的忽略。就在大家都快要忘记这件事情的时候,这日的深夜,一位从内廷出来的太监却是携带着朱棣的令牌,一路畅行无阻的来到了镇抚司衙门。

    更令人惊奇的是,被人认为是已经病入膏肓的段天德在得知消息之后,竟是在当夜立即起身与这太监进行面谈。府中人很不明白,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当今皇上之所以会突然设立这么一个机构,为得就是能够接替锦衣卫的职责,那些太监明显就是要来抢饭碗的嘛!

    为了这事,府中的差人没少和内廷的太监们闹矛盾,但是近日深夜,段天德却是如此重视的和这太监会面,就连进入书房时,段天德都是极为罕见的严厉嘱咐:“此事莫要泄露,若是走漏了一丁点儿的风声,那便是诛九族的罪责!”

    嘱咐完之后,段天德才正色的走进书房,关上房门,与那太监密谈。而那太监看见段天德如此神采奕奕的走进来,也不惊讶,在书房门关闭之后,他才深深的行了大礼,道:“小人见过段指挥使大人!”

    “事情如何了?”段天德开门见山,不说一丁点儿的废话。

    那太监仍是恭敬的答道:“段指挥使大人布局多年,自然是万无一失的,天龙教扬州分舵,昨日夜里已经尽数消灭,根据我们安插在天龙教的探子回报,今日清晨,天龙教总坛已经急忙召回了鬼圣,短时间内,鬼圣应该是无暇动身其他事宜了吧!”

    说罢,太监抬头看了眼段天德,然后笑脸奉承道:“指挥使大人,我家厂公还说了,此间计划全是大人您多年来的安排,我们东厂建立之初能有这么大的功劳,全是依仗大人您的功劳,待到明日的赏赐下来之后,我们东厂愿让出一半,以答谢锦衣卫兄弟这么多年来的辛苦。”

    段天德冷哼一声,罢手拒绝道:“这倒不必了,都是为朝廷效力!”

    太监低眉一笑,又道:“还有前一段时间天工谷的事情,厂公让我问一下大人,您让我们东厂协助狙击剑阁竹林支援天工谷的事情,那这酬劳……”

    段天德皱眉道:“酬劳我自会送上,我想要的消息呢?我送了那么重要的线索给你们,你们别说你们在扬州什么都没有查出来?”

    太监连忙道:“大人您说笑了,这件事情乃是皇上亲口下的旨意,我们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说着,太监缓缓的从袖中掏出一个锦盒,然后呈到段天德的面前,道:“根据指挥使所提供的建文年间所制锦衣卫兵器线索,我们特意派了人去扬州的黑市走访,果然,在扬州的黑市当中,被我们查处了三十七位建文年间在职的锦衣卫卫士!”

    “此锦盒当中乃是我们东厂审讯之后所得来的结果,一切就和大人几年前料想的一模一样,厂公说,既然大人您这些年一直在谋划这些事情,就请您不要放弃,我们东厂原为大人您的计划,赴汤蹈火!”

    段天德不屑的冷笑,那个老阉狗倒是会说话,什么赴汤蹈火啊?怕是要趁机占尽一切能占尽的功劳吧。

    不过,就算能自己能看清楚那老阉狗的谋划又能如何呢?

    这些年来,自己的身体确实是比不上当年,但是也绝没有坊间所传说的那么差。自从今年前,自己根据一些流言和锦衣卫手机来的线索猜测了一些事情之后,皇上就一直有意在扶持一个类似锦衣卫的机构为其效力。

    毕竟,当年在洛家的事情上,锦衣卫都能被人利用,所以谁都难保锦衣卫当中没有奸细。于是乎,一直忠诚度与信任度极高的特务机构,便成为了朝廷的急需。为了满足皇帝的这个想法,这些年,他便时不时的抱病,不甚去管理镇抚司的事宜,使得锦衣卫的办事力度不断的下降。于是乎,东厂的建立慢慢的便有了借口。

    而为了显示新建立的东厂的办事效率,段天德也是将不少本应该属于锦衣卫的功劳给让了出去。就像当初莫鹰问他那样:“这些明明都是你费尽心思才想出来的计划,准备到今天,已经是耗费了你这么多的精力了,为什么你还要将这些功劳给让出去呢?皇上那边就没有个说法吗?”

    段天德摇头叹道:“我现在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和你说话,就已经是皇上对我最好的赏赐了……你以为皇上在那个位置上什么都不知道吗?咱们的皇上乃是一世明君,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而这些功劳,看似是我拱手让出去的,但是其实,又何尝不是他默许的呢?”

    “他现在需要东厂这么一个存在,我就必须得按照他的心意来,如果这个时候,我还要挤兑东厂的话,就算是我手中握有大量的对朝廷有利的实力,但是到了最后我恐怕也是难以善终的啊!”

    从这个角度看,当年洛臻的担忧是合理的。可是这就是朝廷,一个君王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住他手中的权力,那么这个国家又该怎么去生存下去呢?

    注一:东厂是公元1420年由明成祖朱棣建立的。在本书中,因为我之前写作时的疏忽,出现了一个小bug。在本书中,现经历的年代是永乐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19年,比历史上的东厂建立要早了一年。但是剧情已经固定,我想过去改,但是很麻烦,所以就恳请大家忽略这个小细节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