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日边缘之伐清 > 第十四章 调解
    ();

    窦英微皱眉头问道:“胡先生所说的安全之地又是哪里呢?”

    胡祖诒苦笑道:“那便是窦将军所率兵马的最后集结之地,有大军在侧,纵是艰苦,百姓也不致流离颠沛。只要将军说明地方,纵是千难万阻,我等也好对难民交代,好歹也有个目标不是?”

    这也叫办法?!窦英有些发愣,可也觉得这些逃难百姓没有什么选择,胡祖诒才提出这万般无奈的办法。

    可这难民迁徒,哪有这般容易。就算所经的土官不加刁难,路途艰难,倒毙于路者恐怕也不在少数。

    窦英思索良久,才在杨、胡二人的期待下抬起头,开口问道:“此地土官召孟涛如何?”

    胡祖诒说道:“倒还不错,虽是时有冲突,却也未有大事,全赖其调解安抚。但久在其地,也非长远之计。”

    窦英摆了摆手,说道:“也非是要在此地太久。若是行进顺利,我军月余可回。那时再定行止,也好过茫无头绪,累百姓奔波受苦。”

    “话虽如此,然粮食缺乏,要召孟涛供应的话,恐其怨恨。”杨宗说道:“怨恨一生,必然刁难。若冲突加剧,死伤必众。”

    窦英淡淡一笑,说道:“若是以钱财购买,召孟涛便无怨恨了吧?不若这样,今晚他要送来美酒猪羊,犒赏我军。二位也留下来,由我作个中人,双方谈妥一个都能接受的办法。”

    “将军——”胡祖诒欲言又止,深为窦英的富豪惊讶,但也不好深问究竟,便含糊地说道:“全赖将军慷慨相助,使百姓免颠沛之苦。”

    “我手中确有巨财。”窦英并不藏头露尾,这也是扬名的好机会,便说道:“这些钱财都是民脂民膏,乃是清军劫掠良民,暂时囤于永昌城中。我军奇袭永昌,杀其守将,斩鞑子贝勒尚善,并缴获了这些钱财。”

    杨宗张大了嘴巴,半晌才收起惊讶神情,说道:“贵军原来肯定人马众多,经此袭城战,方剩这数百勇士。”

    窦英摇了摇头,说道:“非是如此。我军本是八百精兵,奉晋王将令于磨盘山重叠伏击清军,毁其辎重,阻敌穷追。一战之后伤亡近半,却也阵斩鞑酋信郡王多尼;随后才东渡怒江,奇袭永昌。袭城一战,伤亡不过几十而已。”

    杨宗再次张大了嘴巴,比刚才还大。

    胡祖诒也惊愕非常,眨了眨眼睛,半晌才迟疑地问道:“可外间传说,磨盘山我军大败,李晋王率军远逃了。”

    “以六千伏击敌军三万,伤亡三千多,击毙敌军一万二千,你说此战是胜是败?”窦英淡淡地说道:“阵斩敌军主帅多尼,并十八员大将,迫敌兵退三十里,你说是胜是败?”

    “当是大胜无疑。”杨宗直接做出了判断,停顿了一下,又惋惜地说道:“若不是敌人兵多,共有三路之众,此一战便足以击退敌军。”

    胡祖诒赞叹道:“李晋王不愧名将之称,虽处绝地,亦能凌厉反击,令敌不敢小觑。”

    窦英说道:“清军已是强弩之末,粮草不足,瘴气将起,岂能持久?所以,我才不希望逃难百姓再颠沛流离。最多不过清明,敌人必退。永昌,敌之必守;腾越嘛,却是难以驻兵。”

    胡祖诒心中一喜,转头去看杨宗,却不好喜形于色。

    你是腾越人,清军退了就能回家;可人家呢,永昌却是清军不会放弃的。

    杨宗神色黯然,但很快便收拾心情,竟然还笑了笑,对窦英说道:“听将军点评形势,真是茅塞顿开。只是不知,我军是否能够反攻,又将在何时反攻?”

    窦英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以为,若是要反攻的话,当在春夏之间。”

    杨宗和胡祖诒都是云南本地人,听窦英之话,仔细思索,都觉得甚有道理。

    现在是正月,再有两三个月就要到清明时节,春气萌发,当是清军退却之时;而滇省的夏天一到,便是连绵的雨季,行军、运输极为不便。

    所以,只有处在这中间的时间,比较合适大军行动。

    “将军不仅战阵勇猛,胆略非凡,见解更是精僻,日后前途不可限量。”胡祖诒拱手道:“在下定听从将军之议,率难民暂居此地。平日亦会严加约束,不与当地人冲突。”

    杨宗也表示听从,但又提出可否留下十数个士兵,再从难民中挑选精壮,先加训练,等窦英回来时,便要加入他的队伍。

    窦英觉得这样也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却没有武力保障自身,总不符合他的观念。

    况且,如果他的计划能够成功,也就到了大肆扩充实力的时候。这些精壮难民,有着对清军的仇恨,有着光复家园的企盼,应该是不错的战士。

    请杨宗和胡祖诒暂在营中休息,窦英抽时间在晚饭前巡视了一遍营寨。

    此时,王斜眼已经安排妥当,赶来向窦英报告。说是据前军斥候打探,有逃难的百姓提供,李晋王率领的人马似乎在向陇川行进。

    窦英立刻召集众将,进行了军议。

    “只是逃难百姓所说,未必属实吧?”段时捷有些疑虑,并不十分相信。

    高泰明又开始挠头,想了想,说道:“会不会是途经陇川,还未行至孟定?”

    窦英说道:“我之前便问过此地土官召孟涛,据南来的客商所言,孟定确实没有我军。而现今谣言四起,直说我军磨盘大败,晋王殿下远逃。若是任由谣言传播,恐怕散处各地的我军将士,会灰心失望,感觉前途黯淡。”

    这话中有真有假,但混在一起,就很令人难以分清。

    段时捷等人当然也听到了磨盘山兵败的传言,也就明白窦英这一路散播大胜及阵斩多尼的消息,到底还是很有必要,且很有预见性的。

    “将军,你有什么谋划,不妨告诉我等。”杜彪子说道:“我是个粗人,一动脑筋就头疼。所以,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去做。听从将令,绝无二话。”

    他这么一说,有几个军官便随声附和。这既表了忠心,又恭维了窦英,何乐而不为?

    段时捷和高泰明虽然没表示得如此直接,但从表情上看,好象也有此意。

    窦英笑了笑,说道:“我想,明日出发时,我军便转向陇川行进。不管是晋王殿下要久驻陇川,还是率军路过,我军都大有可能与主力在途中相会。”

    停顿了一下,窦英又补充道:“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把我部伏击成功,还有斩杀多尼的事情告知晋王,让晋王殿下知道敌军粮草不敷,追击必缓。再把消息散播出去,以止谣言。”

    高泰明点头赞同,说道:“末将以为如此甚好。对咱们的情况,敌军的动向,晋王完全不知,也就做不到知己知彼。”

    段时捷想了想,也表示同意。

    窦英心中大喜,立刻拍板确定,明日转向陇川急进。

    军议刚结束,土官召孟涛带着十几个土兵,赶着马车,送来了美酒、猪羊等物。其实,名为犒赏,他还是想得到窦英的答复,以解决难民带来的麻烦。

    窦英安排兵士煮肉做菜,又召了几个将领,还有杨宗、胡祖诒相陪,与召孟涛欢庆宴饮。

    几个将领占了一桌,可他们都知道窦英的军令,自觉地倒上一杯,便慢慢喝着,却不敢再让添酒,只是猛吃肉菜。

    召孟涛见到杨宗、胡祖诒在座,以为事情办妥,窦英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心情十分愉悦。

    “将军征战劳苦,下官备了些薄礼,以慰将士。”召孟涛让人送上一个木盒,不必说,里面应该是金银等物。

    窦英微微一笑,说道:“召土官,客气了。这礼呢,我是不会收的。无功不受禄,你所说的事情,我可是没有办成。”

    召孟涛一愣,张着嘴呆在那里。

    窦英也不废话,便把自己的办法说了一遍,又询问召孟涛、杨宗、胡祖诒等人的意见。

    为了以示言出必行,窦英命人拿来几袋金银珠宝,向召孟涛等人展示。

    见到金银珠宝,召孟涛的心情才好了一些。可要让难民在辖地居住,他还是有些条件。

    “在城外划出一片地界,统一居住?”胡祖诒想了想,和杨宗交换目光,才点头道:“可以。但搭盖草屋席棚的材料物资呢,还有日常的采买……”

    召孟涛一时没有想好,垂头沉思,不停地捋着胡子。

    窦英说道:“日常采买不如由你们出人,召土官派人跟随引导,也少了些麻烦和冲突。搭盖草屋席棚的材料物资呢,主要是由召土官提供;你们也可以向商家个人进行采购,同样是由召土官派人跟随……”

    在窦英的调解下,双方逐渐取得了一些共识,但还有不少琐碎需要一一谈妥。

    听了一会儿,窦英也觉得有些繁杂,不由得又提出建议,“我看不如成立一个临时委员会,召土官派三人,逃难百姓中出代表三人,我军留一人,再加上召土官,共同商议处理相关事务。若是意见相左,便以赞同或反对的人数多少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