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奇梦仙踪 > 第二十七回 庆寿宴统勋显才华 拜师礼士林得高徒
    ();

    且说,乾隆帝处理完刘统勋的事情以后,心中甚是不悦。找来徐士林,对徐士林说:“太师,朕觉得刘统勋这个人,特讨厌!连皇亲国戚都敢抓。在朕面前还敢说: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挑衅朕吗?如果朕将来真的犯了国法,他还能把朕抓起来不成?朕用这样的刑部尚书,朕不放心。今后朕难保皇亲国戚不犯法,这次要不是太师讲的故事,朕还真是没有办法应付。要是国舅真的被下狱,被杀头,那皇后怎么能轻饶了我。我想起来,就后怕。我想撤了他刑部尚书的职。不知太师意下如何?”

    徐士林讲:“刘统勋栋梁之才也。皇上能得此人为臣,国家之福也。此人跟唐朝之魏征,宋朝之包拯可有一比。他的到来,能给皇上带来喜庆。此人做刑部尚书有点屈才,我想推荐他做军机处大臣,领宰相之职,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没过几天,圣旨下,封刘统勋为军机处大臣,领左丞相之职。封傅恒为军机处大臣,领将军印。此时,正值皇太后钮軲禄氏五十大寿。皇太后懿旨:邀请辅政大臣一起庆贺。届时由皇太后,皇上,刘统勋,徐士林四人组成一桌。

    这乾隆帝是一个诗谜,每天都要作诗,逢事都要作诗。酒席间乾隆帝说:“今天是圣母皇太后的五十大寿。今天有好酒,不能没有好诗。我想让大家每人作诗一首,以助酒兴。”刘统勋提议:“让皇上先作,做为引子,我们跟着和。”

    皇上说:“不行,有太师在,我不能班门弄斧,还是让太师开首。”

    徐士林说:“以前皇上作诗总是文绉绉地,形式太雅。今天我想来点俗的,来点下里巴人。我提议以东,西,高,低为结尾,说四句话,看谁说的既通俗又有意义。我先来,我的题目是:《农田》

    冬瓜东,番茄西。

    高粱高,土豆低。”

    太后问:“太师,番茄怎么就西了呢?”

    徐士林回答:“太后有所不知,这番茄又叫西红柿,来自西方国家,所以为西。”

    太后说:“照这样我也会作。我的题目是:《后宫》

    东宫东,西宫西。

    太后高,侍女低。”

    作完,徐士林夸奖道:“太后作得好!作得好!”

    刘统勋说:“我也有了,我的题目是:《金銮殿》

    文排东,武列西。

    皇上高,臣子低。”

    皇上听后忙夸赞道:“作得好!作得好!我也有了,我的题目是:《乾坤》

    日出东,月落西。

    五岳高,四海低。”

    刘统勋听后马上说:“皇上做的最好,有气势,有力量。

    太后说,我认为是太师为最好。”皇上跟刘统勋也符合着说:“太师做的好,太师数第一。”

    太后说:“我们今天不要评第一了,我要宣布一件事情,昔日,圣祖皇上慧眼识珠,选徐士林为太子师。徐太师十年辛苦培养出这样一位十全十美的皇上。做为母亲,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我自豪,我骄傲。我感谢徐太师为我们大清朝的兴盛,立下的汗马功劳。但是,徐太师还要为大清的兴旺发达,再努一把力,再立新功。我今天要宣布的事情就是:“我今天也要跟圣祖皇帝学习。我也要为我的孙子,就是当今的太子,选一位师父。我想请徐太师再作一次太子师。”这样以来,徐太师将来就是两位皇上的师父。将来徐太师必然是功高日月,恩比海深。是我们大清朝的第一大功臣,是我们皇家的第一大恩人,不知徐太师可乐意?”

    徐士林本来就对太子永琏有成见,不想接受太子师的职务,但是又不好明着推辞。本来也没什么正当理由推辞,只能说点客套话。徐士林说:“徐某哪有什么本事,是皇上天资聪颖,才有如此的成就。我现今年老体衰,只想:祈休归家,请太后恩准。”

    太后听过徐士林推辞的话,生气地说:“徐太师不要不识抬举,你打听打听,我老婆子几时求过人?以前我不管说什么,下面的官员都是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今天我还是首次遇到你这种人。我希望你能够回心转意,把这件事答应下来。”

    皇上见母后生气,就轻轻地笑着对母亲说:“母后不要生气。徐太师这不是推辞,徐太师是在说客套话。徐太师这人的脾气,母后有所不知,徐太师在利益面前总是退让,在困难面前总是争着上。因为,你今天老是夸奖太师,所以,徐太师就谦辞起来了。如果你批评他,说他教学如何不认真,如何打骂学生,徐太师就乐意接受了。”

    皇上又转过身来对太师说:“徐太师不要生气,母后的脾气有点子急,就是急性子。说起来,我真是个不争气的徒弟,在这十几年中,我惹太师生了不少气,太师为我受了很多累。按说:应该批准太师回家养老,可是朕离不开您。您老,不在朕的身边,我什么事也干不成。我本来想让您做刘大人现在的位子,可是您执意不干。我只好留你在宫中帮我参划大事。这样吧?你做太师是兼职,主要是帮助朕规划国家大事。我有解决不了的事,我要随时讨教于您。再说,我的儿子永琏,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生有圣德,神智内足,天表挺奇,宸仪协度,欣身隆准,玉理珠衡。比其父,更胜一筹,朕对他抱有极大的希望,所以立为太子。望恩师再伸援手,渡太子荣登极乐。”

    徐士林听了太后和皇上的话后,知道这是推辞不掉的事情。于是,笑着对太后说“徐某愚纳,不会说话。望太后原谅。徐某敬听太后懿旨,今后再不敢有丝毫违抗,请太后息怒。”

    太后听了徐士林的话,转怒为喜。笑着说:“这样就好。我这人是个急性子。明天就在保和殿为太子举行拜师仪式。上次拜师仪式是由圣祖仁皇帝主持。这次拜师仪式就由我这个老太婆主持。皇上你给准备一下,明天我就要为孙儿,主持拜师礼仪,显显我老婆子的威风。”

    刘统勋在一旁听完三人的议论,知道徐士林要重为太子师,就跪在太后面前对太后说:“小臣也有事求太后,希太后恩准?徐太师是当今文坛泰斗,道德模范。人人敬仰,都想拜其为师。犬子刘墉,相貌丑陋,生性顽劣。我想求太后恩准,让犬子刘墉为太子陪读。”

    太后说:“刘大人起来吧?这么点小事,你对老婆子我说一声,就行了。还提什么恩准不恩准的?这一个牛是看,两个牛也是放。就让徐太师将就着干,多受点累。我想徐太师一定会同意的,明天你就把儿子领来,同我孙子一起行拜师礼吧?”

    刘统勋又转向徐士林说道:“徐太师不要嫌麻烦。这都是我这当爹的望子成才,才想出这么一出来。我知道徐太师是当代文坛最高的高人。犬子能有你这样的师父,将来定能成就人才,功名有望。“青蝇附于骥尾,期乎千里。拙乌伴乎鹰飞以慕高翔。”犬子就拜托太师了,希望太师不要推辞。”

    太后听了刘统勋的话,笑着对刘统勋说:“刘状元说话文绉绉的看似有才,可是,没有道理。看来这孔夫子的徒弟,都有股子傻气。说话作文,光是注重文词的工整,不注重符合,不符合现实。那苍蝇如果是趴在马尾巴上,要想行千里,那是不可能的。据我看,连半里路都走不了,就被拍死了。那蝇甩子就是用马尾做成的。是专门打苍蝇用的。再说,那鸟跟鹰就更不能一起飞了。那鹰是专门吃鸟的,如果一起飞,不用飞多高,鸟就会被吃掉,更别说是高翔了。再说:那鸟见了鹰,吓得是四处逃,怎么还能跟鹰为伴呢?”

    刘统勋听了太后的议论,心里憋屈,脸红红的对太后说:“太后批评的是,小臣是个书呆子,只知照本宣科,不懂得合不合情理。只知咬文嚼字,不懂得合不合实际。读了一辈子书,到头来,还是一个不明事理之人。

    刘统勋又笑着对徐士林说道:“徐阁老,不但文采卓著,而且道行高深莫测。刘某实是佩服。所以,想把犬子托付于徐阁老。刚才太后已经答应了,希望徐阁老能够应承。”

    徐士林回答道:“刘大人不要客气。我老头子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当年圣祖仁皇帝点的可是你的状元郎。这就说明你的才华比我强。如果你不嫌弃老衲愚笨,不怕把你的儿子教坏了,你明天尽管领来。既然太后已经恩准,我怎敢不从。”

    第二天,徐士林来到保和殿,但见太子,太后,皇上,皇后都已等在那里,太后安排徐士林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随后刘统勋也领着儿子刘墉来到殿内,刘统勋让儿子先给太后叩头,再给皇上皇后叩头,最后让儿子跪在徐士林面前,叩了三个响头,徐士林一看刘墉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看相貌有快二十岁的样子,生的膀阔腰圆,浓眉大眼,好威风好精神,好气质。真是一条好汉子。

    太后一看刘墉的形象,便对徐士林说:“徐太师,你看看我孙子,又俊俏,又乖巧,又可爱,又懂事,年纪又小。你日后要多照顾好我的孙子。我的孙子,不管犯了什么错,你都不要责罚他。你如果那天,心情不好,想打人,你就打刘统勋的儿子。你看他那个丑样子:锅底脸,罗锅腰,蒲扇手,大象脚。没有一点儿应人的地方。怎么看,怎么像个挨打的骨头。日后,我孙子要是有错,你就罚他,叫他在太阳下跪着,拿他出出气就行了。”

    皇上跟皇后听了太后的话都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刘统勋听了太后的话,也觉得自己的儿子丢了自己的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徐士林忍不住了,说道:“据老衲来看:刘丞相的儿子,将来必有大作为,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生的一副铁面无私的脸,鞠躬尽瘁的背,扶助社稷的手,脚踏实地的足。定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忠贞不二的人。”

    刘统勋听徐士林夸赞自己的儿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太后听了不高兴的说:“徐太师真是个分不清好歹的人。你睁开眼看看这两个孩子,谁俊?谁丑?你好好对比一下,分个上下高低。他刘墉丑成那个样子?你反夸他这也好,那也好。我孙子俊成这个样子?你可从来没有说一句好话。难道你是成心气我老婆子不成?”

    徐士林对太后说:“太后息怒,不是我不喜欢太子。是因为我的嘴拙,不会说好听的。难以表达出太子的美。我想让状元公显显身手,发挥一下文才,做出一段锦绣文章。才能描绘太子的真面貌。”

    太后说:“这样说我爱听。状元公,你就显显你的才华,露一手给我们看看。做首诗夸夸太子,让我和皇上,皇后都开开心。”

    刘统勋对太后说:“太后的懿旨,小臣不敢不从。但是,小臣小肚鸡肠,刮不出多少油水来。我肚里的那点墨水,难以描画出太子的美好形象。我勉强写一首七言诗来歌颂太子。希望太后,皇上,皇后不要见笑。题目:

    《太子》

    龙眉凤目气质佳,鼻直口方凝玉华。

    此子谁信凡间有,观音麒麟送福娃。

    写得不够好望太后原谅。”

    太后听后说:“好!作得好!不愧为状元公。看我们光顾说话了,忘了办正事了。快点,你们两个小子跪在徐太师面前叩九个响头,叩完了头,这仪式就算进行完了。完了后,大家一起吃顿饭。你们说:我安排地行不行?”

    大家一齐回答:“行!全听太后安排!”

    正是:文曲下凡状元种,扶助君王建奇功。

    若非先祖塟气穴,何能父子一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