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寒门小闲臣 > 第042章 制作洗发水之收购皂角
    ();

    洗发水的制作,核心物品是皂角,皂角熬、煮之后,炼制成糊糊,然后通过一系列并不复杂的操作,最终可以成为液态,就可以直接用来洗头发了。

    如果再融合一些别的成分,比如橄榄、茶籽油等,不仅可以提炼香味,而且这些成分富含营养,对改善发质也极有帮助。

    融合茶籽油这一点,曾浪也是观察母亲洗头时发现的,母亲洗完头发后,喜欢往头上抹一点儿茶籽油,闻起来香香的。

    不过这时节,寻常人家的油基本连炒菜都不够用,哪里舍得往头上抹?也只有母亲这样不常见的美妇人,满足一下自己的小资情调而已。

    曾浪回村第二天就开始采购皂角。

    他找到王进喜,让他家里人去山上采摘,收购价格是两文钱一斤。

    听到这个价钱,王进喜眼睛都发直了:“秀才公!你说就山上那种野东西?你收两文钱一斤?”

    王进喜此时心想,小曾你莫不是又傻了吧?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的野东西,你居然钱买?

    这东西既不能吃,又不能用,送给我我都不要!你买来做什么?

    曾浪从王进喜的眼神中解读出他的疑惑,但他也不可能将制作洗发水的事情提前告诉他,毕竟这可是商业机密……

    于是,只是跟他说道:“进喜叔,我的确要收这种野东西,而且是大量收,几百斤几千斤的收,有多少要多少。”

    皂角这种东西,也称“皂荚”,长得有点儿像豌豆荚,皂荚真正用来做洗发水的部分其实是剥壳后里面的果实。一个皂荚能有“八分壳二分果”就不错了,所以即便是收购几百斤几千斤,最后可用的果实其实也并不多。

    “哎,小曾啊,不是叔说你,虽然你现在是秀才了,但做事情也不能这么不瞻前顾后啊,你收那东西几百斤几千斤,得多少钱啊?那不是浪费钱吗?”王进喜苦口婆心劝道。

    这让曾浪很无语,他知道王进喜是为了他好,但是商业上的事情他一个种菜小农哪里能懂?给他赚钱的机会,他居然都不知道争取,真是令人头疼。

    就在曾浪决定另外委托人采摘时,王进喜的浑家跑出来笑嘻嘻地答应了下来,说保证全家子出动替秀才公采摘皂角。

    王进喜还想劝,却被他媳妇狠捅了一下,还将他瞪了一眼。

    王进喜终于在媳妇的淫威之下,放弃了劝阻曾浪。

    等到傍晚时分,王进喜挑着一整担全家子刚采摘回来的皂角,前往曾浪家。

    见这一幕,村民们都纳闷了。

    王进喜摘这些皂荚干啥?有啥用?

    有人就问王进喜:“老王,你弄这些野东西干啥呢?”

    王进喜是个老实人,便将曾浪收皂角的事情一五一十告知众人。

    众人一听乐了。

    这野东西居然也值钱?还是两文钱一斤?这新秀才不会是耍骗王进喜吧?

    “人家是骗你的,就这东西还想两文钱一斤?他肯定是骗你的!”

    听了村民们的嘲笑,王进喜心里也有了疑惑,莫不是小曾真耍他玩吧?

    带着疑惑,王进喜将一担皂荚挑到曾浪家里,曾浪当时正和母亲柳氏商量买回来的新料子应该做成什么款式的新衣裳,是小青出来过秤的。

    “八十四斤,给您一百七十文。”

    “小青,多给了两文呢。”

    “哦,那是少爷吩咐多给的。”

    虽然并不知道曾浪为什么要多给两文钱,但是王进喜心里还是还开心的,没想到曾浪果真没有骗他,真的按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了这些野东西。

    回家路上,不少村民看到王进喜,就都笑嘿嘿的拦下他:“新秀才一定是骗你的吧?这东西哪能值钱?”

    王进喜直接掏出那一百七十文钱给众人看,并且告诉他们秀才公真的收两文钱一斤。

    大家就惊讶了。

    这东西收两文钱一斤?

    这大概是傻子才干得出来的事情吧?

    你说这东西有啥用?能这么值钱!

    连大米才卖三文钱一斤,这皂角是能吃还是能用,居然也值两文钱?

    惊讶归惊讶,大家倒是蛮羡慕王进喜的,因为他总是能从新秀才那儿捞到好处……

    王进喜拿着钱回到家,他媳妇乐得眉开眼笑:“呵呵,这秀才公可真是个大好人!明儿我们全家子继续去采摘!”

    而当时曾浪家里,曾浪祖母曾王氏看着这一担皂角,就忍不住疑惑地发问:“孙儿,你钱买这些东西做什么呢?”

    柳氏也看着曾浪,不过她可不像曾王氏那样质疑曾浪,她对自己的儿子很有信心呢。

    只见她笑了笑:“我儿弄这些一定是有什么用处吧?”

    曾浪正拿着几根皂角检查,一根根都很饱满,王进喜一家子果然很诚实,没有拿空壳的糊弄他……忽然听到祖母和母亲的发问,便直接跟她们交了底,告诉她们想利用皂角做洗发水。

    当然这时候还没有“洗发水”这个名词,所以只是告诉她们炼成某种液体洗头之用。

    毕竟是自己真正的家人,就没必要瞒着了。

    “洗头?”祖母眼眸深处涌现回忆,“这种东西的确有人用来洗头……不过它也不值钱啊!”

    “奶奶你就别操心了!孙儿自有分寸。”

    曾王氏也就不再过问了。毕竟跟着这边的孙儿可以天天吃肉、一天三顿,而在曾晧胜家,有时候连米粥都喝不上,既然这个孙儿有能耐,管他折腾啥,她如果能帮上孙儿一点忙最好,如果帮不上忙也就懒得过问。

    第二天,曾浪和小青将皂角凉晒,并且托人去寻找屠夫来家里绑猪。

    又到傍晚时分,王进喜又挑着一担皂角到曾浪家,不过这一次却足足有一百斤,拿到了整整200文。

    村民们都惊呆了。

    简直是羡慕嫉妒恨啊!

    于是就有村民来曾浪家问,明儿还收不收皂角?

    曾浪挥着手豪迈地说道:“收!有多少收多少!”

    到了第三天,整个村子里采摘皂角的已经不止七八户了。

    傍晚时分,这些人挑着担儿排着队来曾浪卖皂角,不过曾浪却临时把价钱一压,嘿,只收1.5文一斤了!

    大家虽有小小不满,但是毕竟还是挺赚的,其实也是表面嘟囔抱怨、内心笑呵呵。

    到了第四天,村里去采摘皂角的人家更多了,到了傍晚来卖皂角的村民简直要挤破曾浪家的门槛,曾浪却又把价格压低了,只收1文钱一斤。

    大家有些不高兴地将皂角卖给了曾浪。

    到了第五天,曾浪直接收0.5文钱一斤。

    这一下,众村民懵逼了。

    合着一整天辛辛苦苦采摘这么四五十斤,就特么才二十多文钱呢?还不如去打短工呢!

    却说缘何一开始每天都能采摘上百斤,而到第五天,却只有四五十斤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皂角毕竟只是野生的有限资源,越采摘,只会越少。

    照这个大规模的采摘进行下去,恐怕一天摘十斤都成问题……其实今天这些,许多村民都是到别的村子去摘,甚至走上十几里山路跋山涉水才采摘到的。

    谁也没想到,曾浪居然只收0.5文钱一斤,这算啥情况?欺负人嘛这不是?

    第一天、第二天王进喜在家门口轻轻松松搞一两百斤,都是2文钱一斤啊!这不明摆着不公平嘛!

    “秀才公,能不能把价钱加点儿?我们走了好远山路才摘这么一点儿了呢……”有村民可怜兮兮地道。

    曾浪一抬头便怼了他:“早干嘛去了?早卖给我不就是2文钱一斤?现在我收够了,不要了!明天开始不收了!”

    村民们叫悔不迭。

    是啊!早干嘛去了?

    再看看那个王进喜,这货还真是傻人有傻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