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伟大的东方人 > 第009章 启 用
    <content>

    不过,人们都看向了肖兵。

    这些人除了肖兵,其他人多半是奉州讲武堂第一期学员,至于方浩、于坤、张维高、吴汉及李默菡五人更是在后来被保送去东倭陆军大学深造过。都是少壮派中的少壮,军中精英中的精英。

    可是肖兵.......

    肖兵算是东方墨桑的校友却不是同学。他是奉州讲武堂第三期的学员。

    这家伙比东方墨桑小一岁,在那些比东方墨桑大多要大上四、五岁的讲武堂的同学中,这家伙可谓是小弟中的小弟。这家伙在作战处的参谋中其实是最不起眼的人,人长的又瘦小,才又不突出,貌也不压众,一直是默默无闻。更要命的是这家伙少言寡语,性情淡泊,这在讲人情世故的奉军可是非常吃不开的。

    但是再活一回的东方墨桑发现这家伙竟在作战处立时就心喜若狂。

    麻拉巴子的,前世老子忽视了你,这一世不会了。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这话可是太有理了。肖兵这家伙在再活一回的东方墨桑的眼里是真真正正的千里马。虽然这家伙在术科上的表现极不突出,在讲武堂的时候还差点因为不及格而被开除,但是在学科上却是极为突出的。也正是因为他的学科特别突出,他最后才能继续留在讲武堂。

    这家伙在作战处有冷面小郞君之称却更以不着调著名。

    他几次设计的别出心裁的作战方案均被身为参谋总长的宇廷骂了个狗血淋头。后来便慢慢沉寂了。可是那些方案在如今的东方墨桑眼里,那思维之缜密堪称战术上的精典例案。至于宇廷认为的所谓别出心裁,麻拉巴子的他宇廷懂个屁,他会的那点东西说倒底也还是未能脱去他从东倭士官学校那里学到的那点东西的范畴。

    而肖兵则是货真价实得到了劳维茨真传的“弟子”。

    如果说华夏民国时期原来有三个半军事家,那么东方墨桑有信心未来必会再增加一个。

    在识人用人上,公孙龄的确高出别人一头,在别人都不认同时,他却首先看重了这家伙,因而这家伙也是公孙龄的铁杆。

    公孙龄在时,他做过上尉营长,少校团参谋长。公孙龄造反他出任公孙龄侍从中校参谋时也才只有二十三岁,简直是坐飞机一样直线上升。公孙龄一死,他只好降回了少校参谋。

    前世纨绔子弟的东方墨桑虽然拚死护他免于一死,但是与他的关系也只是一般。最后这家伙与那些作战处的人一样在“九一八”事变中,或失踪或后来参加了义勇军,最终战死一途。

    ................

    少帅破格晋升肖兵为上校作战处长,这是什么命,又直线上升?

    这可是连升两级啊。

    东方墨桑没有做解释,有些话也没法说。

    这时,方浩手里拿着几封电报急匆匆走回来。

    东方墨桑接过方浩递过来的电报,脸色立时沉了下来。

    第一封电报说的是第二军团长汤虎臣不听号令已带着部分亲信离开了军团部准备出关。这汤虎臣外号汤二虎,是大帅东方世昌的结义兄弟。东方世昌带着另两个结义兄弟吴再声和弓影会先行回奉州,却把他给扔下了,令他极为不满。他感到自己被冷落了。所以接到了东方墨桑的停撤令时,他是怒不可遏:“还打?这不是让我们送死吗?我又不是谁的孝子贤孙,我凭什么为他们拚命。”

    他本想带着他的部队一起撤的,可是一想到镇守东关的是东方世良,他的这个想法只好放弃。因为他知道对东方世昌死忠的东方世良不可能放他带着二军团出关。所以他便让属于东方世昌亲信的莫云麟善后二军团,只带着亲信悄悄离开。部队就由着莫云麟折腾吧,能剩多少算多少,老子先活命才最要紧。只要有命在,还有他这些亲信,有钱(他私下里背着东方世昌干了不知多少伤天害理的事,确实攒了一大笔钱)还怕没有军队?

    第二封电报及第三封电报均是报告第一军团也就是吴再声部及第六军团也就是弓影会部均军心不稳,已经有部分人包括一些重要的军官开了小差。

    第四封电报则是第七军团长关世昌发来的,明确拒绝了昨日东方墨桑要他直插豫州以游击的方式扰乱南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即马龙祥部后方并进击陕州即马龙祥老巢的命令。

    东方墨桑看过之后,把电报递给了于坤等人。

    东方墨桑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每一个人脸上的神情。

    于坤、张维高等人纷纷传看着电报,看过之后几乎是个个脸上神色严重。

    这仗还能打吗?

    北都直、皖系军已经一败再败,几乎全部溃散,不用再提。可是这奉系军抗命的抗命,逃跑的逃跑,也军心这么不稳还怎么打?

    这些想法恐怕看过电报的人,人人都有。只要看看现在每一个人脸上的神情,就不难看出来。

    但是,东方墨桑却一言不发,就那么默默的看着每一个人。

    这压力对于方浩、于坤等人不可谓不大。别忘了,他们可是不但恢复了原来的军衔,刚刚更是被加衔少将。

    方浩等人原来都已是上校军衔,后来因为跟着公孙龄造反失败后被降了一级留在军中听用。恢复了原来的军衔,就又都成了上校。再加衔少将,就等于又晋升了半级。加衔少将,虽然还不是真正的少将,但是却可着少将装,军响也是加半筹的。

    加衔少将事实上就是准将,只不过在当时的军制中没有准将一说。

    方浩这些人被降级听用,整整闲置了两年多,即使现在起用,也是比别人慢一步的。可是现在少帅生生把这一步给他们补足了,凭什么?

    凭他们造反有功吗?

    公孙龄造反给少帅造成了多大的困惑和痛苦,他们跟在少帅身边这两年多何尝还能不知?

    他们是公孙龄部下,更是少帅的部下。因为公孙龄一直都只是少帅的副手,并没有单独统帅过一军,但因为少帅对他信任,他才能以少帅的名义掌控三、四军团。所以公孙龄造反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于少帅都是辜负了少帅的信任,后又假借少帅的名义造反更算不得磊落为人。这也是公孙龄为什么在少帅出手平叛时,最终败在少帅手中的根源。而他们这些本属于少帅的属下,却跟着公孙龄造反,实在是对不起少帅一回。但是,少帅仍拚死命来保他们一命,这份恩情他们真的有些还不起。

    现在,更是恩上加恩,他们.........

    还是那句话,凭什么?

    换位思考,若他们是少帅可能做到这样?

    回答是否定的:不能。

    他们没有少帅这份心胸,他们没有少帅这份深重的义气!

    他们明白,这一生他们只能也愿意拿命来还了。

    士为知己者死!

    但是想死容易,想出一谋却比想死难多了。

    他们自诩是军中精英,天之骄子。可是面对眼前的局面,他们竟是......怎么办?这仗要怎么打啊?

    人心散了,再收拢人心这无异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简直就是若没有回天之能,根本不可能办得到的事。

    眼前的局面,那些战略战术用不上啊。

    几乎是所有人都极其不安的看向东方墨桑。

    于坤有些惭愧的道:“少帅,您是否已经有了定见?如果有,您就说吧,哪怕让我们这些人赴汤蹈火,我们也绝不推辞。”

    眼前的这些人个个坚定的看着东方墨桑。从他们那明亮的几乎可以直见心底的眼睛里,东方墨桑知道他们都认同于坤的话。

    这是他想要的结果。再多了这些人,他就更增加了几成胜算。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搞军事的人,要懂政治。离这个要求,这些人还差得很远。但是暂时有了这些懂军事的人的坚定的支持也是急需和必需的。

    东方墨桑很满意的笑了笑,道:“定见还算不上。一些想法倒是有。我不是说过嘛,大浪淘沙,淘去的是沙子,留下的才是真金。想走的,不必强留,况且留住人也留不住心。但是,人可以走,武器和军队要给我留下。至于,公然抗命者,那不是还有军法吗?我是要跟那些父执辈的人讲情份,但是他们吃人饭也得干人事,否则我东方墨桑也不是没有脾气。”</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