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烽流 > 第182章 白日做梦
    ();

    阳谷县,武植的书房里,兄弟两人的对话此刻也稍稍显得理智和平静了一点。

    只是武植眉头依然紧蹙。

    他手肘撑着桌子,手指用力揉捏着自己的太阳穴,有些无奈道:“从小便是这样……这么说,你是已经打定主意要和这个商人一起折腾了?”

    旁边,武松一边吃着元宵一边点了点头,道:“没错,和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发觉这些人还蛮有意思的。尤其是这个罗诚,给人的感觉……怎么说呢?信得过!说不出道理,可就是信得过!而且,本性不坏。今年济州周边遭了雪灾的百姓其实并不算多,济州城里的那些个大户人家谁都不愿意帮扶一二,偏偏这个罗诚就当众承诺开粥棚并且要为这些人募工。说实话,刚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连我也惊了一跳。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得出口的。偏偏他还真的做了!那些日子粥棚我是亲自去看的,都是实在的粮食,没有以次充好。”

    武植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道:“可他到底是商人,他不会一直都在开粥棚!商人毕竟重利忘义,这一点是不会有变的。你若真是要跟随这个商人做事,我现在也劝不了你,你便去吧。到底也算是一件正经营生。可……你莫要和他一并做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你好歹也是当过捕头的,若然违法乱纪,谁能救得了你?”

    武松不以为然的撇撇嘴,吃了一口元宵含糊不清道:“哥,现在这世道你能说得准?便说我们十月时拘捕的那个姓杨的员外,强买民田逼死人命,是作奸犯科吧?是违法乱纪吧?结果呢?人家和提刑按察司那边打点好了关系,这不人都已经放出来了,高高兴兴回家过年过元宵节么?我走之前不还听说他准备去朝廷里向蔡京买个官做,若是拿得出那几万两雪银,没准这阳谷县的县令也就换人了。哥,你能做什么?”

    武植默然。灯火微颤,映衬他的影子上下舞动。

    武松三两口吃光了碗里的元宵,又把武植面前的那碗端了过来,不以为意道:“哥,从小我就不爱读书,比不过你。很多道理也没你说的那么透。可我武二郎心里自然有杆秤。商人不商人的,我看得出,他到底是不是重利忘义我更看得出。比起那个号称诗书传家的西门庆,我倒是觉得罗诚更像是个有情有义的好人。至少他懂善恶、明是非!”

    提到了西门庆,武植便长长叹了口气,不知该如何言语。不论怎么说,西门庆事件解决后的这段日子,他和妻子武潘氏的感情和生活幸福度是直线提升的,也因此他愈发能体会之前那些日子里妻子每日的压抑与痛苦。只是,让西门庆伤心离城,到底是和他心中的行为准则有所出入。早先他还想理直气壮的用圣贤道理去批评一下,可现在他也不知该如何来评价这件事,以及做下这件事的罗诚和弟弟。

    武松却显然没有转过这么多事情,他一边下筷子,一边继续道:“所以,这人我是跟定了。哥,弟弟我也不小了,是该有一番事业的时候。前些年不懂事,险些弄出人命结果亡命天涯,那段日子没想明白多少道理,可至少苦头是吃够了。回来侥幸打死了一头大虫,当了这个县衙的捕头。好事,可是……”

    武松咧了咧嘴,道:“还不是我想要的。”

    武植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想要什么?经商行贾,赚个家财万贯妻妾成群!?”

    武松哈哈一笑,却没顺着自己哥哥的话头说下去,而是话锋一转道:“兄长,我这次回家找你,除了想看看你之外,也是有些事情要与你商量的。实际上,这罗诚是定下了一个计划,一方面是赈济济州城外的灾民百姓,另一方面是要做一笔生意,生意和你或者说和阳谷县多少有些关系,需要你考虑一下。”

    武植有些警觉道:“什么生意?考虑什么?”他盯着自己的弟弟冷冷道:“难不成,你还想让我这样一个朝廷命官去袒护他一个商贾?和他一起做生意?”

    “为什么不呢?大哥?”武松笑了笑,将空了的碗和筷子一并放下,道:“倘若他这个商贾并不作奸犯科,相反赈济灾民、造福乡里、活人无数,而且还是你弟弟如今的东家,你既没有违背圣贤教诲也没有昧着自己的良心,做了些事情还有好处,为什么要拒绝?”

    武植还待说话,武松却抢先一步道:“大哥,嫂嫂已经有些时日不曾购置新衣裳了吧?”

    武植一时哑然。

    武松话匣子却丝毫没有关上的迹象,道:“大哥,朝廷里那些京官们怎么捞钱,之前可是你和我说过的。那时你说你没钱去做孝敬,也干不出这等违背本心的事,你要堂堂正正做官做人。可这县衙大大小小好几十张嘴,可都指着你来养活。你那些俸禄都出去了,每年每月可以多少剩余?你可知道就我手下那几号捕快他们之前拿了多少银钱?现在拿了多少银钱?对你心中有多少的怨怼?我在的时候还好,如今我走了,他们还能认认真真给你做事给你干活乃至卖命?不说他们,与你同级的地方官又是怎么搂钱的?大哥你真的丝毫不知?你真以为大哥你这个县令可以独善其身?哥,你不是要造福一方百姓么?你如今连自己都造福不了,连给嫂嫂买套新衣裳都办不到,你造福谁去呀?”

    武植沉默了片刻,随即仿佛恍然般怒道:“歪理邪说!一……一派胡言!”

    武松这话唠一般的嘴巴却难得停了停,没有继续说,而是笑吟吟的看着自家兄长,一边看一边吧唧嘴,显然刚刚的元宵很对胃口……

    上元诗会的结束提前了近一个时辰,是历年中最早的一次。可也不怪如此,有了罗诚那首《青玉案.元夕》珠玉在前,又有几人有胆量继续把自己准备的诗词拿出来献丑?更何况知州董承业和罗诚一并唱了段“双簧”,将要重修西城这等济州顶天大的事情轻描淡写就在诗会上确定了下来,除了那些穷酸文人和破落子弟外,在座诸人又有多少能面色不变不为所动呢?

    诗会还没结束时,消息便已经通过家丁、下人、仆役等飞快的传了出去。当诗会结束后,相熟的众人更是三三两两聚作一团,甚至不等寻个僻静所在便赶忙议论起来。只是那些文人才子们大多议论的是那首《青玉案.元夕》,士绅、商贾们大多是在议论着翻修西城。

    通判吴凉有一辆马车,这几乎是整座济州城里唯一一辆能用来日常代步用的马车,即便那匹马已经有些老迈,可那也毕竟是马车,是通判大人身份的象征。离开金典楼后,吴大人到没有急着去找他的盟友们商议,那几人的身份都有些敏感,此时还不是能轻易暴露的时候。他只是拉上了他的外甥钟鸣,两人同乘一车离去。

    车厢里,吴凉紧闭双眼,钟鸣显得小心翼翼不再似在旁人面前那般神采飞扬。他虽然颇得吴凉喜爱,可到底他只是个外甥而非吴凉的亲生儿子。

    马车的滚滚声渐渐成了车厢空间里唯一单调的声响,许久之后吴凉方才开口问道:“达升,你觉得罗诚此人如何?”

    钟鸣哼了一声,不屑道:“粗鄙之人,商贾子弟,沽名钓誉之辈!”

    吴凉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你说他粗鄙,可一首水调歌头,一首青玉案,接连做出了两首绝妙好词!不说你,即便那周邦彦、秦观……呵呵,又谁做得出来?”

    “可……”钟鸣想要辩驳些什么,吴凉却只是瞥了他一眼便没了动静。

    吴凉继续眯眼道:“至于说商贾子弟……这倒是没错,可又有什么呢?看他模样又不打算去参加科举。当个商人而且是罗家这等家族下的商人,还是长房嫡子……可未必比我等身份低微。至于说沽名钓誉……”

    吴凉深吸一口气,嘀咕道:“原本,我倒也是这么认为。可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这罗诚表面上看平平无奇,却怕是心机深沉且早有谋划啊。”

    钟鸣闻言一愣,匆忙问道:“舅舅,此话怎讲?他开粥棚赈济那些所谓的灾民,岂不就是在沽名钓誉么?他难不成还是真的善心?”

    吴凉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了自己外甥一眼,叹道:“平日里说起诗词酒令来倒也是颇为玲珑的一个人,怎的对于这些大事就看不通透?我来问你,这罗诚除了赈济灾民外,他还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钟鸣有些惶恐的缩了缩脖子,在看到吴凉看来的眼神后更是一慌,结巴道:“我……我不知道。”

    “仔细想!”吴凉是有些生气了。

    钟鸣见状不敢再耽搁,赶忙仔细回忆了一遍,不太确定道:“罗诚他开了粥棚让家中老母亲带人日日前去施舍,给那些人买了碗碟,还买了帐篷让这些人在南城门外居住。还有……还有……哦对了!他还说要给这些灾民募工!”

    吴凉哼了一声,勉强点头道:“说的倒是不错,至少你还没有完全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罗诚早先通过粥棚聚集起了两千余灾民,其中青壮劳力少说也有五六百,灾民们再凑一凑,千人肯定是能给他凑出来的。如今他还主动接下了翻修西城的活计……”

    “原来如此!”钟鸣恍然大悟。

    翻修西城需要大量人手,而通过粥棚一事罗诚早已经聚集起了大量人手,而且还早已经说起了要为这些人手募工,这难道是……

    吴凉眯眼如刀,道:“哼,人手他有了,背靠罗家钱他自然也不缺,董承业又是今日主动表态,自是要给他支持。看来,这西城的重建势不可挡了呢……”

    忽然,吴凉冷笑了一声,嗤道:“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