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冰惠兰心 > 第二十二章 今非昨(1)
    第二十二章 今非昨

    小……小谨?!梅御谨那双深邃的眼在冰兰脑海中闪现,她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这时,后面奔过来一位少年,急忙扶住前面的老人,道:“太姥姥,您怎么……”太……姥姥?老人转头望向少年,年迈的脸上有凝滞般的怔忡。

    冰兰也抬头顺着老人的视线望过去,那少年看起来比她还要小上一两岁,干净的脸庞稍显稚嫩,清秀的轮廓在摇曳宫灯的阴影下有些模糊。一双微微有些淡金色的眸子,映衬着一头乌发,别样精彩,仿佛落日余晖下淡红色的晚霞。

    他此刻也正抬头望向冰兰,略迟疑了一下,然后用一种安慰孩子般温和的语气向老人笑道:“太姥姥,您又认错人了。您瞧,有我陪着您,我们快回去吧。”

    老人听了他的话,眉间渐渐转出疑问之色,可她还是紧紧握住冰兰的手,不肯松开。看着她神色开始变得焦急,冰兰忘了要挣脱,只任由她握着自己的手。

    那双手足以显示出她的年事已高。尽管久居深宫,保养得很好,她的手仍是有很深的纹,曲曲折折,仿佛她一生所走过的路,苍茫而又漫长。她的脸很是慈祥,没有哪么多坚定刚毅,更多的是只有一位母亲身上才会有的气质:慈祥、内敛、温和。还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深藏在她已有些浑浊的眸底,仿佛掩藏在河底淤泥下的神秘宝藏。

    冰兰一时间有些迷茫,她感到了时间的沧桑,还有一种风雪寒霜凝成的只会在她的头脑里一闪而过……

    贺兰尘星不知什么时候从殿内出来了,他向老人微微躬身,恭敬道:“皇祖母,天儿晚了,您快些回去休息吧。”他同时不动声色地向正朝他行礼的少年点了点头。

    这时,老人抬眸,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怒道:“尘星,小谨回来了,你怎么也不告诉我!”冰兰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这位老人,竟然是贺兰尘星的老祖母,梅御谨的太奶奶!

    她以前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情形,不知该如何是好。贺兰尘星悄悄向她解释道:“月使者,我祖母怕是把你当成了我早年间逝去的侄儿御谨了。”

    果然是他!只是……冰兰感到自己的眼角忍不住跳了跳,情不自禁道:“我……与他很像?”她实在是找不出自己和梅御谨那家伙身上究竟有什么相似之处。

    贺兰尘星的眸底有一丝哀伤一闪而过,他缓缓地摇了摇头:“人老了,难免会恍惚的。”就好像,城外倾斜了半山的残阳,遥远的橘红色不过是对遥远岁月吊唁,看着看着,就恍惚到了从前。含苞待放的花朵,只在梦里投下殊离的剪影。

    而他的年华,终究也是不在了。

    冰兰没有说什么,那一瞬,她只是看着他。仿佛一个婴儿在审视一个初见的世界。她觉得时间似乎确实停滞过那么一秒,可当她再次回过神来时,贺兰尘星正神色如常地恳求她和苏慕:“老人家一时认错了人,可否烦劳二位配合一下,先将老人家送回去?”

    冰兰愣了一下,与苏慕对望了一眼,忽然灵光乍现:虽然这事着实奇怪,但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圈套。而且就算有诈,将计就计答应下来也未尝不可。这位“太姥姥”也是当年的当事人,她知道的,或许正好就是我们最想要的。

    她当即笑道:“陛下客气了,能尽一点微薄之力,月绍轩不胜荣幸。”?一抬头,那个少年对她露出一个友善的微笑。“太奶奶,你看,小谨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去,好不好?”?她向老人露出一个略带宠溺似的微笑。她没有太奶奶,只是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去对待老人家——“小谨”对这位老人来说一定很重要吧?

    “好,好,回去。小谨,你回来,就先来找太奶奶。你出了去这么久,也不派人来报个信……”

    后面的话,冰兰听都没敢听。她只觉得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太多的情感会冲垮她的思绪——她今天可是有任务在身的。明明应该去注意“太姥姥”话里的每一个信息,可她就只是感觉到一股属于亲人之间的爱的海潮,不掺一点杂质,虽不是对自己,但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

    她瞥见那个少年转头,轻轻擦去了眼角的一滴泪。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宫里宫外皆是灯火通明,他们一路畅行无阻,老人家还絮絮叨叨说着些什么,但大都是些平日里无关紧要的琐事。冰兰心里装着事,一不留神险些绊倒。

    今天的内容到此结束。虽然最近写小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会坚持下去的。不要失去耐心,接下来看看飞鸟国有过怎么样的宫廷秘事吧! 好啦,下周见!。:............................................................................................................................................................................................................................................................................................................................................................................................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