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造化修仙路 > 第十八章 这片池塘被它承包了
    ();

    卢震闻言,沉思了片刻,忽然笑道:“老爷这么一说,倒是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

    他一指湖面,介绍道:“孔东在清点金莲蓬的时候,曾将湖面划分成东南西北四大块。我今日复查过,数目确实如他所言。”

    “不过,我发现西南角的金莲蓬,不仅莲蓬的个头要大一些,而且就连莲蓬之中莲子的数量和个头,都比其他区域来的更大,更多。”

    “我检查过,此处的灵气,也比其他地方浓郁得多。”

    “我当时以为是这几棵金莲蓬与众不同,现在听老爷指点,恐怕在此处的湖底,当真有些蹊跷。”

    “没有什么蹊跷,那肯定就是灵脉的所在。走,咱们过去看看。”

    李荡心中高兴,跟着卢震来到了湖面的西南角,那里的金莲蓬果然比其他的地方来的更加出众。

    两人都是修真者,有心探索之下,很快就在湖底的某处水草内,发现一眼清澈可见的灵泉泉眼。

    “恭喜卢大哥,以后可以坐在灵泉边修炼了。”

    灵泉虽然不比灵脉,可终究还是天地精华所在,比起普通的天地灵气浓郁上许多。

    在灵泉边修炼,日夜用灵泉水洗涤肉身、道基,修为提升的同时,灵性更有增益,对于心境绝对是有大裨益的。

    “我才要恭喜老爷,日后将会有取之不尽的杏黄莲,我一定会为老爷看守好这灵泉。”

    卢震惊喜之余,对于李荡的佩服又增加了一层,老爷目光远超众人,从一点蛛丝马迹就能推断出灵泉的所在,这份见微知著能力,实在是令人赞叹敬畏。

    “小家伙,去吧,这里就是你的新家。”

    李荡打开玉盒,将杏黄莲精怪母草小心翼翼的沉入了湖底,放置在灵泉的旁边。

    杏黄莲精怪母草的模样,像是一颗干瘪的黄莲,它在玉盒之中放置了十几天,仅靠灵石粉末为生,早就营养不良了。

    它一沉入水中,干瘪的身躯开始吸水,渐渐变得饱和圆润起来。

    不一会儿,它便感受到了水中的灵气,摇摇晃晃的往灵气浓郁的地方飘了过去。

    它那小心翼翼的可爱模样,就连卢震见了,也不免赞叹一声神奇。

    母草才接触到湖底,原本蜷缩起来的根须立刻散开,将整棵母草都固定在了灵泉旁边,展开的枝叶迅速生长,形成了一片新的荷荷叶。

    仿佛它在用这样的方式,宣告了大家这片池塘已经被它承包了。

    安稳的种下母草,李荡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灵泉的奖励也已经到手,真是一个完美的夜晚。

    “对了,这里有一本剑经。”

    李荡将无名剑经交给了卢震,比起自己独立学习,他更擅长从别人身上学到想要的东西。

    这本无名剑经一看就很难,交给卢震先过过目,要是连卢震都看不明白,那自己也就没有费神的必要了。

    “老爷想要学剑?”

    卢震接过了剑经,并没有立刻观看,而是兴致勃勃的盯着李荡。

    在他看来,李荡拥有恩师的血统,一套剑法学的极快,若是真的想要做个剑俢,一定能够继承恩师的衣钵。

    “母亲有你这样优秀的弟子,不需要我再走上剑俢的道路。我答应过她,也答应过你,要将冰玄劲拿回来筑基。”

    李荡避重就轻的躲过了这个话题。

    卢震忍不住劝道:“老爷,剑俢的实力,是同等修士之中最强大的。”

    “可是生存能力还有回复能力也是最差的。”

    李荡一句话便让卢震闭上了嘴巴,他说的都是事实。

    不仅如此,剑俢由于自身剑气锐利的缘故,在进阶金丹期的时候会变得异常凶险,一不小心就会身死道消。

    李荡的母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是以权贵之中,很少有人选择成为剑俢。

    那些出名的剑俢,多半是游侠或者是追随者。

    李荡拍了拍卢震的肩膀,转身上马回府。

    卢震看着李荡的背影消失,这才慢慢退入了黑暗之中。

    李荡和卢震两人都未发现,他们刚刚安置下去的小家伙母草,正伸出了几条根须,好奇的纠缠着一颗金莲蓬的根部,好奇的比较着彼此的不同。

    ……

    起床,静坐练气。

    换练功服,在内院之中练剑。

    洗澡,换正装,来到餐厅用餐。

    一升纯牛奶,在李荡的坚持下,这一次加了少许蜂蜜。

    一整只烤兔,味道勉勉强强吧。

    因为修真的关系,李荡的食量很大,吃掉一整只烤兔也才是五分饱。

    “下一次,要让糜祖买一些混血野兽来饲养才行。”

    临淄李府之中也有豢养的混血野兽,那是一种拥有一丝妖兽血脉的飞火鸡,一年就能长到一百多斤,是李建成的主食。

    飞火鸡的实力相当于一个成年农奴,十分好动,一般的人根本抓不住他,也只有权贵和修真家族,才会豢养这类混血野兽作为食物。

    “要是能弄几头混血奶牛来就更好了。”

    宋公国内,只有公爵宋轶的府上,才拥有混血奶牛,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

    用完早餐,李荡骑马出门,由孔东带路,复查城南耕地的情况。

    “老爷,新开垦的麦田一共是一百五十亩,到昨天晚上为止,已经翻耕了第六遍。”

    “有按照我说的方式,深耕施肥吗?”

    “有有有,老爷说的施肥方法,每日早中晚吃饭的时候都会集中学习。”

    “老爷还吩咐过,做不到位就会减少租地时间,他们现在都规矩的很,不敢偷懒的。”

    “老爷您瞧,这一亩地,正在施肥呢。”

    李荡顺着孔东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两名农奴正在往翻开的田渠中填埋混合好的肥料。

    肥料的配方李荡不熟,不过他还是要求孔东收集城内各种粪便,混合草灰还有动物的骨灰,形成了北海县的第一批肥料。

    从孔东口中得知,北海麦是三季麦,除开冬天,一年可以收成三次,产量惊人。

    “希望能够收获足够多的粮食,冬天到的时候,少死几个人。”

    北地的冬天奇寒无比,没有足够的粮食和保暖的衣服,很难熬过去。

    严寒三个月,临淄城墙角落冻死的农奴不在少数。

    这对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李荡来说,是一件根本无法接受的事情。

    “也许我不能带领整个世界工业革命,可是拯救我自己的封地,将它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年轻的领主踌躇满志,挥动了马鞭,轻快的飞驰在官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