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献身大农业 > 第八十九章 改革(两章合一)
    ();

    小四放下电话,脑子却是疑惑的,江淮厂的情况已经是企业改制范畴了。

    印象深刻的是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及其带来的后果——工人下岗,这是小四高中政治方面的课程,当时他也看过一些报道,介绍企业改制从八十年代初就零星开始了,但他很少看见相关案例。

    小四还有一个怀疑,这会不会跟他有关,因为本省既不是工业大省也不是沿海经济活跃的省份,前世他也没听说过企业改革是从本省开始的消息,更没有以此名义宣传过。

    作为农村改革的起始地,本省是一个经常宣传和被宣传的典型,若是企业改革也在此地开始,没道理不宣传的。

    他有预感,这很有可能和他有关系。他所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了,在各种因素交互产生陌生的变化也不是不可能,但既然让他立身此世,那蝴蝶的翅膀再也管控不了。

    近一点说,他影响了周广田,前世的这个时候周广田已经去世了,就在这个秋天。而今呢?只要这种相对健康的生活状态保持下去,他再活几年是不会有问题的。他还影响了家庭的方方面面,比如大大提高了家庭的经济水平。

    远一点呢,他的触角已经伸出了县城,地区,甚至出了省,沿着这个轨迹被改变的人就太多了。基本上说,只要是和周向南与褚长有一定接触的人,间接上都被小四影响了。

    小四皱着眉头爬上床苦思冥想起来,他试图让自己再回忆出一点什么,可惜想了半天脑袋还是空空,几近一无所获。

    不知道从何时起,他就动了涉足农业机械的念头,国内农业机械产品单一,工艺落后,可以预见,以后也完全跟不上饲料厂的发展需要。如果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农机厂,他就可以想方设法的搞点先进一些的技术,生产出的东西最起码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以后也不光只是一个饲料厂需要机器。

    他倒想起了一个他所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江淮厂到底是国营厂还是集体厂,这两种虽然都属于公有制企业,但地位却是有区别的。按道理来说,哪怕揭不开锅现在也没人敢动国营厂的,太敏感了。

    想了想,小四又爬了起来,找了一圈才在菜园子里找到沈冬兰和牛凤仙,娘俩正在栽白菜苗,一种叫黄心乌的品种,到了春节的时候就可以吃了,是本地冬季主要绿叶菜。

    “哟!阿孩起来了,怎么出来了?走,姥姥给你打水洗洗脸。今早上给你蒸了一大碗鸡蛋,还在锅里,端出来就能吃。”

    “阿娘,你回去不用过来了,只剩这一点了,我一会功夫就栽完了。”

    “阿姥,你先给我弄吧,我在这玩一会儿。”

    “好,那我一会就不沾手了,这两个孩子我也带回去,衣裳都弄脏了。小四,一会姥姥喊一声你就过来啊?”

    小四自然是答应了,目送牛凤仙拉着周杏和小三走进院子侧门。

    “小四,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沈冬兰停下了手中的活。

    “阿妈,刚才阿爸他们来电话了,有点事我想不通,需要看看报纸。你栽完去大队部看看有没有吧。”

    “没事吧?你可不要再做公家不让干的事情,上次就把我吓得够呛。”沈冬兰的思想认识是,政府不让做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做,否则就不会有好下场。这也是一般老百姓的朴素认识。

    “阿妈,你放心吧!没那么严重的,你只管去拿就行了,我还等着呢。”

    “那我现在就去,你这孩子……”沈冬兰把小铲子往地上一扔,就准备起身。

    “哎哎,阿妈,也没那么急,你栽完去也可以,一会热头出来菜秧子就晒蔫巴了。”小四赶紧拦住沈冬兰,“阿妈,我先回去吃饭了。”

    小四蹦蹦跳跳的走了,到了侧门才反应过来,怎么还蹦起来了呢?这种走路方式好像也只有童年时期才会有,他这么自然的使出来,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原来周向南是每隔两三天就去邮电所拿一次报纸,田解放当上大队书记后,每当去公社开会,他也会顺便去一趟邮电所帮忙把报纸带回来,当然他顺便也看一看。小四希望田解放这两天也能顺便一下。

    …………

    拿到报纸之后小四在心里感谢了田解放一下,就躲到卧室里翻了起来。

    最上面的就是日报,小四一目十行,浏览一遍时事新闻,没有看到什么有价值的新闻。不,应该说对小四来说没有价值,上面不是出访信息就是开会信息,都和经济没有直接关系。

    小四翻到第二版,眼睛突然就被定住了——农村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冲击——

    改革开放之后短短几年,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连年获得丰收……

    农村改革在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再次获得突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高速发展……

    正是因为国有企业的高度衰退,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机会……

    这是要开始城市改革了吗?小四又赶紧翻出前几期的报纸才明白,这已经是第五天了,发的都是关于城市改革方面的评论,而省报也是慷慨激昂,积极跟进。

    小四看到了机会。

    又过了两天的一个早上,电话依然把睡梦中的小四吵醒,打电话的还是让小四等得焦躁的褚长。

    “褚叔,你那边什么情况?”

    “珵美,你这几天报纸了吧?就是关于城市改革的评论的?”

    “叔,我看了,前天已经是第五个评论了吧?连发五天。这两天的报纸还没来。”

    “你不用看了,我告诉你,一共是六天连发,就到昨天,今天没有了。现在省里议论纷纷,我爸估计那可能有不同意见,所以被压下来了。”

    “那文件呢?文件不都发到厂子了吗?难道还收回去不成?”

    “还真收回去了……”

    “?……”这种操作也行吗?怎么跟儿戏似的,小四感觉脑子不够用,有点理解不了了。

    “文件是以省里一个部门的名义发的。上面有了这个意向,正在做宣传,所以省报才及时跟进,部门还发了文件。结果现在形势不对,宣传也都撤掉了。”

    “对了,江淮厂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

    “当然是国有企业,珵美,我这两天了解了一下,现在的国企真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很多职工上顿不接下顿,有的有病不敢看,因为企业没钱报销。你不知道他们有多惨,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农民还不如,他们也是国家的主人啊!”

    褚长越说越激动,小四都没机会插话。

    “珵美,我认为国企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怎么改的问题,而且早一天改革早一天搞活,职工就早一天脱离苦海。”

    “褚叔,你别激动,你看到的问题应该不仅是江淮厂的问题,而是国企的普遍现象,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而已。所以上面不可能盯着某一个企业,他们关注的是全局性问题,企业改革早晚会开始的。”

    “我明白,可职工们等不了啊!晚一天他们就要煎熬一天……”

    “褚叔,你应该知道有些人对待改革的态度的,而且你想怎么改?”

    “有些人就是有困难时想不出办法,却在别人想出办法时跳出来指责、反对甚至破坏。这些人就该一棍子打死。我觉得现在首先就应该放开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力,由市场决定产品,市场缺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第二就是打破企业内部的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那你知道现在省里具体是什么意思吗?还有褚爷爷怎么说?”

    “我爸偏向于保守,但他是支持改革的,认为还是等等再看。省里的态度很模糊,没有明确的意见表达,还处于观望时期,但昨天省里来了一个处长,在暗中征求大家对改制的意见。”

    “哦?看来领导们不改初心啊!还由明转暗了。那厂子的情况怎么样?大家情绪稳不稳定?对了,我怎么觉得我们有点舍本逐末了呢。我们需要的生产设备到底有没有戏??”

    “珵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谢教授和王教授国外的关系都把图纸传过来了,主要是饲料生产和猪场自动化方面的,杨厂长从工业大学请了一位教授过来和几个老技工一起研究,觉得仿制是没问题的,但需要时间。工人都没问题,也希望改制,但现在事情定不下来都人心惶惶的没心思生产,而且这里已经停产几个月了,想恢复机器转动也需要时间。”

    小四兴奋的挥了挥拳头,两位教授真给力!

    “太好了!褚叔,你多和杨福庆沟通一下,实在不行就提一提价钱,他们早就发不出工资,我想他会答应的。这改制我们就不参合了,现在大的形势不明,我也倾向于褚爷爷的意见。”

    “珵美,你也这样想?……”

    一阵嗤嗤声响起,嘟……嘟……,电话掉线了。小四看了看话筒才把电话挂上。等了好一会儿,电话还是没响。他有点怀疑了,难道刚才是褚长主动挂他的电话?

    叮铃铃……

    “喂!”电话响一声就被小四抓起来。

    “珵美,刚才掉线了。你爸在边上,他过来反映了一个情况,刚才你爸溜达的时候碰见那个处长了,应该是对方主动来让他碰见的。他向你爸暗示领导希望我们参与进来,但没说是哪个领导。你看怎么处理?”

    “这样?褚叔,他们以为你是幕后人物,所以他们应该会就这件事提前征求褚爷爷的意见,你先问问吧。我要搞清楚是谁。”

    褚长一想也对啊,“那你等我一下,我打一个电话回去。”

    小四又等了十多分钟,电话才又响起。

    “珵美,你预料得没错,确实有人给我爸传达消息,是康的意思。我爸没法反对。刚才我爸的意思是让我先退出,不过我没答应。”

    “老爷子还真谨慎啊!我倒突然想开了,其实只要保持信息渠道的通畅,经常看看报纸,或者从其他方面了解一些信息,我们是不会有什么事的。真有什么意外发生,最多我们也就失去财富,其他也不影响什么。而我们未来是很有信心的,所以也不怕现在的失去。”

    褚长在电话另一头沉默了一会儿,像是在消化。

    “珵美,其实有时候我感觉你更谨慎,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首先紧张的是你,,然后在你的带动下大家都会紧张。紧张更多源于无知,但我们的是有信息来源的,所以……”

    “褚叔,我知道了。你们先了解一下改制的条件,也向他们传递一下我们对改制的兴趣,然后再慢慢谈吧。还有,你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对待敏感的事情,我们希望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总之一句话,闷头谋发展,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行了,你把电话给我爸,我跟他讲几句。”

    又跟周向南聊了几句,小四就挂断了电话。`

    小四被褚长说得有点下不去面子,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就是对这个时代了解得太少,总是根据一些信息来过度解读,老把自己搞得像惊弓之鸟似的。

    没有亲历过这个时代的人总会根据后来资料里零散信息来妖魔化这个时代,小四反而觉得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时代是最自由的。

    此时动乱才过去没多久,人们早已厌倦了上纲上线式的斗争,只想自由自在的生活,人们更想在安定的环境下努力提高生活水平。

    上层听见了老百姓的呼声,也渐渐达成大家的心愿,然而正由于给了太多的自由,以至于大家脑袋发热忘乎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严打”以及几年后的风波。

    此时的危险不应是来自于公权力,反而是来自于在越来越自由下而管控削弱下的社会。对于普通人来说,封闭的农村才是天然的避风港。

    “小四,在这那站着发什么楞啊?你爸来电话了?”

    “嗯!刚挂掉,就问了问家里的情况,问了问工地的情况,问了问你带我们这些孩子累不累。阿妈,不跟你说了,我没穿多少衣服,有点凉。”小四跳下板凳就钻回卧室了。

    “这孩子,净瞎说,你爸还会关心人?”,嘴上这么说着,脸上却不由自主的露出微笑,“慢点跑,你什么时候起来吃饭?天天这么喜欢睡懒觉。”

    “知道啦!就睡一会儿,马上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