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献身大农业 > 第五十五章 剖析
    ();

    政策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让小四十分不喜,但这不是他所能改变的,只能在以后根据信息灵活应对了。

    刚才情绪上的剧烈波动带来的影响也让小四明白,他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的身上也承载了别人的理想,他已经身负责任。

    既然没有看破人生归隐田园,既然不甘心平凡一生就只能不断前进,拉着其他人同时也在其他人推动下前进。有点像粘在蛛网上的小虫子,越是挣扎,身上的蛛网缠得越多、越紧,这就是身不由己。

    小四这么容易就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说到底还是缺乏韧性,缺乏百折不挠的气势。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身上所拥有的品质对他来说是奢侈的,他也只是多了一份对大势的认识,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重生一年多来,小四一直在思考干什么,直到最近一个月,他才想明白并且确立了目标。

    灵光一闪的点子给他带来丰厚的收入,顺带也把他的情绪带入到狂热之中。虽然他没亲手做什么,但脑子一直在不停转动,遥控着整个事态的发展。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家庭的节奏跟生产队的其他人家的生活状态显得格格不入。

    重来世上走一遭,前世的一切都失去了,两世也已经是完全不同的风景,接受今生之后好像又能弥补一点前世的遗憾。然而一边在弥补,弥补了对长辈的遗憾,一边又在失去,失去了生活的悠闲。而且在这种蝴蝶效应下,不知道未来会把整个家庭带向何方。杰克马后悔创业的心声也不是不可能在小四的身上历史重现。

    小四不至于因噎废食,但这次心理上的挫伤还是让他深思了一番。重生的优势不光在赚取财富上体现,在感受生活上也不应该缺席,而悠闲生活的最终体现来至于心灵的放松。

    这种多思多想可能又是缺乏魄力的表现,这就悖论了。小四时常有让自己思维打成结的能力。

    容颜可以化妆,心灵绝不能伪装,这是他心灵的真实映照,与心灵对话成为他的本能。

    抛开这些无谓的思绪,小四振作精神,把能想到的事情又捋了一遍。

    猪场建设的投入,包括基建、猪仔等等费用,但他对这些真没有清晰的概念,毕竟没有涉足过这个行业。

    去年粮食的价格涨了一截,建材方面恐怕也不会维持原价。现在已是八一年,他对改革开放后的几次物价变化有个模糊认识,再过几年应该是又一次涨价。

    恐怕要抓紧时间了,这几年还是不能放松,该建的一定要建起来,先建比后建能省下一大笔钱。短时间内很难再有收入,反而在不断的投入。不能指望开源,只有在节流上想办法。

    养猪业是一个投入大而成本回收周期长的行业,其中的风险也是有目共睹的,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可见其中的风险。

    现在看来,小四当初的决定也算是拍脑袋的典范了,这不是最差的主意但也绝不是最好的主意,但此时木已成舟无从更改。那就按部就班吧!

    雇工的风险是小四心里的一根刺,虽然上面默许建猪场,也就默许了雇工。到时候七个人肯定不够用的,触犯“七上八下”原则是一定的。

    原先他的认识也是肤浅,他一直是无所谓的态度。现在终于有了深刻的感受,这方面还真是大意不得。比如说,肥猪还在统购统销目录之中,以后销售的时候最好不要挑战这个政策,普通饲养户还可以卖一留一,即使以后政策松动,但是跟他这个在上面挂了号的专业户有关系吗?到时候该怎么操作?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以后的沟通,若还是不管不顾的瞎干,可能投机倒把罪会告诉他到底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

    为了款待褚长,沈冬兰中午宰了一只老母鸡。今年的小公鸡还没长成,只能对老母鸡下刀。这是一只刚歇窝的鸡,下了一茬蛋,耗尽了身上的能量,浑身也没多少肉,正该它休养生息的时候,结果被宰了。

    周向南今天没顾上赶集,饭桌上又不能没有荤菜,只能拿这只倒霉的老母鸡下刀。

    沈冬兰借着炒鸡的鸡汤烩了一碗鸡蛋糕和一碗蚂蚁干菜,这也是美味。

    又使唤周梅去菜园子里割了一把韭菜,摘了两根菜瓜和一些辣椒。炒韭菜、凉拌菜瓜以及辣椒炒鸡蛋,一共六个马蹄碗装得满满当当的菜就出来了。

    这时候鸡蛋也算是荤菜,所以三荤三素已经是非常丰盛。这些菜小四看着都馋,然后接过沈冬兰夹来的鸡蛋一边吃去,只有这一个菜属于他。

    吴翠锦也被周向南叫过来陪客,中午有菜也有酒,几个大老爷们喝得面红耳赤的。这时候是没人在意酒驾不酒驾的,国家还没这方面的政策,老百姓自然也就没那个概念。

    小四有点担心,但也没法阻止。好在虽然都是红光满面,但喝得并不多。

    吃完饭褚长就要离开,浓雾早已散去,周向南和吴翠锦一直把褚长送到大路边,待车开走了才回来。

    秧田已经郁郁葱葱的基本长实,秧苗也要比小四还要高出一点。小四很早就看不到人影。

    田里刚灌满水,正是下地笼的好地方。秧田里的黄鳝泥鳅虽然比沟渠里要小一些,但绝对量大。

    贩运水产的生意交给沈青山家也有十天左右,由于大家都忙于灌溉,很少有人下网,沈青山家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不过现在附近已经灌溉完毕,恐怕他们的贩运生意也将迎来一个井喷。

    不大一会儿,周向南两人回来。吴翠锦打算直接回家,被周向南拦住。他还有事情要和吴翠锦商量。

    堂屋,沈冬兰还在收拾饭桌上的碗筷,两人搬个凳子就坐在院子里聊起来。

    “翠锦,我准备盖楼房,你帮我一下,老叔也得来掌掌眼。”

    “这不要你讲,肯定没问题。我还以为你会买电视,还等着你呢,看来你赚得比我想的还要多得多。”

    “是赚了点,你呢,也够盖房子了吧,不准备盖?”

    “我盖楼房有点勉强,再说我也不能把钱全部都在房子上吧。”

    “附近十里八村的都从你这买网,每天都有进账你还怕什么?不够的话我先给你垫上,咱们两家一起盖?”

    “嗯……那我一会问问阿伯。”

    吴翠锦明显是动心了,这一处地方只有他们两家,若是周向南家的房子起来了,而他家还是土坯房,那一对比可就难看了。

    想想那种景象,吴翠锦简直就没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