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献身大农业 > 第一章 新生
    ();

    公元一九八零年春夏之交的某天,天气延续昨日,风和日丽,气温微暖。没有晴空霹雳,也没有五彩祥云,总之就是没有异象。

    在AH中部某个安静的村庄里,有一户人家,院子里聚集着几个人,屋子里也是忙忙碌碌。

    “快了!使劲!”

    伴随着一声大喊,一个孩子呱呱坠地。

    “生了!是个大胖小子!”接生婆的声音简短有力。然后倒提婴儿的双脚,一巴掌拍在屁股上。

    “哇哇……”

    屋外,几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小孩正扒在窗边,踮着脚好奇的朝里望着,像是要透过窗帘寻觅出哭声的来源,而他们的身后有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正把他们一一往外赶,孩子们哄一下散开,跑出了院子。

    院子里还站着两个男人,都是一脸喜意。一位五十岁左右,一米八的大个子,微有些驼背,他短发微白,脸上黑亮,沟壑丛生,破旧的衣服像是挂在身上。

    另一位三十岁的样子,眉毛浓黑而整齐,眼睛闪闪有神采。微笑时,露出满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一身补丁衣服,却并不显得卑微。光着脚穿着黄胶鞋,鞋上满是泥土,大脚趾正从鞋里透出来。此刻他正满面春风望向屋子。

    年岁大的对着小姑娘说:“竹子,你看着点梅子她们,外面沟里水都是满的,别掉下去了。

    说完转回身,“向南,孩子出世了,以后又多一张嘴了。”

    青年男子姓周,名向南。老人则是他的丈人,名为沈青山。

    周向南正高兴着呢,对丈人的话里表露出的意思当然听不进心里去。这一带的观念就是多子多福,孩子越多越好,越多越不受欺负。计划生育早就实行了,近几年也是越抓越严,但是管他呢,躲着都要生出来,其他的问题事后再说。

    这已经是第四个孩子,大的三个是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虽然这年岁靠土地里刨食想把这些孩子都健康养大并不容易,但周向南觉得凭他这一膀子力气,最起码不会让孩子饿死。至于孩子的生活质量方面,这时候的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可想好起什么名了?”沈青山又问。

    “阿伯,这孩子小名就按排行叫小四。我也不识字,大名还是等到年底大哥回来过年的时候再起吧。”周向南说到自己大哥就有些骄傲。

    “照,你大哥(guo音)字墨深,他起的名字肯定排场。”沈青山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周向南的大哥周向东,比周向南大两岁,初中毕业就参军去了,现在已经提干,几年才能回来一次,是家人亲戚里最有文化的人。

    屋里,只一张大床和一张掉漆的木桌,床上躺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女子叫沈冬兰,正是周向南的妻子。

    沈冬兰盖着半旧的被子,床单下露出几根稻草,她齐耳短发已经汗湿,脸色苍白,疲惫异常,嘴角却含笑意。此时,她歪着头,微眯着眼睛,正一脸满足地看着身旁的孩子。

    孩子是第四胎,沈冬兰怀孕也没停止过农活,收割、插秧一个没落,孩子生的也不算困难,但没早产倒是运气。

    这个孩子就是小四。小四小手紧握,眉头微蹙,小脸上似有些惊恐之色,正在努力的睁眼睛,然而却没成功。此刻,小四满心恐惧,也满怀疑问,我眼睛怎么看不见?我不是在喝酒么?这是哪里?怎么浑身都不对劲?”若不是身边有令他安心的气息存在,可能他会大叫起来。

    这时,床边还有三个年龄偏大的女子在忙碌,一位是接生婆,也是远房亲戚,周向南称她为老婶。另两位自然就是沈冬兰的母亲和婆婆。

    “兰子,来把这碗水鸡蛋吃掉,补补元气。”这是沈冬兰的母亲牛凤仙,此时,正端着碗站在床边。

    小四松了松手,这声音怎么这么熟悉,怎么那么像姥姥的声音呢。

    这时,又一个声音打断了小四的思索,“是啊,冬兰,正好温乎的,赶紧吃了吧。也好早点下奶,别饿着孩子。”婆婆林月娥也出声了。

    沈冬兰扭过头来看了一眼婆婆,没有作声。张开嘴,接上母亲牛凤仙递到嘴边的勺子,小心地抿着水。室内一时无声。

    小四更疑惑,这像奶奶的声音,“下奶”是怎么回事?阿奶的声音也变年轻了,难道……

    小四有些明悟,一时百感交集。今天应该是一九八零年六月七日,离端午节很近。

    今天是他出生的日子。

    小四有些迷糊,更是想不明白。他还在体验这种新奇的感受。

    突然心口一痛,他醒悟了,随之崩溃:回不去了!我的孩子!见不到了!再也见不到了!妻子……父母……怎么办……

    小四陷入悲恸,女儿,你会不会想爸爸,爸爸平时对你关心不够,对不起……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每天盘旋于自己和妻子身边不停地叫着爸爸妈妈的孩子见不到了;每天顽皮却爱奶声奶气撒娇的孩子再也看不见了。以后再也生不出一模一样的孩子。小四想的心痛,忍不住泪流满面。

    人生就这么被突然掐断,时间像是回去了,人却回不去了。小四不知道这里是原来的世界还是平行世界。小四真希望这是平行世界,这样的话父母妻儿都能在原来的世界健康的生活,虽然自己不在身边。

    女儿,你要听妈妈的话啊!要健康长大,爸爸不能送你去幼儿园了!……小四在心里念叨。

    “哟!看这孩子,刚出生就皱着眉头,还流这么多眼泪”,接生婆很惊奇,“我接生的小孩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第一次见掉这么多眼泪的,这孩子好玩”。

    小四顿时一惊,赶紧把眼泪收起,闭着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防止被看出什么。悲伤的情绪突然被打断,小心脏差点有点承受不了。

    小时候的记忆已经那么模糊,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自己。现在年轻的父母和曾经的父母有多少关联呢。小四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有些不知所措了。

    沈冬兰也顾不得喝汤,扭头一看,只见孩子脸上泪痕未干,包被上已经洇湿一滩。赶紧抬起手在小四脸上轻轻抹了一下,不禁有点担心,用虚弱的声音问:“老婶,这孩子没事吧?”

    “他老婶?”牛凤仙林月娥也齐声喊了一句,等着答案。

    “没事,没事,能有什么事?敦实的很,你看他刚生出来的时候哭的声音好大,嗓门越大越健康。”

    接生婆其实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只能捡好听的说,把话给兜了回来。不过这么一说倒让屋里的几个女人放下了心,毕竟“他老婶”是专业人士,见多识广的,听她的准没错。

    小四躺在床内,没了新奇的感受,再也提不起兴致。这里的一切给他的感觉就是陌生。里面蕴含的一点点熟悉,他已不太在意。

    “亲家,这里也收拾差不多了,让他老婶出去歇着吧。把向南叫进来看看吧,他肯定也等急了。”林月娥对着牛凤仙说。

    “对,他老婶赶紧去歇歇,吃碗水鸡蛋。今天可把你忙狠了。受累了。”牛凤仙接过了话说,“让向南看看她娘俩,也好让兰子好好歇歇。”

    接生婆客气了一句,林月娥没再说话,招呼着接生婆一起出了屋。接生婆吃水鸡蛋是接生后的风俗,若是生了儿子还得包点红包或者送点东西。红包,周向南是没有的,所以家里的鸡得少一只了。

    屋里暂时安静下来,牛凤仙继续喂着红水,沈冬兰小口的吞咽着。

    周向南早已等得心焦,听见里面的说话撩开门帘就走了进去。咧着嘴看着沈冬兰,又弯下腰掀开被子角看看孩子,也不说话。

    沈冬兰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都这么多孩子了,还不会说点贴心话。

    周向南是直来直去是一个人,典型的农村汉子,也根本不知道浪漫为何物。自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

    小四知道谁来了,但他不想理会。这种毫无准备的悲痛与无能为力让他不由的选择了逃避,这副小身体就是逃避的最好载体。

    刚才情绪上的大起大落给他这副初生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渐渐地,小四脑袋越来越沉,意识越来越远。小四在失去最后的意识时,不由的骂了一句:草!这小身板!

    正所谓:重生在八零,难抑悲苦心。人生拦腰斩,徒留思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