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领主之沙 > 第61章 十大步枪(3)
    ();

    【美国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口径: 7.62 x 63枪口速度: 813 m\/s整体长度: 1097 毫米枪管长度: 610 毫米重量: 3.95 公斤火力:手动弹夹容量: 5发M1903式步枪,因其生产厂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而得名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也有译成春田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弹仓式步枪。

    1903年命名“M1903, 0.30英寸步枪”,作为美军制式步枪。是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制式装备。M1903式步枪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毛瑟兵工厂的特许下研制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仿自德国98系列毛瑟步枪,可以认为是毛瑟步枪的变型枪。

    外观上,枪管长度缩短为610毫米,整枪长度比毛瑟步枪短,拉机柄向下弯曲。由容量5发子弹的弹仓供弹,用5发分离式弹夹装弹。M1903式步枪配用的M1906式步枪弹(或称0.30-06步枪弹)是在毛瑟式无底缘弹的基础上改进的,成为美国军队以后五十年间的标准步枪弹药。

    M1903式步枪加工工艺堪称精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精度和动作可靠性均能保持良好。早期的M1903式步枪还配有杆式刺刀,中等力度的撞击下容易损坏,后改用了匕首式刺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参战时,美军装备的M1903式步枪数量不足,美国将同样仿自德国毛瑟式步枪枪机的一种恩菲尔德步枪P-14命名为M1917式步枪用来补充短缺,甚至在前线美国军队使用的M1917式比M1903式还多。

    战争结束后M1917式步枪撤装,美军只保留了M1903式步枪作为制式步枪。1938年,M1式加兰德步枪开始取代M1903式步枪装备美军,由于M1式步枪的产量不足,M1903式步枪仍然是美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仍大量装备,剩余的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包括狙击步枪,1943年正式命名为“M1903A4, 0.30英寸狙击步枪”,也称为“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步枪”。

    该枪在M1903A3的基础上改进,加装2.5倍光学瞄准镜,具有精度上的优势,瞄准镜座装在机匣正上方,为不妨碍瞄准镜的使用拆除了机械瞄具。M1903式步枪成为美军制式装备100年后,它还在美国军队中少量服役。其枪身金属部件镀铬处理,配白色背带,供训练与检阅使用。

    【苏联“莫辛-纳甘”步枪】口径: 7.62 x 54R枪口速度: 813 m\/s整体长度: 1050 毫米枪管长度: 540 毫米重量: 3.95 公斤火力:手动弹夹容量: 5发莫辛-纳甘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操作步枪,是俄罗斯军队采用的第一种无烟******步枪。

    它采用整体式的弹仓,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单发或用桥夹装填。弹仓位于枪托下的扳机护圈前方,弹仓容弹量5发,有铰链式底盖,可打开底盖以便清空弹仓或清洁维护。由于是单排设计而没有抱弹口,因此弹仓口部有一个隔断面器,上膛时隔开第二发弹,避免出现上双弹的故障。

    在早期的枪型中,这个装置也兼具抛壳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开始,以后的枪型都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抛壳挺。枪膛内有4条右旋转膛线。当枪机闭锁时,回转式枪机前面的两个闭锁凸笋呈水平状态。

    步枪是击针式击发,击针在打开枪机的过程中进入待发状态。手动保险装置是在枪机尾部凸出的一个“小帽”,向后拉时会锁住击针,而向前推时会解脱保险状态,操作时不太方便而且费力。水平伸出的拉机柄力臂较短,因此操作时需要较大的力气,而且比起下弯式拉机柄在携行方面时较不方便,而下弯式拉机柄只有狙击型才有。

    从步枪上分解出枪机时不需要专门工具,只要拉开枪机,然后扣下板机就能取出枪机。在没有工具的条件下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其他几个主要部件。

    早期的棱形刺刀的截面为矩形,后改为一字螺丝起子形,并在分解步枪时充当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后期为不可卸的折叠式,而且刺刀座兼作准星座。

    枪托通常用桦木,只有美国生产的M1891\/10步枪是采用胡桃木枪托,因此相对重一些。莫辛-纳甘是最早的无烟******小口径(就那个年代而言)军用步枪之一,莫辛-纳甘系列步枪与毛瑟系列、李-恩菲尔德系列等其他同时代同类军用步枪相比,其枪机设计显得较为复杂,它的设计粗糙而且过时,整体的操作感觉也比这些步枪笨拙。

    但莫辛-纳甘步枪的优点是易于生产和使用简单可靠——这相对于工业基础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苏\/俄军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恶劣的战争时期包需提高武器产量以满足前线需要,而大量补充的战斗人员往往训练时间不足。

    在战斗性能方面,莫辛-纳甘步枪与同时代同类步枪也相差无几,有效射程为400米,在瞄准镜的辅助下能达到800米,实际射速为一分钟10至12发。虽然毛瑟Kar98k的射击精度很高,但在实际战斗中并不占有优势。

    SVT步枪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半自动步枪,所谓结构复杂和可靠性差仅是相对于莫辛-纳甘而言,而且SVT射击准确、操作舒适,这些优点在那些喜欢SVT步枪的敌人——缴获了SVT的德军士兵的身上得到印证,但在当时对于大多数红军战士来说,SVT步枪的确是“复杂”了,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取代莫辛-纳甘步枪的地位,假如SVT诞生在美国,也许结果会很不一样。

    总而言之,莫辛-纳甘步枪是一种很典型的俄制轻武器——便宜、简单、可靠,能够符合苏俄军队在当时的实际需要。

    【日本有坂(Arisaka)38式步枪】口径: 6.5x50SR枪口速度: 760 m\/s整体长度: 1275 毫米枪管长度: 797 毫米重量: 3.95 公斤火力:手动弹夹容量: 5发有坂(Arisaka)38式步枪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产。特点是枪机盖上有一防尘盖,随枪机前后进退,防止沙尘进入,所以又称“三八大盖”。

    日本在侵华前曾向龙国出口。龙国辽宁、太原等兵工厂也先后仿造。但因其威力不足而不受欢迎。该步枪的瞄准基线长,所以射击精度较好,加之日军射击准确,给龙国军队造成不少伤亡。

    但该枪口径小,杀伤威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较易医治。其杀伤威力小主要由于膛线的缠度设计问题,该枪的弹丸弹道稳定性极好,就是上面大家说的“一穿一个眼”,所以在抗战后期,我军战士在弹头上刻槽、削短弹头,就是让弹头在敌人体内产生翻滚、爆裂等二次杀伤效应。

    三八式步枪是由有坂成章(Arisaka)上校领导下,在东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厂,由南部骐次郎(Nambu)少校设计完成。其设计改良自毛瑟步枪,但是其枪栓及节套均大为简化。其正式名称为三十八年式步兵铳。后来稍事更改,在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最大的差异为改用7.7mm无底缘子弹,但基本设计仍然相同,是日本军队近四十年的主要步兵武器。子弹为日本自行发展的6.5x50mm半有底缘子弹,定型于明治30年,称为30年铳弹。

    其刺刀也是明治30年定型,称为30年式铳剑。三八式步枪在龙国并不陌生,除了侵华日军使用之外,在清末民初便大量由日本进口,山西军人实习工厂并大量生产。

    抗日时期,也是敌后的****游击队的主要武器。由于****宣传游击队抗日的功绩,因此三八式也水涨船高,几乎达到神话的地步。三八式的优点在于其构造简单,容易维护。子弹后座力小,因此不易使射击者心生恐惧。

    其出膛初速用139格令(grain)的全包裹子弹为762m\/s,中正式使用154格令(grain)的全包裹子弹为810m\/s,其杀伤力、抗风性能均较差。至于其精准的程度,与中正式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后座力大小在缺少训练和经验的士兵身上,可能是射击好坏的一个决定因素。

    【汉阳造88式步枪】口径: 7.92x57(88式步枪圆头弹)枪口速度: 600 m\/s整体长度: 1250 毫米枪管长度: 740 毫米重量: 4.06 公斤火力:手动弹夹容量: 5发;德国的88式步枪设计使用的弹药是88式(Geschoss 88)7.92mm子弹,其弹径是8.08mm,后来在1903年采用的S型尖弹,其弹径为8.20mm,因此设计使用88式子弹的枪械不能使用尖弹,会有炸膛之虞。

    现今市面上的7.9子弹,多是较大的尖弹,较小的88式子弹已经列入了收藏品。

    龙国以往称88式子弹为七九圆弹,因为其弹头为长圆形,一直到抗战结束仍有大量生产。S型及SS型分别称为尖弹及重尖弹。在美国又称德国88式子弹为7.9x57J, s型及SS型为7.9x57JS。

    相比较AK47和M16这些更加先进的武器,十大步枪性能上可能稍弱,但知名度及对枪械爱好者的诱惑力却有着不一样的优势。

    随着废土大世界游戏的推广,之后会继续开放和上架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

    火箭炮、坦克、战车、飞机、大炮、舰船、潜艇等等,后续会逐步开放。游戏的的场景也会从地球专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