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女人,花 > 第3章 奉天
    ();

    刘华奇扭头问拘禁的坐在一边的张景义:“景义,你饿不饿?”

    张景义点了点头,脸上泛起一片腓红,低下了头去。

    刘华奇又转向坐在另一边的儿子:“照瑞,你肚子饿不饿?想吃什么?”

    刘照瑞想了想,说:“我想吃牛扒。不过还是看姨妈的吧,姨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刘华奇说:“我记得这边上就有一家俄人餐厅,也不知道现在还在开了没有,有牛扒和俄式牛肉土豆,烤香肠和洋葱,味道还算可以。”他转过头问张景义:“这些可以吃吗?要不然我们出去转一转,慢慢的找个你喜欢的餐厅。”

    张景义点头说:“好的。不知道这附近有洋人开的理发馆没有,我头发几天没打理了。”

    刘华奇说:“我们先带照瑞去吃牛扒,然后我陪你在这附近慢慢找找,总会有的。”扭头对贺子山说:“贺先生一起吧,算我为你践行,陪了我们一路几百公里也是辛苦你了。”

    贺子山说:“应该的,华奇同志你不用这么客气。”

    刘华奇站起来穿外套,问贺子山:“这边用什么钱?”

    贺子山说:“光洋,鹰洋,卢布,法币都可以,国党的中联卷也过来了,日元也是可以流通的。只有满元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肯收,国党的银行可以把满元换成其他的币种。奉天省委的同志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法币。”

    他从身上的皮包里拿出一个大的牛皮纸信封,递给刘华奇。

    刘华奇想了一下,伸手接过信封,说:“我就却之不恭了,现在我没有收入,还有一家人要养,也确实缺不得钱。”

    贺子山说:“组织上已经考虑到了这方面,你在奉天的所有开支都由我们来支付,等到了安东会给你安排一份合适的工作,你放心吧。”

    刘华奇点了点头,把外套穿好,把信封塞到口袋里,帮张景义拿过貂皮帽,替她戴好,对刘照瑞说:“把帽子戴好,不要吹了风。”

    四个人出了房间,顺着楼梯下楼到一楼大堂,刘华奇走过去,用俄语和服务人员说了几句,走回来说:“还好,餐厅还在,连位置都没有变。”

    贺子山笑着说:“刘先生对奉天真的很熟悉呀。”

    刘华奇点点头,说:“在这生活过一段时间。”

    出了旅社的大门,寒风夹着雪迎面吹过来,大街上没几个人影,电车叮叮当当的开过,有几辆方盒子一样的汽车停在路边。

    贺子山招了招手,一辆两匹马拉着的“出租车”跑过来,车上四周加了帘子,可以挡些寒风,里面还生着一个铜的炭炉。

    四个人上车,刘华奇说:“走浪速通(中山路)去春日町(太原街),就到叉口那家俄国人的饭店。”

    车老板甩了个鞭响,两匹马:“楼也多。”

    车老板又甩了个鞭响,车稳稳的停在莫丽娜亚餐厅门口。

    “先生,到了。”车老板扯开捂在嘴上的围脖,其实就是一条布,稍微打开一点车上的帘子,对坐在车里的四个人说。

    刘华奇下了车,伸手扶着张景义下来,那边贺子山已经递给车老板一个光洋,这种马车的价格算是相当的高,这个时候四个人在饭店里好好的吃一顿饭也就是三块钱或者四块钱。

    马车马上被两个毛子叫走了,在这样的天气里,坐上有炭炉的四轮马车也算是一种享受了。

    餐厅就建在路边,红砖楼,正面临街这边有斜拉的蓬子用来遮挡雨雪,这会儿上面已经承满了雪,边缘还有冰溜垂下来,看来老板也不是个不太勤快的人。

    进了屋里,随着一串很好听的风铃声,扎着毛子传统裙的服务员迎上来,笑着欢迎。

    随便找了张桌子,给刘照瑞点了牛扒,又帮张景义叫了浓汤和沙拉,然后刘华奇才询问贺子山想吃点什么。贺子山也没客气,要了土豆烧牛肉和烤肠,要了些面包和牛尾汤。

    贺子山也懂一些俄语,和服务员交流是没有问题的。

    吃了饭,喝了尾汤,刘华奇又叫餐厅切了些牛肉香肠面包用纸袋装了,这才付了账,四个人起身从餐厅出来。这边车不太好叫,四个人在门口小厅里等了一会儿,一杯咖啡喝完了,才看到一辆汽车开过来。

    贺子山出去拦住汽车说了几句,摆手示意可以乘座,刘华奇带着张景义和刘照瑞这才出了餐厅的玻璃门,四个人上车回到旅馆,这样的天气也没法逛街。

    旅馆边上围着一群人,仰着头往上面看着。

    是在更换旅馆的牌匾。原来的大和旅馆牌子以及日文的霓虹灯招牌被拆了下来,换上了一副更大些的字牌:铁路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