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气味追踪 > 第42章 珠博士的神秘实验室

第42章 珠博士的神秘实验室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第2天,总攻的号角终于吹响。

    珠博士要求生化组每人每天必须至少完成1个实验!

    我们的实验既包括生化实验,也包括有机合成实验。有些反应复杂,步骤多、时间长;有些对环境要求苛刻,要在恒温恒湿箱中细心操作;有些比较危险,要在100c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有些还涉及不稳定的中间产物、需在几分钟内迅速进行转换。而且,大部分实验都要进行3-5个不同温度的优化实验。所以,不仅实验过程比较复杂,前期的方案设计、准备工作也很繁琐。

    一般情况下,我们上午花1—2个小时进行方案设计和前期准备,接着就开始着手实验。午餐时间经常相互轮流替换看守。正常情况下,晚上6—8点结束实验,9点前完成当天的实验报告。

    我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实验,还要审核其它人的报告。尤其对一些复杂的实验,要仔细查找中间环节有没有存在的问题。最后,才汇总一起交给珠博士审批结项。

    第1周珠博士还1个个认真审核,第2周他仅仅看了1天,就告诉我:“欣欣,你审核完后,觉得没问题就直接结项,不用再给我审批了,自己拿不准的再找我。”

    珠博士自己也单独安排了许多实验,但他自己单独1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位于实验区最里面的角落,除过他,谁也没有进去过,那是公司最机密的地方,做的也是难度最高的实验。珠博士甚至经常在里面一呆就是1天,甚至整个晚上、整个周末泡在里面。

    研发部的人都说,只有进了那个实验室,才算真正了解了珠博士、了解了寻味公司。

    紧张忙碌中,生化组顺利完成了前两周的实验。大家虽然辛苦,但个个斗志高昂。周一上午的例会上,每个人都拿出了一堆骄人的战绩。珠博士非常满意。

    1个月后,我们生化组已经完成了72项实验任务。我估计,如果顺利,3个月内将会完成所有的实验。

    产品组的设备制作进度也比较顺利,虽然没有看到实物样板,但每周的项目进度表都显示,设备的软硬件在顺利向前推进。按珠博士要求,黄左和软件工程师张之义每两周都要去两个外协厂现场确认1次进度。

    师姐知道我每晚都在加班,因而这段时间也很少联系。

    周五晚上,我刚回到宿舍,她发微信过来:“你明天没事就来我这吃饭吧。”

    “可能不行,明天老板安排我跟他一起加班。”

    “就你和老板两人加班?”

    “是,我是他的助理。明天,我就是全公司第1个进入他个人实验室的人,可能会接触到公司最机密的技术。”

    “那……恭喜你!”

    “谢谢沈姐老想着我。这段忙完了,我就去看你。”

    周三上午珠博士找我,给我安排了一个比较难的实验课题,让我认真思考一下,试着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我考虑了两天,周五下午将方案提交给了他。

    今天下班前,珠博士通知我说:“明天上午9点半你来公司,我们一起做这个实验。”

    第2天上午,我准时来到公司时,珠博士已经在办公室等我了。

    我跟在他后面,顺着实验区的通道走到最后一个隔间,迈进了这个神秘的实验室。

    珠博士的实验室比较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设备跟生化组大实验室的基本相同,大部分生化试剂也是从我们那边拿过来的。

    但我知道:技术的高低不是表面上能看得出来的。

    珠博士递给我实验方案:“再仔细看一遍,准备开始。”

    我看了一下方案,发现与我发给他的方案完全不同,是珠博士自己做的方案。

    他设计的实验路径,我以前没见过,理论上没有完全搞明白,但作为助手,照猫画虎操作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就着手准备起来。

    “有什么问题,你可以随时问我。”珠博士一边准备,一边告诉我。

    “好的。”

    生化实验是个奇妙的东西,跟厨师炒菜一样。同样的主料,不同的炒法,加上不同的佐料,就会出来不同的花样和味道。大厨和小厨的区别往往就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它既考验你的理论水平,也考验你的操作经验和技巧,英语称作knowhow。

    我做的那个方案,设计了两个反应步骤,理论转化率70%左右。而珠博士换了1种助剂,温度升了5c,只需1步反应就完成实验,理论转化率达到了90%以上。

    两个方案,水平立见高下。

    实验正式开始后,在观察等待的间歇,我渐愧地说:“对不起,珠博士,您这个方法我真的不懂。”

    珠博士安慰道:“没关系。只是你经验不够,接触多了后就可以了。如果不考虑商业化,仅仅作为学术上的研究,你那个方案也是行得通的。我带的一些博士都还达不到你那个水平。”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有些释然了。

    “您能把这个实验原理给我讲一下吗?”

    “好,我就在等你问这个问题。”

    说着,珠博士拉开抽屉,取出笔和纸,给我耐心地讲了起来。

    我认真地听着,仿佛又回到了研究生时代。实验室里,导师一边在指导着我们的实验,一边在墙上的白板上写着反应式,进行理论讲解。

    只不过,以前是导师在大实验室对着许多个研究生,而这次,是珠博士在他的神密实验室对着我一个人。

    珠博士看起来不象一个有雄才大略的老板,但却是一个对技术专注到极点的专家。这一点,从进入公司后参加第1次月度会议时我就感觉到了。他是一个活在气味世界中的人,脑子里装的全是各种化合物的气味。有时我进他办公室时,还听到他自言自语着某个反应公式;甚至端起茶来,都要闭上眼睛习惯性地琢磨一下茶杯冒出的气味里有哪些成份。

    痴迷到这种程度的专家我平生算是第1次遇到。有点讽刺的是,不是在学校那种号称学术研究的圈子里,而是在一个商业公司。

    有时,我真想,如果没有现实的经济压力,如果没有在师姐的豪宅里被催眠后给自己树的那个人生目标,我也会象他这样,抛开尘世中的一切,把自己锁在实验室里,在科学的时空中自由徜徉。

    现在,我进入了两难困境:

    每到周末,想到师姐,就想到那个近在咫尺的人生目标;但一进公司,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将那些东西忘得一光二净。从周一到周五,从白天到晚上,完全沉浸在实验室、沉浸在瓶瓶罐罐里,沉浸在等待检测报告的焦虑中。

    因而,每到周末,师姐的微信或电话一来,我就非常地紧张。想到自己的目标一无进展,甚至连一点头绪都没有,真不知道如何向她开口。

    师姐多次邀我去她那里吃饭,我都找借口推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