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立志传 > 三十四:黑幕
    ();

    这许指挥凑上前来,颇小声道

    “俺掌管金州卫的盗贼捉拿十来年了,这几个贼人多是作奸犯科的惯犯,只是最近投靠了隋德选,越发的嚣张起来了;这隋德选是一个血气小人自然不足论,但是这厮投靠的高太监却极难处理。”

    李刚心说这么大的阵仗,人也捉了,就这么放了着实也不好看,便道

    “那些个胁从我家大人不问,但是首犯却必问,劳烦许指挥从这里面挑出些惯犯吧!”

    那许指挥是何等聪明的人,闻听此言马上明白了意思,只是把一些没用的老弱指作惯犯,并那卫学教授石万兴一同交给了李刚。

    这李刚看这许指挥挑选的惯犯个个低眉顺眼,一副懦弱样,又看那石万兴一对乌青眼,忍着笑道

    “好多惯犯,竟然天生一副贼模样。”

    那许指挥,讷讷道

    “情势比人强,情势比人强。”

    三天后,这李世勋才从军马场回来,但只是询问了下情况,也没有说些什么,这李刚心里也打鼓,莫不是和李五六一样闯了祸?

    又过了几日,只是让李刚和毕成功提审了收押的那群老弱,并那个自称卫学教授的石万兴。

    “学生,不敢说假话,只是因为最近穷困,为了几钱银子,才走错了路;不曾想让那刀疤牟老大给出卖了!”

    原来这许指挥指认的惯犯多是借了刀疤脸牟老大高利贷的人,只是受胁迫才来闹事。

    那叫石万兴的秀才更是不济,为了摆脱贫困,自愿来充当狗头军师。没料到一旦出了事情,第一时间就被刀疤脸给出卖了。

    “这牟老大是何来路?”

    “本是街面上替别人讨债的闲汉,认隋德选做了大哥,这才发迹起来。”

    又过了几日,天气渐渐转凉,却又听闻那隋德选送礼上门了,这次来的倒是隋德选的管家。

    “前些日子,和大人出了一些误会,今番上门赔罪。”

    却见那刀疤大汉也在,上前便磕了三个头

    “爷爷莫要和小人一般见识!”

    那管家吩咐下人抬上了两个食盒,微微一抬,却见那食物下的餐具尽是银子做的而筷子则是金的。

    “怎地,这番不送我干饭吃了?”

    那管家嘿嘿的笑,只是不再说话。

    李刚心想,这隋德选前倨而后恭,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世勋只是把食物盛了出来,但把餐具还了回去,并封了十两银子

    “只是给我家奴才打伤的几位兄弟做医药费。”

    送走了隋德选的管家,李刚愤愤不平道

    “这隋德选如此嚣张,怎么还给他面子?这么一来岂不是给他服软了?”

    李世勋道

    “这就不是你个小孩子能够知道的了。”

    原来李世勋这几日在金州卫下属的几个牧马场和屯田的农庄,很是接了不少军民的举报,都说这隋德选和高坚在金州是无恶不作,欺男霸女。

    又跟那吴平打听到这隋德选的镇抚原来竟然是依靠举报上任镇抚略卖人口得来的。

    “这崔镇抚,不让那隋德选略卖人口,并查了十足的证据;怎料反被隋德选诬陷!眼下给捉到辽阳,好在有总兵大人照拂倒也没吃多少苦!”

    这李世勋算是明白了,眼下的辽东是一个是非之地,这辽东最为富裕的金州更是是非之地中的是非之地。

    弄倒隋德选和高坚就相当于是弄倒了大太监高淮,怕不是他这个小小的指挥使说了算的;恐怕宁远伯和赵巡抚也说了不算。

    李世勋又似乎记起,那总兵马林前些年就是因为弹劾了高淮不成而被罗织罪名,永不录用。

    打发走了李刚,这李世勋就传毕成功来,两人说话却不用汉话,而是一半朝鲜话,一半日语;唯恐有人窃听了去。

    “大人,这隋德选和高坚早晚成祸事。”

    “你感觉应该怎么办?”

    “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属下认为,可以.........”

    又过了几日便得了从山东来的家书,那李铁在信中说前些年拿卖酒的钱购买的水浇地今年大获丰收,又趁着灾年很赚了一笔,倒是这酒坊的生意大不如前,百姓们连饭都没得吃,这会儿也没什么心情喝酒了。

    再就是这李承宗去年乡试中了举人,如今已经是孝廉老爷。这李世勋见侄儿如此争气便封了三十两银子寄了回去,但说是给李承宗进京赶考的盘缠。

    只是李刚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倒不是嫉妒李承宗,只是这些日子出门明显感觉出这城中百姓对他指指点点

    “这个小官人便是指挥使的侄子。”

    “看着倒是英武,但却不是好汉!那日拿了隋德选的打手,又把人家放了!”

    “这隋德选倒是和指挥使是不打不相识,说是后来还赔了汤药费。”

    “什么鸟指挥使,在高太监面前算个屁。”

    众人听见算个屁三个字,都觉得深以为然,这高太监到辽东征税到今天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一路的弹劾,这高太监如同不倒翁一样,就是打不倒。

    那些没见识的人只是说这高太监手眼通天,那有见识的人却说这高太监本身就是皇上的化身,哪里有大臣能弹劾倒皇上的?

    只是有些人受不了盘剥,便气哼哼地带着全家投奔了蒙古、女真。高太监去辽东之前,这女真人还只会打造皮甲,而今都已经会造铁甲了,可以说光这冶金技术里面就不乏高太监虐待军民,为渊驱鱼的作用在。

    这皇上任用高太监,只是为了每年从辽东多收三十万两税银;倒没曾想最后让女真坐大进而夺走了奖赏,算起来这万历爷倒还真做了赔本买卖。

    万历皇帝并不相信文官们的奏折,他自小就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到如今也未必走了出来。万里三大征,未必没有向张居正证明的意思。

    “你不是说朕懒惰么?可是朕有武功啊!”

    虽说不信任大臣们的奏折,但是对于内臣,这万历皇帝却很是信任。然而内臣们呢,却爱这高淮不得了。

    高淮虽然在辽东和饿狼一样,但是在宫廷里面却很讨人喜欢,逢年过节,礼数周全,其余太监不论有没有权势,就算是个洒扫的小奴才他也尊敬。于是就连那天天吃斋念佛的陈矩都不好说什么。

    这高太监精明着呢,他心里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都是宫里面的爷们们抬举的,除了要巴结皇上,笼络好哥们们,那些外臣,算个屁。

    明朝的这些太监,无论人品如何、能力几许,但有一点是绝对的,那就是团结。这些入宫的时候已经死过一次的人,现在就剩下半条命了,你若是找了他们中一个的不痛快,就是找了他们全体的不痛快;找了太监们的不痛快,那就等死吧。

    太监,倒是惹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