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立志传 > 第二十九章:长山岛、金州
    ();

    离开皮岛,再航行了一日夜,便到了大明境内。辽东地区素来没有什么倭患,再加上都是军卫所以海禁不是太森严。明朝末年中国的航海技术虽然已经发达到了能够远洋的地步,但是此时,在辽沈朝鲜,登莱等地航行的更多的是这种吃水量较少的千石小海船。

    船匠们故弄玄虚,船的大小本身有种计量的办法,叫做料。李刚打听了半天不得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吃水较浅的船,最安全的行驶方法就是靠着海岸线走,好在风帆系统先进,虽是偶尔有逆风但毕竟也还快。

    “这个季节,从高丽那边回辽东比较快。但从辽东去高丽可就辛苦啦!”

    明朝的帆船,风帆设计精巧,李刚但看见那水手们上上下下,这船走着之字就越来越远了。

    明朝虽然也有海禁,但是这航海技术毕竟还是在缓慢成长,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半段还是由中国人掌握,不似到了清朝,真正是海运落后毫无发展不说,反而有所退步。

    “大人请看,那边是辽东的渔民。”

    有几个渔民看见是大明的官船,竟然还会起手来了。

    渔民们嗓门都大,竟然一边走船一边交流起来了,原来这船上的水手里面竟然有好几个就是本村的年轻人。

    此处名字便是长山岛。

    船夫们算路程不用里来计算,只是用更。一昼夜有十更,此去营口港还有正好二十八更。也就是大约三天的样子。

    长山岛,此时也不过是一个巡检司,上面住了一两万居民而已。后世这个岛子则人烟繁盛,不光如此更成了旅游佳地。

    这长山岛南边便是獐子岛,李刚不禁想起了自己穿越前那年,三万元买过獐子岛的股票,结果被狠狠地套牢受了些经济上的损失。

    “这次来辽东,有空我可看看这獐子岛的海参是不是长了腿!!”

    这长山岛却是和皮岛又不一样了,岛上面积广大,大约有平常的州县大小,但是岛上多山,只是在港湾处有几个完整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大多是能够耕种的。

    李刚心下诧异,那毛文龙日后为何不把基地设在这?

    但是转念一想却又明白了,这长山岛距离辽东半岛太近了,如果乘坐舢板,也不过半天就能渡海,这毛文龙想来也是害怕被后金兵突袭,这才躲到了皮岛。

    过了长山岛又行了几日,船在金州中左所靠岸,这金州中左所便是日后的旅顺,此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所,那千户所的千户却是一个指挥佥事,只是仍让他管这来往的客船。

    官船尚未挺稳,便看见两三个军官并十几个亲兵和四五顶轿子在岸上等着,这等排场多是指挥使们才享受的。

    为首的着千户服色,却正是这金州中左所的掌印孙贵。

    孙佥事细细算来还一度是李世勋的上司,壬辰倭乱那年,这李世勋攻打平壤的时候,官营的千总被倭寇一鸟枪打死;在新官委任之前便是这孙千总在指挥。

    “老兄何必如此!”这李世勋一看来的是孙贵,急急忙忙走上前去,行了一拜。

    “不比往日了,这如今你是上官。身旁这年轻人可是你的亲兵头儿?”

    “我侄儿李刚,家兄怕他在老家不成器,让我带了出来。”

    一行人武官骑马,家眷乘轿。那金英秀早就被吩咐了不要说话,就在那里也不言语只是笑。

    “好大的一个中左所!”这李世勋感叹道

    “是挺大,这金州卫谁说是个远恶军州,但是那往来客商也多,看,那就是他们修的天后宫。”

    这天后宫虽然地处偏僻,但是却修的很是精致,看着边有几分闽南风情

    “此处到福建几千里,但是乘船十几日便可以到了,很是快捷,故而此地闽南客商很多。”

    “大人何妨饮杯酒?”

    看见千户府的官轿,急忙忙一行人拦在路上。却不是打劫只是来劝酒的百姓

    这领头的正是本地的商会行长,一个姓林的中年男人,颇清瘦,只是两撇胡子显得狡诈了些。

    “大人何妨在咱们的这个酒楼喝上两盏酒?”

    “这中左所,便只有这家酒楼饭菜好吃,而且是闽南菜,颇精细,咱们就在这儿喝两盅吧!”

    李世勋心想,八成是你早安排好了的。但是客随主便,又难得老大哥这么热心,便笑纳了,只是让李刚提了一坛子虎骨酒。

    席间,主宾欢愉尽兴,那林会长连连夸赞孙佥事是良吏,那孙贵也是笑纳。

    拍马屁真是一门技术,李刚上辈子没学会,这辈子大概也学不会了。拍马屁拍了半天,却看见一个小伙计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

    “小力巴,你急忙什么?!”林会长见了官员们说的是官话,见了商人们是闽南话,训斥起小伙计们的时候确实正儿八经的辽东话了。

    此时这个辽东话,并没有多少后来的味道,更接近于是山东话。

    毕竟这辽东的居民大半是从山东渡海而来的。在明代,辽东地广人稀,除了苦寒之外,倒真是那些希望能够改变命运的人的天堂。

    “那收税的高志来了!”

    那林会长满脸惶恐,孙佥事更是不快。

    李世勋没敢多问,却见那林会长还没有出门便有一个穿丝绸的白面男子推门进来了。

    “原来小孙也在这里?哈哈,正好,正好,好叫林会长不怕。”

    这男子脸上一点胡须都没有,似乎是一个太监,但是却有喉结,说话声音也粗。此番打扮在明朝也算是超凡脱俗。

    “哟,这位是谁?”这高坚看了看一边的李世勋,那孙贵忙说

    “属下的一个朋友,去辽阳寻宁远伯上任,走的海路,这番很是幸苦,在这儿吃些便饭。”

    这孙贵速来圆滑,这意思是我这朋友能通宁远伯李成梁,但是却也恭敬,挑不出什么错。

    孙贵看了看这一桌子的酒菜,呵呵笑了两声

    “既然去见宁远伯又岂能没有礼物,我这儿有两颗好人参卖给你”

    便从随从那里抽出个锦盒,只见里面躺了两颗干干瘪瘪的萝卜

    “我们大人的好山参,五十两银子。”

    “好东西!好东西,便买了”,那孙贵不等李世勋说话但是拿出来几张银票,大约是六七十两,硬塞给了那长随。

    “小孙真是个老实人。”

    这一行人也不管周围有没有人围观,便径直走了。

    待他们走远了,那孙贵才说。方才来的是高太监的干孙子,得罪不起。

    李刚总想问,这年轻人不过二十来岁,却怎么叫孙贵是小孙。但也不敢问,便只得作罢。

    闲人闹事分外难过,吃完了饭一行人不欢而散。

    第二日一早就匆匆忙忙地准备启程。但又见那高公子站在街上一副睥睨群雄的模样。旁边恭敬地站立着几个人,原来是本地的大使、巡检等官。

    “莫看了,管这么多闲事呢?”

    这高公子倒是一副得意样,见了李刚还挥了挥手,一副不送的意思。

    等这船开出去得有了一更,那胡大诚才说

    “我看这辽东怪不得死气沉沉,真和前几年不大一样了。”

    却看那船老大说,小声,可不敢乱说。胡大诚急忙闭嘴,找了些事情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