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立志传 > 第十章:朝鲜春荒
    ();

    万历三十四年春,朝鲜滴雨未降,等到了初夏的时候地面龟裂,俨然就是要遇到饥荒。

    正是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骤降,除了日本这种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国家,整个大陆的农耕民族普遍陷入了干旱饥荒的困境。

    当然伴随着农耕民族的干旱,游牧民族面对的是更加难以接受的雪灾,无数游牧部落为了生存南侵。

    边关告急而又没有军饷军粮,加派粮饷又会造成饥民反叛。这可谓是整个东亚最为悲情的命运。

    到了五月,因为高粱歉收,酒坊已经不再酿酒,李刚想要用酿酒的粮食待价而沽,赚一个倒手价。当然因为获利丰厚,虎骨酒还在销售。

    趁着这个当儿,李刚让伙计们收拾收拾烧锅。

    这一日,艳阳高照,却见官道上来了一个带方巾的明国人,这人看见高高挂起的“孙思邈千金虎骨酒”的招牌,一个激灵跳下驴子,兴冲冲地就冲进了酒坊。

    “我要见你们掌柜的,李刚!我是孙郎中。”

    咕嘟嘟喝了三大碗水,这孙郎中缓过魂来,吃了一颗药丸子,气呼呼地说。

    “那郝大红,蛮不讲理!”

    因为握有独门配方,虎骨酒的利润分成孙郎中能拿走大半,天长日久,这也招了刘学文的不满,暗示郝大红盗取秘方。

    “好在,药方不全,还有六位药上面没写,拿那个药方配出来的虎骨酒效力减半。喝多了还要上火;这都是祖宗为了不让秘方害咱子孙的高着。”

    孙郎中是一个中年文士,但此刻灰头土脸。

    “我给你送药材的事情,也被他们发现了,那刘学文非要说李世勋,你叔叔指使的我,现在你叔叔已经退股了,带着老婆去釜山了。是刘大帅吩咐的。”

    “那怎么分的利润?”

    “五五分,但你叔父只分了三百两银子利润,别的都给人家做账抹去了。”

    “怪不得叔叔这阵儿没给我消息。”

    “那刘学文,真不是东西!当年他杀良冒功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就不怕损阴德吗?”

    “还有这事?”

    “可不?偏偏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瞎双眼,倒是他又升官了,听说他现在每个月都往大帅那送银子,回大明的时候就要提拔他当都督佥事。那劝他和李如松不要杀良冒功割死人头的袁大人倒是混了个不大的官儿致仕了。你不认识袁大人吧?就是袁了凡,大人写了本了凡四训,在军中人人诵读,是讲积德行善的好书。”

    李刚心想,你要是知道四十年后的人世间是多么的癫狂,而袁了凡一家平平安安的躲了过去,你就不会说这么不靠谱的话了。什么叫官儿不大,官再大的都家破人亡了,皇上都死了,就那棵歪脖子树,煤山后面的。

    高粱本来就已经歉收了,等到了六月下旬,只下了两三场细雨,种地只能靠人力从河里提水灌溉,这点灌溉量,莫说是缴纳税粮了,根本都不足以喂饱自己。

    一个月前还没人卖儿卖女,这会儿,已经有卖孩子的了。

    “两班尼,看看我的孩子吧!”

    朝鲜北方本来就不是太重要的产粮区,一遇荒年一定会发生饥馑。一到这个时候,南方来的人贩子就要来收买漂亮女孩儿,和身强体壮的男孩。

    “你这孩子太丑了,三十斤高粱,二十斤谷糠,不能再多了!”

    酒坊的伙计们已经不发工资只发口粮了,但有几个老光棍竟然靠着有口饭吃这个便利娶上了漂亮老婆。

    好在平壤大营的粮食还能保障,为了维持天朝上国的体面,从国内一船船的往平壤运粮。

    “库房里还有四千斤高粱米,两千斤麦子,一千斤大米,一百斤豌豆面”。

    “银子还有三百两,钱八千;酒三十坛。”

    孙郎中现在还兼任着酒坊的会计,这个大夫算盘打得精熟。

    “老孙啊,你说朝鲜现在在闹饥荒,我有一个发财的门路,就是有点缺德,你说咱干不干啊?”

    “公子莫非是要倒卖人口?这可是极其缺德的营生啊!”

    “岂能如此,老孙你看,这一家人紧紧手从这个月份熬到明年大约得多少粮食?”

    “如果是五口之家,至少要五百斤小米,这也就是个饿不死的水平。”

    “那这朝鲜一亩地多少钱?”

    “一亩地?我还真不知道。我从小就没有种过粮食”孙郎中一脸鄙夷,心中想,你这个公子哥估计也不知道吧?

    “水田十五两一亩,上等旱田六两,中等旱田四两,下等的二两一亩。”

    孙郎中心想,还不是不成?你那六千斤粮食,够自己手下这二十个伙计们吃到明年的么?这孩子还是不成熟。

    “您若真是想靠着典粮赚人家的地,那你首先得有足够的粮食,不能咱们自己都不够吃的,您就跑去给人家饭吃。”

    六千斤粮食其实也不多,刚刚好够手下人吃饭。趁着饥荒变危机为机遇的条件就是要有大批的粮食;这个就目前来说可不容易办到。为此李刚着实郁郁寡欢了良久,他从后世来,当然知道胶东的牟墨林,牟二黑子是如何依靠荒年高价卖粮食积攒了丰厚的身价。

    他想如法炮制,但却忘记了一点,牟二黑子有船有本钱,关键还有当地官府的支持,他没船、没本钱,打听了打听,朝鲜官府也不支持他。

    但一个曾经的老友却掺和进了这个行当。

    刘学文在驱逐了李世勋叔侄后,独揽了朝日酒坊的全部利润,加上虎骨酒的进项,每个月竟然能够达到匪夷所思的四百两银子。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很惊人了,在明朝末年邯郸一县的税收总额也不过每年一万两白银。依靠着这些收入,不要说是刘学文的好处,就连郝大红都给自己买了一个试百户的官儿。

    手握着三千两银子的本钱,刘学文渐渐地感觉到了自信,他也想从这粮食买卖的生意里面捞一把油水。

    朝鲜粮食供应不足了,但是大明今年的年景还是不错,他刘学文大可假公济私,借着兵船往来,从登莱倒运粮食。然而三千两还是太少,这刘学文又约了几个游击,千总一起又凑了一千两银子。

    一开始,大伙都不敢和刘学文合作,毕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去年还一口一个兄弟的叫着,今年就因为银子,视若仇雠,把人家叔侄一个送到平壤一个送到釜山。这刘学文也太心狠手辣了。

    直到刘学文答应一船一结,大家才将信将疑的和他凑了一笔钱出来。第一笔粮食从辽东金州卫出发到安城,一共有四千石,分两船,租的是福建张大户的走私船。

    这粮船上的粮食刚刚进了米库,就被夜里闻讯而来的米商们抢购一空,一趟就赚了四千两银子。看见利润如此丰厚,各营营官纷纷加入,就连柳良辰也派东携带三千两银子入股。

    “做这买卖,弄得这么透风撒气好么?”

    刘学文是一个小心人,毕竟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要不要和朝鲜备边司的人打好招呼。但转念一想,这见不得人的买卖,知道的人越多反而越不安全。自己布置的货仓都在荒岛之上,做的极其隐蔽,想来也不会有谁能够知道。老话说得好,事以密成谋以泄败。

    东心里只有冷笑,但是还是依照命令给刘学文送去了三千两银子。趁着这个当儿,他把家眷安置到了釜山李世勋大人那儿。

    刘学文等人的粮食一船船的卖着,银子成千两的赚着,朝鲜的北方就像是喂不饱一样,一万石一万石吞吐着粮食。

    然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平安道、黄海道的仓库里面却正不断地吞入粮食,并且像一个饿鬼一样只进不出。朝鲜和中国在文化上相似,在地理上也相似,三千里锦绣河山就是一个微缩版的中国,虽然北方正在灾荒,但是南方很多地方,却丰收了。然而这仓库里面的粮食一粒儿也不会发放到灾民手里,甚至都不会平价或者倍价出售给谁。

    这些粮食被权贵们牢牢地掌握着,等待着在农民们在最为饥寒交迫的时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给他们赚一笔带血的超额利润。

    朝鲜和中国虽然都是封建国家,但是在人的身份上,朝鲜是从母制度,中国是从父制度。

    中国的农家女或许有可能依靠嫁一个如意郎君抬高自己的身份,但这在朝鲜是完全不可能的,中国的士大夫纳的妾所生的儿子虽然是庶出但是依然可以参加科举,但在朝鲜——一般的士大夫和平民所生的孩子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而只能参加医生、翻译、占卜师等考试成为中人,至于和贱民所生的孩子,那不管父亲身份如何高贵终究还是贱民。科举永远只会是两班们的禁脔,这或许会超出大多数中国人的想象吧?朝鲜是一个极其信奉程朱理学的国家,然而理学并没有让他放弃奴隶制度的最后一点剩余。

    朝鲜的门阀远远比中国的更加顽固,从根本上杜绝了阶层上升的一条捷径:联姻。故而,就连朝鲜王的后妃也只是出自于那几个大家族;具体说来有:开京姚氏、清州韩氏、坡平尹氏、青松沈氏、安东金氏、丰壤赵氏、骊兴闵氏,当然还有洪氏和卢氏,只是这两个家族近些年有些没落。

    这些世家大族,就是连当朝宰辅的柳成龙等人也是不敢得罪的,那个土包子柳良辰更是在人家眼皮下头。

    他们,似乎已经察觉到,粮价涨不上去了。

    然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