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天工柱国 > 第四十五章 朝议
    ();

    翌日寅时,一轮圆月悬空。

    此时,京城的老百姓还在熟睡。大大小小的京官们已经从各自的府邸钻出,或坐着大轿,或步行赶路,渐渐的汇成了一支入朝会的洪流。

    钱进也是这支洪流中的一员。

    前天夜里因太后召见的事一宿没睡,今晨又要这么早起床,这对于他一个每天睡到自然醒的人来说异常的艰难。宝儿又是捏鼻子又是敷冷水才把他从床上撵下来。

    当天边第一缕晨曦照耀大地时,百官们终于等到上朝的钟声,纷纷持牙牌从承天门左右掖门鱼贯而入,在奉天殿前的御道两侧按照品级站好,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乐起,鸣鞭,鸿胪寺卿高声唱“入班”。

    早已习惯这些流程的内阁辅臣、各部尚书,还有各科道的大员们排好队形沿着殿前的台阶入殿。

    钱进也跟在后面,惹来周边一片艳羡。奉天殿里面就那么大,而在京为官的何止上千。因此,四品以下的官员是没资格入奉天殿议事的。钱进是个例外,他要记录皇帝的言行,回答皇帝的问询,职责所在。另外一个例外就是六科的给事中,虽然只有正七品,但可以直接面见陛下,也可以行弹劾之责。

    入殿后,钱进发现年轻的仁武皇帝已端坐廊内正中的金台上,各路大员也差不多分成两边站好。

    正当他犹豫着该站哪里时,李首辅轻轻咳了一声,朝金台那边努了努嘴。钱进顺着首辅的目光望去,只见金台两侧也站立了十几名官员,大都是穿着青袍拿着笏板的,中间夹杂着几名穿红袍的官员。

    钱进心里不由嘀咕起来。敢情这天子侍讲有这么多人!他起先还以为是个很稀缺的官职。

    忍住袭来的失落感,谢过首辅,钱进沿着廊内一侧的台阶爬上金台,在左侧寻了个空处挤了进去。旁边几位仁兄投来不太友好的目光。钱进朝他们笑了笑,算是打过招呼了。

    这时,鸿胪寺卿黄文涛高声唱道:“再鸣鞭,行一拜三叩之礼。”

    鸣鞭就相当于鸣礼炮,需要把一根长鞭抽的震天响,端的是个技术活儿。待三声鞭响过后,众官员皆敛声拜伏于地。钱进也跟着照做,中途他用余光扫了一下,只见金台之下黑压压的一片乌纱帽。

    礼毕,早朝开始。

    当下便有户部侍郎吕颂奏道:“禀陛下,如今有漕六省①漕粮大抵已运抵京、通②二仓,南直隶漕粮130万石,河南28万石,山东20万石,余下江西、湖广、浙江三省运粮官兵月底便可抵京。若按去年来算,江西可运漕粮约50万石,浙江40万石,湖广22万石。合计可得漕粮290万石。另,太仓今年入银有200万两。”

    这吕颂便是陈雄的舅舅。与陈雄争讼之时,钱进便已听说过吕侍郎的大名,今次却是第一次见到真人,只见他四十几许的年纪,身量中等,面皮白皙,蓄长须,也长了一对三角眼,一看便是精明之辈。

    仁武皇帝今年才理政,听了吕侍郎的奏报之后,他也弄不明白这些粮银是多是寡,便干咳了一声,问道:“依吕爱卿来看,今年北运的漕粮和岁银可还足用?”

    吕颂顿了顿,沉声说道:“陛下,边军的年例、各卫所的折粮银、军士的布银,还有京营的饷银……一年所出大约130万两,若无别的开销,这银两倒是够了,只是还要给在京的官员发俸。大运河每年也需要疏通,所需银钱还是未知之数。至于岁粮,每年官军的月粮③、九陵卫④、外卫及京营的行粮⑤需320万石,这里就有30万石的亏空,得想法子补漏。”

    听完吕颂这番话,年轻的仁武皇帝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不妙,稚嫩的脸上也开始阴郁起来。他今年行了冠礼上朝议政,却没料到等着他接手的是这样一副烂摊子。

    殿中的诸位大员拿不准皇帝此刻的想法。为免做出头鸟,他们出奇一致的选择了沉默。

    仁武皇帝的目光在诸位大员的脸上一一扫过,心中不由无名火起。自己出居庸关游玩的时候,你们倒是追的紧;平日说教的时候,你们满口的圣人学说;现在需要你们出主意的时候就怂了。

    当然,皇帝骂也只能在心里骂,眼下他刚掌朝政,诸事繁琐,还得仰仗这些大员办事。若是闹出个君臣失和,这对于眼前的陈国无异于雪上加霜。

    “梅大家,可有何应对之法?”年轻皇帝的目光在国子监祭酒梅若亭这里停住了。

    这位老先生执掌国子监,又是理学大家,年纪虽已过耳顺之年,面色也还算红润,最有特色的便是他那发白的眉毛垂下几寸,像极了画里面的老寿星。当日将皇帝从居庸关请回来的便是他了。钱进也是在杨梅诗会上听他的弟子方仕说起过梅大家的大名。

    听得皇帝发问,梅若亭身体微不可查的哆嗦了一下。他抬了抬腰杆,挪动他那极不情愿的身躯,回道:“禀陛下,这钱粮的事一直都是户部在管,老朽不敢擅自逾越。”

    仁武皇帝轻哼了一声发泄不满,又问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孙明书道:“孙御史?你总督十二路漕运运军,就没啥要跟朕说的吗?”

    孙明书不到天命之年,虽然是一名文官,但身材比较魁伟。他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挺了挺他那个大肚腩,上前奏道:“禀陛下,这漕运之事,微臣只管沿路押运,却是不问收缴之事的。臣……一时也想不到应对之法。”

    皇帝听他这话,也不好发作的。毕竟人家刚刚才把这么多漕粮运到了京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剩下的六部尚书还有其他大员,他已经没有兴趣再问下去了,想必都是“不敢逾越”、“尚未想到应对之法”等推诿之语,问了也白问,浪费口舌。

    最后,仁武皇帝将目光投向李首辅,眼中也柔和了许多。皇帝新登大宝的时候,难免有官员欺负新帝没有根基,便是首辅一句话令宵小之徒偃旗息鼓。后来,首辅更是出任帝师,每日传授治国之道,因此首辅在他心里便如定海神针一般。只要有首辅在,他心里就有底气。

    似乎感受到皇帝的目光,李首辅轻轻弹了弹衣服,轻轻抬脚往前踏了一步。

    众人见状,都松了口气。有暗自庆幸不用被皇帝点名的,也有对首辅信心满满的。陈国的粮银短缺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哪一次不是被首辅轻轻化解?

    众人尚在各怀心事的时候,李首辅那边已经奏道:“禀陛下,若是按往常的年岁,每年北运漕粮不下350万石,只是去年山东、河南,以及南直隶北部(今安徽)受冰雪灾害严重,北运的漕粮多有挂欠,才会导致漕粮缺口。今年是个风调雨顺之年,有漕六省的秋粮收成应该都不错,因此来年的漕粮应该多有余存。”

    “那依首辅来看,眼下该如何应对才好?”皇帝有些着急,说话时身子略微前倾。

    李首辅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这几年我大陈可说是小灾不断,陛下体恤百姓,多有开仓施救,眼下是京、通二仓存粮也只有二、三十万石。可如今六军官兵皆举新漕待饮,若是不发粮饷恐生哗变。因此,今次北运的漕粮应优先确保官军所需。另,请陛下发令火速从有漕六省调运秋粮50万石入京,以解京城缺粮之急。”

    说到这里,李首辅又返头望了望朝中的文武百官,笑道:“至于京城官员的俸粮……我陈国遭逢灾年,官员们怎能不替陛下分忧,便以胡椒代替吧。”

    仁武皇帝听得此话,连呼三个“好”,当即便命准奏。钱进及各位侍讲笔动如飞,将陛下旨意记录在案。

    写完之后,钱进轻轻吐了一口气。这份差事不累,有点类似于记录会议纪要,只需将最终决议记录即可。不过,钱进总算领教了首辅这位“超级补锅侠”的手腕,不光三言两语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还给陛下上了一堂理论课,顺带敲打了一下文武百官:不要以为皇帝年轻就不把他当回事。

    注:①有漕六省:山东、河南、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六省;

    ②通:指通州;

    ③月粮:指官军每月的基本口粮,区别于“行粮”。

    ④九陵卫:蓟州总督管辖区域,含昌平州、怀柔县、顺义县、长陵等九陵卫。

    ⑤行粮:指行军途中或在外执行任务时加发的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