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天工柱国 > 第三十七章 有间酒坊
    ();

    两天后,丁伟一家拖着行李到了四合院。

    主卧一直空着,钱进打算留给父母住。东边两间厢房,钱进与蚕娘一人住了一间。西边三间厢房,金台明和李良一人住了一间。李香则一直跟着蚕娘住。

    丁伟家三口人,现在只剩一间厢房了,住着有点挤。虽然还有两间门房,但丁伟是钱进要重用的,让他住门房倒是有些不合适。

    钱进想了一下,对李良说道:“小李子,晚上跟你家先生睡吧。”

    李良听了有些难为情的说道:“哥哥,我在先生房里睡过一晚……先生几天都不洗脚的。”

    钱进不由瞄了眼金台明,虽然他那件油布长衫已经换了新的,但总感觉脸上泛着一层油光,头发也像是几天没洗的样子。

    “金兄,冒昧的请教一下,你一般几天洗一个澡?”钱进问道。

    “冬天一般一个月一次,春夏天差不多六七天一次。有何不妥?”金台明问道。

    “呃……金兄啊。你还没娶亲,这个……还是得讲讲卫生,不然把姑娘都吓跑了咋办?”

    “老弟。其实……这住的问题好办,你跟姑娘合到一处住便是了。”金台明心直口快,把最近一直想说的话给说了。

    旁边蚕娘听了这话臊的满脸通红,默默的进房休息去了。她这段时间忙衣服的事,人都消瘦了些。钱进怕她累坏了身体,便半哄半骗把她带回了四合院。

    丁伟的婆姨将这一切瞧在眼里,心里倒是明白了几分。她把丁伟拉到钱进跟前说道:“老爷,让我家男人睡门房便是了,晚上还可以看家护院。我和我女儿就住一间厢房。”

    “哎……也只能如此了。”钱进叹道。家里的小伙伴多了,事情也多了起来,上下左右都要照顾到。

    中午饭是丁伟的婆姨做的,全是北方菜,味道也还挺可口。钱进见她也比较通情达理,便跟丁伟商量着将四合院交给她打理,一个月2两银子。

    丁家婆姨本姓王,三十出头的样子,模样也还算端庄。听到钱进愿意请她,王氏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丁伟在旁边根本说不上话,看来也是个惧内的汉子。

    半天下来,这一大家子相处的都还和睦。最开心的倒是李香和丁伟的闺女糯米,两个小女孩年龄差不多大,又都是贪玩的年龄,这下有伴儿玩了。

    吃完中饭,丁伟和王氏去收拾住处了。其他人也都各自休息。

    钱进一个人跑到后院的杂物房,对着几块干木料敲敲打打起来。奈何他根本没做过木工,忙活了半个时辰也没做出个啥。

    门口丁伟探出头来问道:“老爷身子金贵了,可不敢干这些粗活。”

    “都是吃五谷杂粮的,有啥分别。”钱进回头笑道。

    “老爷是想做个啥玩意儿,草民略懂些木工。”

    “哦?不早说。”

    钱进想做个水箱,然后把靠西边那间门房改造成浴室。其实做个水箱不难,就是做个木箱子,底下再开个口子,用木栓子扣住,不要漏水就行。洗澡的时候,把木栓子顶开便可以淋浴;不用的时候用绳子把木栓拉紧,水便堵住了。

    丁伟以前也没做过这个玩意儿。钱进把大概构造跟他说了一下,两个人一起琢磨。到掌灯的时候,两个人终于木箱子打造出来,又刷上桐油防水。

    一屋子的人都来看稀奇。钱进冲前来观摩的金台明笑道:“金兄,专为你准备的。”

    金台明伸手拉了拉水箱底下那个木塞子,问道:“这个可以洗澡?”

    “等桐油干了,第一个便让你来试。如何?”

    众人哄然大笑。

    …………

    接下来几天,丁伟忙于物色帮工。

    第一批到位的是五名女工。蚕娘给每人发了一块麻布,命她们将布剪开,再将剪开处用针线缝起来。没想到五名女工手脚都挺麻利。不到一刻钟,她们都已按照蚕娘的要求完成了考核。

    蚕娘望着钱进,满意的点了点头。

    “丁掌柜的,这些人都挺不错的。从哪里找来的?”钱进笑问道。

    “都是些老伙计家的女眷,知道底细。”丁伟答道。

    钱进点了点头,问道:“每人每月5两银子,你觉得如何?”

    丁伟听得瞠目结舌,急忙将钱进拉到一边,低声说道:“老爷,给的高了。一个女工每月顶多给2两银子。”

    “我这里不同别处。一来,活肯定是很多的,自然也比别人家累些;二来,这些女人在我这里可以把家里一年的用度挣出来,日后在家里肯定也有脸面。”钱进解释道。

    丁伟听了这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至于丁掌柜你家那位,可知为啥一个月只给2两?”钱进笑道。

    “……”

    “因为我准备给你每年150两银子,外加酒坊一成的干股。等你赚多了钱,以后要你婆姨往东,她就不敢往西,岂不快哉?”钱进坏笑道。

    丁伟见自己惧内的糗事被钱进识破,不免有些尴尬,然而更多的则是感激。本来一年给150两银子已经够多了,没想到的是还有一成干股。他在京城当游食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听说有老板这么阔气。这就意味着酒坊开张后,钱赚的越多,他的进项也跟着水涨船高。

    其实,这只不过是钱进稍微使用了一下现代的股权激励法。

    因为丁伟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人。为了让他与自己牢牢绑在一起,一成干股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果不其然,接下来几天丁伟干活更加卖力。两天后,他便在宛平县物色到一个废弃的老酒坊,只用了50两银子就盘下来了。最妙的是,这间酒坊后边有个天然的山洞,估摸着可以存放两三百个酒缸。

    丁伟招募了四五十名男丁,将这间老酒坊修缮一新。接着,酒坊便进入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建蒸馏器。说白了就是一口炉灶上再加一个釜体,上头再套一个甑体。蒸馏酒时,釜体装满水,下面再用煤火加热。甑体被釜体冒出来的蒸汽加热,里面装的酒液就会挥发,酒蒸汽和水蒸气就会顺着甑体顶部一根长管子出来,冷凝成酒精。

    这蒸馏的法子其实陈国早有了。刚蒸出来的酒俗称“酒头”,度数有八九十度,闻着特别香,但喝了伤眼睛,所以“酒头”是要抽掉的。“中酒”度数六七十度的样子,味道刚刚好。“尾酒”水味大,还有点发酸,也是不要的。这就是陈国酒坊里面俗称的“抽头去尾”。

    即便这样,陈国的烧刀子也只有五十度左右。主要原因还是火候把握不够,进入酒的水汽太多。另外,“去尾”的时点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钱进并不比古人聪明多少,只是他更加注重器皿的密封,还有一些小窍门。

    酒头他是不会扔的。这玩意儿闻着特香,既然要做勾兑酒精,就必须用酒头增香。当然,不能直接用,要放熟了。

    ……

    一个月后,十个蒸馏器建好了。每个甑体可装酒五十斤,同时开工每天可蒸酒1000斤。蒸馏的原料便是市面上随处可以买到的黄酒。

    这天,钱进带着金台明来到酒坊主持开工。

    丁伟躬身道:“老爷,酒坊开张,得先有个名字。”

    “就叫有间酒坊。”钱进早已想好坊名。

    “好呢。现在已到吉时,请老爷点火。”说罢,丁伟递过一把铁锨。

    钱进接过,从旁边炉子铲了一块燃得正旺的煤火送入一处蒸馏炉灶。旁边便有几名男丁拉动风箱,不一会那灶膛里的煤块便旺起来了。

    半刻钟后,有人高呼“出酒了”。丁伟赶紧拿了一个陶罐接了,约摸一刻钟后,换另外一只陶罐接酒。

    整个酒坊里面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酒香。

    钱进走近蒸锅,掀开甑体预留的一处小孔,扔了枚卵石下去,便领着金台明和丁伟去其他地方逛去了。

    “老爷,您刚刚往里头放的是什么?”丁伟奇道。

    钱进塞给他一粒卵石,说道:“这边是我们这家酒坊安身立命的本钱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