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天工柱国 > 第十八章 国富论横空出世
    ();

    自从蚕娘表露心事之后,钱进虽然感觉她待自己更为细心体贴,但也明显的感觉到两人之间已经有一条鸿沟,那就是礼。对此钱进也毫无办法,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谈何容易,或许等自己给蚕娘开了裁缝铺之后,她有了生计便不再这么拘谨。

    接下来十几天,钱进足不出户,晨间练习钱氏刀法,其余时间便温习科举考试书目。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读书便如男女间的感情,需要精心维护,如果几个月不搭理,这感情便要生分了。幸得钱进自小便把这些书读了上千遍,再加上这几天每天都摇头晃脑的朗诵‘之乎者也’,终于找回了些感觉,把钱进高兴得连呼“古人诚不欺我也”。

    正当钱进闭关苦读的时候,陈雄案也开始在坊间发酵,‘钱进’这个名字也成为坊间最热的话题。许多人纷纷打听他的来历,却发现除了知道他是来自观海城的、年龄十六许,以及是个千户之外,其他的一概不知。

    ……

    二月初八,京城迎来了立春后的第一场雨。

    这个冬天只下了两场雪,钱进所担心的严寒也没有持续多久。大地也似乎开始暖和起来,有些松柏树居然早早的长出了嫩芽。若无意外,今天应当是一个丰收之年,这对于陈国百姓来说无异于甘霖。

    这一天,也是陈国所有举人参加会试的日子。

    所有的考试程序与乡试一样,考试时间依然是九天,所不同的便是:会试由礼部举行,考试内容依然是八股文、陈律和策论。

    改国号为仁武后,这是第一次会试。陛下格外重视,钦点了吏部侍郎李文焕主持,吏部尚书安如海为主考官,翰林院大学士郭广明为副考官,还有若干人员协助。考题均由主考官选定,一旦出题印卷后,主副考官和其他批卷人员不得再同外界往来。

    钱进、金台明、廖东临三人早早的就到了贡院门口。此时,贡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官员正在监督搜身。

    三人互相劝勉了一番,约定好考试结束后汇合的地点后,便鱼贯进了龙门。

    钱进已经参加过小考、乡试,对这些程序自然熟稔,唯一不习惯的便是每一场都要考三天,跟关黑屋子差不多,行动多有不便。

    鸣锣之后,第一场八股文的考卷分发到位。考卷题目便是:“理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说理学的目的在于导人向善,在于弘扬正大光明,这样人才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看到这个题目,钱进立马便想到陛下年号为‘仁武’,心说这考卷的题目八成得过陛下授意了。于是,他便以‘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承题,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论证了一下,又旁征博引……最后结论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和导人向善。

    三天后,钱进满脸疲倦之色。见到廖东临和金台明时,发现廖东临也好不到哪里去,两只眼睛乌黑。金台明倒好,看他神态自若,跟平时没啥两样。三人随便点了些酒菜吃了,然后便各自回家呼呼大睡。

    接下来的陈律难不倒钱进,依然是考律条和判案。

    《策论》的题目倒是吸引了钱进,考的国库和税赋的关系。在平昌府时,钱进便听外公说起了他对于国库的担忧,以太仓为例,几年前岁入银只有两百多万两。钱进当时听了还大吃了一惊,心说陛下也真够穷的。现在也终于明白陛下为什么赏银只给二十两了。当然,陈国的税赋大多是以米粮为主的,银子只是其中一部分。

    李首辅入阁拜相后,曾经了三年的时间把全国田亩重新丈量了一遍,并把所有的税目合而为一,除秋粮外其他税负全部以银收。这条举措收效显著,老百姓省去了许多苛捐杂税,太仓的库银也丰厚了好多。

    钱进前世是学经济的,对西方经济和计划经济两套体系学说都有一些涉猎。于是,他便借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几个字做标题,把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关系论述了一下,最后又提了几条技术性的建议:

    其一,便是收支两条线,即各省收了税银之后必须全部上缴国库,各地方开支均由国库统一调配。这是为了强调京城得权力,也是投考官所好。

    其二,印大陈宝钞,逐步改银为宝钞流通。

    陈国是典型的民富国穷,当然这里的民不是指老百姓,而是地方豪阀。纵观历朝历代,一个王朝统治时间很少有超过三百年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耕经济最主要的财富就是土地,而经过几百年的兼并之后土地总是集中到少数财阀手里。老百姓经过两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人口也随之膨胀,最后只能沦为财阀的佃户。这么多人要吃饭生存,矛盾也就随之而生了。如果来点天灾人祸,一个王朝就那么轰然倒塌了,‘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钱进当然不会蠢到在科举答卷里面去讨论这么深刻的问题。这官场之道诡谲莫变,也是新格物学里面最难格的一门。杨应和和两位师兄都不愿意涉足官场,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第一条建议是第二条为前提的。如果不发行宝钞,光那些银两的运费就不得了。第二条建议还有个隐含的条件,那就是陈国必须有一个全国性的商业中心,能把陈国大部分的金银吸纳到一个地方。这第二条目前也是不太可能的,将来可不可以,还有很多未知数。

    不过,现在只是纸上空谈治国。陈国建国已经近两百多年,问题一大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如果主考官识货,钱进少不得要入官场争斗一番。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三科均考完后,钱进回到四合院,鞋也没脱就直接睡了。

    ……

    贡院内帘所,翰林院大学士郭广明拿过一份卷子递给安如海,说道:

    “安大人,这份策论您得瞅瞅。”

    安如海此时案前堆满了封好的试卷,见郭广明说的郑重,于是问道:

    “答的如何?”

    “学生不敢妄自评论。这篇《国富论》似有李首辅的风格,莫不会是他老人家的弟子不成?”

    安如海接过卷子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思忖良久后,说道:

    “这份策论要么得上上评,要么狗屁不是。为免遗漏贤才,不如先给个上,最后请陛下定夺吧。”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