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晚明之我是崇祯 > 第199章 大学士下南洋
    伴随着清冷的北风,深秋的寒意已经传到江南,但是此时在崇明府的码头,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网

    因为进入九月之后,正是北风最旺的时候,也是海船南下南洋最好的时节。

    崇明府码头,一艘巨大的明军补给船已经装货完毕,大船在一声鸣笛声中开始,借助着北风缓缓地离开了码头。

    随着补给船的离岸,海船上面的人纷纷朝着站立在码头的人挥手告别,一时间气氛热烈,也透着一丝感伤。

    钱谦益站在甲板上面,看着下面来送行的东林友人,心中一阵叹息,他向朱由检请命,带病南下南洋,担任和西方谈判的使者。

    此时在钱谦益身边,则是他的弟子张慎言,然后就是几个陌生的青年书生和随行官员,他们都是钱谦益这次的随行人员。

    除了几个随行官员之外,钱谦益还带了几个自己的学生,其中有张慎言,此时在张慎言身边,则是来到南京求学的王夫之,以及南京学院教授黄宗羲。

    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当年是国子监出身,也算是才学之士,本来是可以入仕为官,但是因为决绝给当时的大学士温体仁行买官钱,于是遭到废弃,最后王朝聘愤恨离开京城返乡。

    王夫之多次参加乡试不中,于是这才来到南京,想要求学南京学院,因为当年钱谦益和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有一面之缘,于是王夫之带着王朝聘的书信来到了南京,找到了钱谦益。

    钱谦益对王夫之进行了一番考较,发现王夫之才学可以,虽然并不出众,但是王夫之性情敏锐,对民情和商贾非常熟悉,于是钱谦益将王夫之留在了身边。

    钱谦益有自己的考量,现在东林人遭受皇帝的打压,虽然他已经位列大学士,但是其中的原由非常清楚,皇帝陛下不想将东林人彻底打压下去,给他一个大学士位置,让钱谦益进入了内阁,仅仅是为了安抚江南读书人。

    钱谦益让王夫之留在身边,就是要为江南东林人输入一番新鲜血液,渐渐地改变东林人在皇帝朱由检心中的印象。

    这次带着王夫之出海,钱谦益也是想要让他出来看一看,对将来发展会有好处。

    至于黄宗羲,早已经是江南名士了,虽然没有入仕,但是其父黄尊素在大明可是家喻户晓。

    黄尊素当年因为弹劾奸阉魏忠贤一举成名,最后被魏忠贤下狱酷刑折磨而死,于是黄尊素的名声传遍大明。

    尤其是以正义自诩的东林人,更是将黄尊素推崇为当世征臣,黄宗羲是黄尊素的儿子,于是黄宗羲就在其父光环之下长大,而且因为黄宗羲才学出众,渐渐地成为了江南当之无愧的名士。

    后来张元久任职南京学院学正之后,就聘请黄宗羲进入学院讲学,黄宗羲精通儒家典籍,而且对仕途不是很热衷,于是欣然接受了张元久的邀请,进入了南京学院讲学。

    除了王夫之和黄宗羲、张慎言之外,钱谦益还带了几个东林学生一同南下,就是让这些人都出来看一看。

    当钱谦益他们登上巨大的补给船之后,他们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他们整日在南京活动,很少关注大明的海军。

    虽然知道大明海军打了很多胜仗,但是此时看到巨大的补给船之后,钱谦益和身边的几个人都还是被震撼到了。

    “如此巨船,可以超越当年郑和宝船了。”

    王夫之看着巨大的补给船缓缓进入大海,开始在海面上航行之后,心中叹息地说道。

    钱谦益也一脸赞赏,海船出海之后,很快就和其它海船渐渐地汇合起来,除了钱谦益他们所在的补给船之外,还有三十多艘福船一同加入了航行。

    这些海船都是南下给明军运送补给的,其中福船不仅可以装物资,还可以作为武装商船使用,担任船队的护航任务。

    放眼看着碧波荡漾的大海,钱谦益的心情也好了起来,本来他出海之前还心事重重,当看到蔚蓝的海面之后,钱谦益内心的不快也渐渐消失了。

    钱谦益这次请命南下,不仅是为了和西方人谈判,其实他是想给江南的东林人做个表率,那就是积极拥护大明的新事物,走出他们的思想圈子,出去看一看。

    在钱谦益看来,走出去看一看大明的变化,就会明白皇帝陛下的雄心大志,也可以改变东林人坐在书院里面整日议政的习惯。

    “钱老,学生昨日看到大明诋报上面刊登了陛下对李源的赞评,可是罕见至极啊。”

    王夫之站在钱谦益身边,然后朝着身边的钱谦益说道。

    在大明诋报上面,王夫之看到了朱由检的一番话,是对李源的赞赏,并且直言治国如治家,如果一个人连家都治不好,那更谈不上治理国家了。

    在王夫之看来,这是朱由检对李源治家有方的赞赏,也透漏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信号,王夫之猜测李源要受到重用了。

    钱谦益听了王夫之的话之后,并没有发表意见,反倒是陷入了沉默。

    此时在钱谦益身边的黄宗羲反倒是直言地说道:“陛下这是在为下一届内阁大学士做准备。”

    黄宗羲虽然不喜欢仕途,但是他的思维非常敏锐,当他的话说完之后,身边的王夫之立刻点头了。

    反倒是钱谦益最钟爱的学生张慎言一直不知声,张慎言经过东林刺杀一事之后,请辞朱由检之后,就一直留在钱谦益身边治学。

    王夫之和黄宗羲两人都是这样想的,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内阁三位大学士虽然都是德高望重之辈,但是毕竟年事已高。

    范景文已经快要六旬了,蒋德璟和钱谦益已经超过六旬了,所以皇帝陛下可能在为下一届内阁大学士人选做准备。

    其中李源就是最热门之人,此时诋报上面报道出了皇帝对李源治家的肯定,不免让众人浮想连连了。

    钱谦益在心中叹息了一下,他何尝不知道皇帝朱由检的用意,现在大明已经渡过了南迁之后最危险的时候了。

    皇帝陛下的威望和权利已经达到了巅峰,现在根本就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大明皇帝。

    当年还有一个福王和桂王作乱,但是现在幸存下来的藩王,那个不是乖乖的。

    大明现在的军队,没有一个人不忠于朱由检的,拖欠了几十年的军饷,不仅足额发放了,而且还增加了很多。

    军人不再是文官集团的附庸,他们直接接受皇帝陛下的统领,武将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所以现在的大明皇帝朱由检的地位在稳定不过了,而且内阁的老臣也有些力不从心了,皇帝的很多重大决策都需要年轻有为的人去执行,所以朱由检在为下一届内阁人选做准备,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钱谦益欣慰王夫之和黄宗羲能够看到这一点,并且直言出来,如果是其他江南东林学子,不仅体会不到皇帝的意图,甚至还会抨击一顿,但是看透的王夫之是屡试不中,黄宗羲不喜欢仕途。

    “老朽这次出来,无非就是想要看一看南洋的情况,这对将来东林人有好处。”

    钱谦益随后说道。

    钱谦益知道对江南了解的人很多,但是对南洋了解的人屈指可数,这将是东林人的一个机会。

    将来大明的政策中一部分是恢复北方失地,另外一部分就是下南洋,如果东林人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融入到南洋的事务里面,就将会得到皇帝陛下的认可。

    所以钱谦益带头下南洋,就是要出来看一看,毕竟他在南洋走上一圈之后,以后内阁在商讨南洋问题的时候,和其他两位大学士相比,钱谦益就更有发言权了。

    王夫之和黄宗羲也纷纷点头,他们这次南下南洋,内心也非常欢喜,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多,而且还是和内阁大学士钱谦益一同,并且他们还要和西方人谈判。

    “钱老,如今大明已经是南洋的主人了,不知道陛下将来要如何治理南洋?”

    黄宗羲好奇地问道。

    他其实对朱由检如何治理南洋非常关心,因为历朝历代对南洋的重视都没有像朱由检这样。

    钱谦益随后说道:“陛下已经给内阁下了目标,每年要从南洋带回至少三千万两财富,如果不够的话,可以用货物和人口顶替。”

    听了钱谦益的话之后,王夫之和黄宗羲、张慎言都震撼不已,皇帝陛下竟然要从南洋挣钱,这直接颠覆了他们对中原王朝的认知。

    之前的朝代,都是带着恩泽下南洋的,而且强调是宣抚,而不是攻略,但是现在听了钱谦益的话之后,他们明白朱由检这是要大肆掠夺开发南洋了。

    看着三人的诧异,钱谦益也是一脸无奈,他其实早就意料到了,现在的皇帝完全就是一个商人,只要是对大明有好处的事情,绝对不会错过。

    如今大明花费上千万两白银打造了海军,然后攻占南洋,将西方人赶走,并且每年还需要上千万两的费用维护在南洋的统治。

    所以朱由检是绝对不会放过南洋的,他要将前期的投入全部拿回来,在明军攻占南洋之后,就令内阁制定掠夺南洋资源的计划。

    朱由检将南洋的物产和金银全部列入了进来,甚至还有人口,也被当做贩卖的对象,来弥补大明很多地方开发缺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