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晚明之我是崇祯 > 第88章 回南京城
    宋应星几乎是三个月没有休息,整日都在金陵军械坊里面忙碌,这才完成了朱由检所需要的四十门火炮。

    朱由检的这种火炮口径已经超过了红衣大炮,但是因为有了精钢,所以整体重量要比红衣大炮轻上一些。

    “将这种火炮正式命名为中兴大炮。”

    朱由检对宋应星的这种火炮非常满意,也算是正式定型了,这种火炮不仅可以发射实心的炮弹,也可以发射开花弹。

    “中兴大炮。”

    众人一听,顿时一阵激动,这是寓意中兴大明的意思,皇帝陛下为了中兴大明,甚至将年号都改成了“中兴”。

    众人激动地看着两艘海船,火炮的试射已经结束了,对于这两艘海船具体要如何使用,大家都在等到朱由检的旨意。

    其实朱由检在生产这两艘海船的时候就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任务了,那就是南下探访南洋,不仅是对它们性能的检阅,同时也是可以训练水兵。

    如今大明朝放弃海疆已经上百年,对于外部世界变化的感知已经非常弱,所以朱由检决定改变这一切,首先先从南洋开始。

    至于黄斐和张水牛,朱由检给他们的命令就是南下泉州训练水师,第四军的大部分人马继续保留在南京,黄斐和张水牛在泉州重新招募水兵,朱由检已经下旨户部,收编东南沿海一带的船户和渔民,编入海军之中。

    “诸位爱卿随朕出来,也颇为辛苦,今日朕请大家去南京城吃饭。”

    朱由检在离开金陵造船厂之前,朝着身边的众人说道。

    “好,陛下请吃什么?”

    众人一听,顿时一阵欢喜,黄得功也不客气,直接询问朱由检请吃什么。

    自从南迁之后,朱由检在军队建设和官吏待遇上面都投入了大量的钱粮,但是在生活上面却非常节俭,就是宴请这种最传统的活动,朱由检南迁之后没有举行过一次。

    所以得知皇帝要请客吃饭,众人是又欢喜又惊讶,整日哭穷的皇帝,今日终于豪爽一把了。

    “诸位爱卿到了就知道了,今天不要客气,朕做东。”

    朱由检豪爽地说道,身后的众人顿时一阵欢笑。

    很快,朱由检一行人骑马就回到了南京城,伴随着一阵阵暖风,江南的天气明显开始转暖。

    朱由检一身便衣骑行在队伍中,身边的官员和侍卫也都是便衣,这样就是为了方便进出南京。

    进入南京城,气氛顿时变的热闹起来,随着新政的实行,并没有出现众人预判的那种商贾减少的景象,反倒是南京城商贾云集,一片车水马龙的景象。

    行商令在规范商贾的同时,也是对商贾的一种保护,商贾的身份得到合法保护,经营的行当明晰,于是缴纳赋税也就明晰了,只需要缴纳一次赋税就可以了,避免了中间官吏的克扣索要。

    加上大明律法严格,各地都建立了独立的监察系统,严法的执法几乎超越了洪武年间,只要是不法行为,基本上不会有藏身之地,在严法面前,朱由检杀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大明的官府风气顿时得到了改变。

    在南京城门口,朱由检他们纷纷下马,南京城规定除了官府公务之外,任何人不得而在城里面骑马。

    朱由检今天心情大好,两艘新式海船造出来了,还有四十门中兴火炮,东南沿海的平定,行政的推行已经有一个月了,已经从最初的困难重重,变的非常顺利,江南几座重镇都已经全面执行。

    于是朱由检准备带着众人去南京最好的酒楼吃上一顿,这也是朱由检来带江南之后,第一宴请身边的官员。

    不由的让身边的众人一阵惊骇,铁公鸡皇帝终于慷慨大方一回,众人也自然欢喜,纷纷朝着南京城的清苑楼走去。

    众人走在南京的街道上面,一边走着,一边查看南京民情,虽然经历了大战,但是南京城依然鼎盛热闹,这让朱由检深刻感受到了新政的重要性,必须要惠及最底层的百姓。

    “诸位大人,请让一让,让奴家过去。”

    此时,朱由检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个轻灵的声音,立刻吸引了朱由检的注意力。

    朱由检回身一看,原来是一位青衣女子正捧着一个绣篮站再众人的边上,女子肤色雪白,面色清秀,娇而不艳,透着淡雅迷人,此时杏脸微红,低着头不敢看朱由检等人。

    朱由检看着这个一身普通布衣的女子,顿时一阵诧异,略微恍惚了一下。

    “大家把路让开。”

    朱由检随后说道,他们因为在路口停留,将身后的一个小胡同挡住了。

    朱由检说话的同时,还是忍不住瞟了一眼眼前的女子,随后女子进入了身后的小巷。

    众人都注意到了皇帝陛下的举动,朱由检也意识到自己失神了,立刻收回情绪,然后继续带着众人往前走。

    众人此时也是各怀心思,眼下朱由检文治武功已经有中兴之君的气势,所以在场的众人都认定大明中兴已经是必然。

    但是皇帝陛下还有一个软肋,那就是身边女人太少,皇脉子孙匮乏,所以皇帝陛下应该多一些女人才是。

    “去查一查这个女子什么来历。”

    巩永固也在朱由检身边,很快就将一个锦衣卫召唤到身边,随后朝着这个锦衣卫吩咐道。

    这个锦衣卫立刻领命离开了。

    很快,朱由检一行人就来到了清苑楼,这是南京城最好的酒楼,酒楼一共三楼,三楼都没有雅间,全部都是大厅,二楼和三楼的座位是围绕着四周排部的,食客们可以轻松地看到一楼的大厅。

    这也是清苑楼掌柜的用意,三楼是视野最好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楼和二楼的场景。

    朱由检已经令侍卫提前预定了三楼最好的位置,今天不仅是为了请身边的近臣吃饭,同时朱由检也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

    进入清苑楼,顿时一股浓郁的书香之气迎面扑来,清苑楼的掌柜是读书人,但是多次科举不中,于是就改为行商。

    但是掌柜没有忘记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于是在开设的清苑楼里面悬挂了大量当时名诗佳作。

    于是招来了大量的读书人来此,久而久之,一些食客的作品也纷纷被收录起来,悬挂在大厅里面。

    当初设计建造清苑楼的时候,掌柜就考虑到为读书人准备,所以就没有设置雅间,就是为了众人聚在一切,可以相互讨论学识,雅间会影响整个酒楼的风味。

    事实也证明了掌柜明智的选择,整个清苑楼三层都是开放的,食客们没有任何遮挡,平日里比试诗词歌赋,对联接词,甚至在一楼大厅摆上投壶之类的斗酒斗诗的玩物,二楼三楼的食客也可以围观叫好。

    如今清苑楼已经是南京读书人闲暇之时必来的地方,而且随着大明朝迁都南京,并且今年又是三年的一次的科举,之前都是去北方的京城赶考,如今大明朝南迁南京,所以南京就成为了读书学子们云集的地方,于是清苑楼的生意就更好了。

    当朱由检他们来到清苑楼的时候,一楼和二楼都已经座无虚席,而且多数都是青年学子,现在随着朝廷的南迁,南京立刻成为了大明的政治中心。

    而且明末议政之风盛行,加上江南之地深受东林人的影响,青年读书人都会加入议政论证之中。

    如今的清苑楼已经少了很多诗词文化,反倒是成为了来到南京的读书人议论朝政的地方,于是清苑楼里面每天都会发生激烈的争论,多数是围绕着朝政的争论,其中也不乏学派思想的争论。

    朱由检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三楼,朱由检选择了一个靠近围栏的地方坐下了,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楼和二楼的大部分地方,视野很好,而且有围栏的阻挡,下面的人反而不能看清楚朱由检的样貌。

    “江南的学子菁华尽聚于金陵,.多少年没有看到如此之盛况了。”

    钱谦益刚刚落座,就感叹地说道,一路走到三楼,都是青年学子谈政议理的场景,这让钱谦益非常感慨。

    虽然南京城之前也非常繁华,但是毕竟之前不是大明的都城,没有再次举行过科举,所以想要将江南学子全部聚集到南京,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今金秋科举要在南京举行,江南学子纷纷来到金陵。

    很快酒菜就被全部摆上了,朱由检和身边的几个近臣已经纷纷落座,有大学士范景文,新进大学士钱谦益,还有黄得功,李守荣,巩永固,黄斐,张水牛等人,余下的随行官员和侍卫们都坐在了一旁的几张桌子上面。

    酒菜已经经过严格检查,绝对不会有问题,朱由检和众人也纷纷开始用餐,毕竟还是头次和皇帝这样直接坐在一起,虽然都是位高权重的官员,但是还是有些紧张。

    朱由检看到众人都有些紧张,嘴角翻起一丝微笑,然后也就不再做作,直接拿起筷子开始吃了,看到皇帝都放开了,众人也就没有什么拘谨了,几位军人自然是不客气了,文官也随后加入进来了。

    清苑楼的最大特点就是议政,很多学子如今谈论最多的就是朱由检的新政,行商令和土地征税的新政。

    很快,一些议论新政的争论就吸引了朱由检的注意力。

    “如今的新政在江南数十州府已经全部执行开来,到处都是怨言,商人叫苦不断,我看新政完全不得人心。”

    此时,一个青年学子的声音顿时吸引了朱由检的注意力,也让朱由检身边的人都紧张了起来,这个学子竟然公然反对朱由检的新政。

    但是朱由检不以为然,他只是好奇这位学子的言论,朱由检知道新政一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自然是有人会反对的。

    很快,这个学子的观点就被他旁边一桌的另外一个学子反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