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终极三国之剑客行 > 第43章 平黑三策

第43章 平黑三策

 热门推荐: 表姑娘她弱不禁风
    「公子,你觉得焦作还能坚守几日?」穿着黑色骑将战甲的潘凤向着在他身旁的朱升问道。他本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学生,要不是遇上朱升,他现在搞不好已经在汝南高校了却遗生了。经历前次的大战,衣衫散乱,可见战况的紧急与他此刻的疲惫。

    身後的甘宁、麴义、邓艾三人也是这种状况,但眼神中透露出一抹重新塑造的光芒,感觉就好像是名将在世的样子。

    距离朱升率八百锐士踏营已经过去十余日,张燕虽然催促将领尽力攻城,但是在那一战中被吓破胆的众将与士兵早已将朱升当做天神一般的人物,谈之色变。故焦作虽然只有三万守兵,却仍在拥军二十万黑山军的猛攻中撑了下来。

    「无双,不用担忧,以我观来,黑山军退兵当在两日之内,若我所料不错,张燕一定派人归降。」朱升手中的紫微软件还未来得及收起来,上面血迹斑斑,但是他疲惫的脸上却有着一丝笑意。

    「此话当真?」潘凤心中惊喜,却犹自不敢相信。

    朱升说:「黑山军最近多日强攻,将士必已疲惫不堪。多日攻城不克,气势依然低昂。而我之前连日大捷的情报想必已经传入东汉和各大高校。很快便是秋季,水势暴涨,若是张燕不退军,便是拿十万士兵作为赌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以张燕身经百战之人,定不会不加权衡。我们只需防住黑山军最後的一波强攻。」

    潘凤合掌而笑,大赞:「公子,以前竟不知,你既有破军的无双神威,又有将帅气之度啊。」

    「无双谬赞了。」朱升与潘凤相视而笑。

    是夜,张燕撤军,早有准备的朱升率军追击,斩获良多,多次将张燕逼上绝路。最後,张燕无计可施,派人送来了降书。

    焦作之战,至此落下了帷幕。

    <焦作分校?会议室>

    却说朱升勇挫黑山军到张燕归降,焦作分校被围之困自解。焦作校长为了感激朱升援手之德,率领学校大小官员齐齐出城来迎接。一时间河内城中一片欢腾,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百姓拥挤的站在大道两旁,争相瞻仰朱升军的风采。

    朱升在众将的保护下,来到了会议室。而身旁的司马懿目睹前日朱升的风采,大为吃惊,同时心中暗自敲定,这个主公,自己是跟定了。

    「我获罪於天,使河内百姓受此劫难。今幸蒙贤侄仗义来救,老朽感激涕零。」说完,对朱升拱起手,感激道。

    朱升连忙摆摆手回礼,还说这是校长的领众有方,才能使这场战事顺利结束,而自己不过是帮忙而已。

    「只是,黑山贼首张燕率部归降,虽彻底解决我大汉北方的忧患,却多出十余万人口,这群人贼性难改,留下也不是甚麽好事,诸位有何想法?」校长担忧道。

    「校长,黑山贼屡屡侵犯我大汉边界,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下认为,把这些人通通杀掉,为战死的大汉烈士报仇。」一名干员说道。

    见到校长微微认同,朱升心叫不好,连忙阻止道:「不可,做大事必定以人为本,现今人众归附於我们,我们又如何忍心离弃而去?今日杀一个俘虏,就能证明我大汉的血性吗?杀了张燕,只会突遭黄巾高校偕全校之力攻击,甚至东汉书院乃至於盟主都必将陷於灭亡,这後果诸位乐意见到的?」

    「将军之意,不杀张燕吗?」一个人问道。

    朱升沉吟了许久,道:「若各位信我,我自有主张;信不过,我这有一把剑,就请各位将我砍了!」

    话一出,全场陷入沉默。

    「贤侄,老朽信你。」焦作校长走在朱升面前,笑道。

    朱升拱手一礼,眼神充满着坚毅之情。

    ***

    朱升和司马懿回到了住宿,门外有潘凤、麴义、甘宁、邓艾五人看守,就这样,两人陷入了一阵沉默。

    「老师刚刚怎麽都不说话?」朱升喝了一口茶,问道。

    司马懿听了,微微笑了。

    「我只是在想懿这个主公,究竟还存有甚麽样的惊喜还没有让在下见过。」

    「甚麽啦....老师你再说甚麽。」朱升一脸『唰』的红了起来。

    「哈哈哈哈,没想到我家主公,上战场就跟阎王老子没甚麽不一样,私底下也会脸红了,哈哈哈。」司马懿笑道。

    「好罗,不要再说了。」朱升说。

    「好啦,不说了,只是这二十万人口,主公要怎麽运用?」司马懿柄住心神,回归正题。

    朱升想了想,起身来回踱步,摇摇头。

    「主公还记得懿当时说的中策吗?」

    「记得阿,这跟那个有甚麽关系.....等等,莫非老师...」朱升理所当然的点点头,突然又想起了甚麽,眼神盯着司马懿。

    「没错,这二十万人口就是我们立足东汉书院的根本,也是争霸天下的根本要素,有了这些人,还怕有心人士危害到主公的家人,他们也要三思一番阿。」

    朱升听了,一拍额头,顿时笑容常开。

    「对喔,我怎麽没想到,哎呀,老师不愧是翎注意的对象,眼光果然特别独到。」

    「翎?」司马懿不解的看着朱升。

    「没事啦,我是说老师不愧是千古名相,哈哈。」不小心说漏嘴的朱升,打哈哈的圆谎,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司马懿的心中,浮现出那个『七步绝杀』的婀娜少女身影。

    「那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安置这二十万人口阿?」朱升迫不及待地问道。

    这时,司马懿起身,走到了一个柜子,取出一盒子来,放在朱升面前。

    「早在主公到来时,懿花了半年的时间,整理出一套有关治理黑山军的平黑三策!」说完,司马懿将盒子打开,里面放着四张纸。

    朱升一见,眼睛顿时发光。

    司马懿这时向朱升开始解释这三策如何实施,讲得朱升眉开眼笑。

    司马懿的计画。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以工代赈。由於流民过多,而焦作分校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来进行修缮。

    招募流民重修关城,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

    这样一来,即可以解决焦作手中人手短缺的窘况,又可以安置一部分流民,无疑是一件大好地事情。

    第二个部分则是建议在京兆屯田。

    这个主意是司马懿走遍司隶,深知京兆一地相当富饶,而且眼下正值夏季时节,京兆的确因早先的战争,还有南匈奴跟白波两所学校对当地实行血腥杀戮,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芜。屯田之法。只招收精壮。在一方面可以加强京兆地区的兵力,稳定司隶局势;另一方面,则可以消化一部分流民所造成的隐忧。

    屯田之法自二十年前,由武帝盟主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主要是为了蓄养戍卒。

    京兆地区的屯田,却是少帝盟主以来的第一次。由官府出官牛,每亩地需要交纳十斗粮草。京兆地区空闲有近四十万顷的土地。按照羊续地计算,可以吸纳至少三十万流民。

    按照十抽一的比率,京兆地区一下子就多出了十万屯田军。

    且不说这十万屯田军能有多少的战斗力,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京兆防御的压力。

    司马懿奏摺中的第三部分,是迁移流民。

    将滞留在京兆地区的流民,大规模的向并州迁移,特别是五原、晋阳、衡山一线。

    大批的汉民涌入边塞。可以进一步的同化边塞胡人。

    数量上的优势,足以令汉民在边塞立足。五原、晋阳靠近朔方,而河套地区,却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土地肥美。水草丰满。举司马懿的统计,河套至少可以吞下百万流民之巨。不但能缓解河北地区的流民隐患,还可以加强对边塞的控制,一举两得。

    「如此甚好,此法一出,不仅可以使我大汉北方的边境无虞,而且还可以镇慑塞外胡人,老师,你真是让我越来越佩服啦...哎!这里怎麽还有第四张纸?」朱升拿出第四张纸,询问司马懿。

    「喔,这个是临时想出来的!主公,我这些日子整理了炽天使的种种资料,发现主公忽略了一件大事。」

    朱升一怔:「我忽略了什麽?」

    「炽天使军中,尚缺少一部。」

    「哪一部?」

    司马懿躬身道:「吴起六篇曾说: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说完,司马懿不再言语,看着朱升。

    朱升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但还是很快的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

    司马懿所说的,是吴起六篇中《料敌篇》的一段文字,那言下之意就是:间谍。

    朱升诧异的看着司马懿:「你是说用间?」

    「正是!」

    司马懿说:「间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主公何不组建一军,专门用以此道?我已写出了条陈,主公可以参考。潘同学武功出众,又是主公身边的亲信之人,正可以为此军主将。至於副将,主公可自行斟酌,我也没有好人选。」

    朱升心里一动,忍不住向潘凤看去。

    很早以前,他心中就存有一如何使用潘凤的念头,只是有些模糊不清。

    司马懿这一番话,一下子让朱升的这个想法变得清晰起来。若能够如此,倒是不错。

    技击营,表面上可以作为训练营,但实际上,可以做情报部门来使用。

    蓄养死士,训练杀手……

    潘凤的忠诚度绝对没有问题,只需要在给他配备相应的人手,定然能产生大用处。

    对外,可以叫做技击营,对内,就称之为:影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