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碎裂的次元壁 > 第53章 五十三章:盛极而衰
    其实就连不良帅都有些放松了下来,开始习练起了多年不练的武功,不良人的事务也交给了手下人,不再事事操心。

    李隆基有些飘了,随着杨玉环的出现更是如此,他通过手段,将本是自己儿媳的杨玉环弄进了宫中,封为贵妃。

    随着杨玉环得宠,杨家的人纷纷得势,尤其是个叫杨钊的人,本来只是杨家的一个远方亲戚,一个市井无赖,因为一个赌约就一跃成龙。

    李隆基给他赐名国忠,给予高官厚禄,后来竟让他位及宰相,把持了朝政。

    杨国忠此人没有实才,不仅未立寸功,而且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败坏朝纲,边境打了败仗,他居然报大捷。

    种种劣迹之下,搞得人人怨声载道,而后杨国忠为了揽权与安禄山发生了冲突,开始处处与安禄山作对,但是安禄山此人心机深沉,即使有了谋逆之心依然不显于表。

    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表忠心,深得李隆基的信任,而后杨国忠的行为越来越过分,导致民怨沸腾。

    安禄山借此机会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实则是为夺取皇位,发起了叛乱,他的手中握有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兵马,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

    周边节度使纷纷随之揭竿而起,一时间天下大乱,由于武林中的实力被削了一批又一批,连朝廷的人都遭了清洗,一时间竟然无法低挡这些蛮夷。

    这场动乱也发出了一个信号,普通军队对于战局的影响越来越大了,以往只要天玄位高手往军阵前一站,便可喝退敌军万人兵马。

    如今却是做不到了,哪怕大天位陷入万人军阵之中,也是死路一条。

    对此不良帅也感觉棘手起来,不良人在这么多年的和平生活里早已被磨平了锐气,毕竟天下太平用到他们的地方越来越少。

    而他当初被长生不死药的阳气灼伤了经脉,功力不进反退,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也不过刚刚踏入天玄位而已,更何况战斗并不是他的强项,指望他一人去消灭叛军,很明显不现实。

    叛乱发生之后不久,潼关就被攻破,长安城岌岌可危,在臣下的建议下,李隆基准备撤离,杨国忠想要毁去所有带不走的金银财宝,但被李隆基拦住了。

    李隆基毕竟是一个帝王,这些财宝于他无用,如果叛军搜刮皇宫得不到东西,那遭殃的肯定是百姓。不如将之留下,还可保百姓一时安宁,长安在不久之后陷落。

    一行人逃至马嵬坡时,发生了兵变,杨国忠与杨玉环姐妹皆死在这场动乱之中。

    而后,马嵬坡的百姓请求李隆基留下保护他们,李隆基并未答应,太子李亨主动带着兵马留了下来。

    在诸位将领的请求下,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将李隆基奉为太上皇。

    登基为帝之后李亨抬起了平叛靖乱的大旗,这给大唐打了一剂强心针,各地重新燃起了保家卫国,与叛军决一死战的熊熊烈火,这一位乱世天子无愧于李唐王室的血脉,开始重整河山。

    仅仅凭他手中的力量自然不是安禄山的对手,于是他向西域各国求援,组成联军,号称二十万自凤翔起兵。

    于积香寺之战中,杀敌六万,次年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而在这个时候本应是平叛的最好时机,然而李亨却错失良机,后听信宦官之言罢免了中军主将郭子仪的兵权。

    从而导致安庆绪外逃,并未斩草除根,由于李亨的精力大部分放在了平叛上,对于朝政后宫之事基本是处于听之任之的态度,导致宦官的权柄急剧膨胀。

    这场叛乱持续了七年,这场战争导致大唐元气大伤,各地藩镇割据,自立为王,不听从中央命令,大唐的国土又一次收缩。

    这次叛乱就像是一记重拳,彻底打散了大唐的气运,盛极而衰,此乃天意。

    随后的百年时间里,虽然大唐屡有中兴之才的帝王,然而却都莫名失败了,错失了再度崛起的良机。

    由于李亨留下的隐患,就像当初的大汉一般,宦官与外戚再次成了毒瘤。

    皇帝屡屡重用宦官,不良帅几次想要重组不良人的想法,全部被打了回来。

    随着唐朝的气运越来越淡,不良帅的心也渐渐地凉了下来,再这样下去大唐离亡国不远矣。

    为了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开始在各地搜寻人才,重组天罡三十六校尉,天魁星由他暂时顶替。

    然而现在的武林中已经是一片惨淡,大天位都成了难得的高手,他网罗多年,才堪堪将其余三十五个校尉找齐。

    这三十五个人武功最高者不过中天位,最低者才堪堪步入中星位,这与第一代的天罡校尉简直是云泥之别。

    以这三十五个人为骨干,他开始积攒力量,招兵买马,然而还未等他有什么作为,一场巨大的农民起义席卷了半个大唐,黄巢起兵反唐了。

    这场起义可以说瞬间加速了唐朝灭亡的脚步,官兵一触即溃,皇帝李儇又贪于玩乐,朝政被宦官把持,唐朝更加的风雨飘摇了。

    由于土地被吞并,大半百姓流离失所,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先后攻下汴州、宋州,后转战广东一带,在补充好士兵装备后,挥师北伐。

    在北伐途中,由于天气湿热,起义军中开始蔓延疫病,黄巢没办法只好先回去修养。

    同年自桂州走水路,沿着湘江而下直逼江陵,朝廷得到消息,遣军十万屯驻潭州,想要遏制住起义军的势头。

    然而起义军来势凶猛,即使守将紧闭城门死守,还是未撑过一日,十万守军血染湘江。

    黄巢挥兵五十万朝着江陵而去,江陵守将弃城逃往襄阳,黄巢兵不血刃拿下江陵,虎视襄阳。

    这时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一处,在荆门大破起义军,起义军十之七八被斩杀俘获。

    黄巢收拢残部过江,向东逃去,刘巨容见天下大乱心中也有了反意,而且朝政如今被一群宦官把持,就算灭了黄巢他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于是停军不再追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