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们想要的爱情 > 435.多难啃的地方也敢下嘴啊

435.多难啃的地方也敢下嘴啊

 热门推荐:
    朱承泽也知道了“我心已退”的消息。他和儿子谈过让卢谷雨撤退的事情,儿子感到很为难。到后来真正了解了卢谷雨,才觉得那其实不重要了。谷雨首先是个好姑娘,其次才是好演员。可是没想到她自己却退了。退的理由却是让他意想不到。

    她真的非常通透!

    他给儿子打电话:“齐家,谷雨可能情绪上有点波动,你给她打打电话!”

    “哎,我知道了!”

    朱承泽哪里知道儿子打电话根本不是安抚人,而是只说一句话:“谷雨,我爱你!”

    而卢谷雨忙完了腕表广告拍摄,谷雨就温州探望爸爸。虽然爸爸有了新家让她有些不适,但礼节还是要讲的。

    从温州回来她就返回通远,因为安安说了:“谷雨,我忙得不行,你回来给我盯着学校的工作。”

    她说的学校的工作其实挺多,因为安安又联系了一个村子,还是按照小埔村的样本:整修旧学校、装修新教室、招募志愿者。这些工作繁杂而琐碎,没有一个专门的人盯着实在不行。而安安自己年前去了趟沈阳,正式拜见方植末的父母,年后就要带方植末上山,觐见家里的老人。

    方植末算是万里长征走到吴起镇了。抚今追昔他感慨万千,他居然把全中国最可爱的姑娘追到了手,而对方的家里并没有给他很多压力,他们对他更多的是观察或者考察。

    “舅舅,方植末说我是全中国最可爱的姑娘!”安安拽着舅舅的手撒娇。“我要你送我最美丽的婚纱!”

    朱承泽忍俊不禁。“可爱”前面加个“最”,这评比指标到底有哪些呢?再看方植末,一张脸一直红到脖子,显然他也被安安这突然的要求搞得手足无措。

    “小方向你求婚了?”他有意逗弄安安。

    “没有。”安安无奈地摇摇头。“他一直找不到别出心裁的仪式,我看他郁闷得不行,就说算了。反正他一直是想娶我的,我也一直是想让他娶我的!”

    朱承泽哈哈大笑,而方植末恨不得变成一只田鼠钻到山上躲起来。他确实想仪式想了好久,安安也确实说算了。可是这怎么能当着长辈的面儿说出来呢?

    朱润民摇摇手说:“仪式没什么重要。我也没向姜涌秀同志求婚,当年她问我,哎,你怎么不求婚呢?我说,我没求婚,可是我们来往的最终去向不就是结婚吗?我要不想跟你结婚干嘛跟你来往呢?”

    旁边坐着的姜涌秀一听就不乐意了。“我说润民同志,你这也拿出来说,好像当年我上赶着嫁给你似的!”

    “你不上赶着,干嘛我们合唱队赶你都赶不走呢?低声部你一带就跑偏,弄得我们练都没法练!”

    “那怪我吗?我本来就应该进高声部的,是你硬给我放在低声部的!你这个人,强词夺理一辈子!”

    众人看着他俩哈哈笑。姜涌秀绷着脸说:“不行,我没人求婚已经将就一辈子了,我外孙女不能就这么季屈了。小方你一定得把这手续补齐了,要不,甭想过我这一关!”

    “姥姥!”安安娇滴滴地向奶奶求饶。“他已经求过了,都求了好多回了!我都已经答应了。”

    “不行,”姜涌秀仍然绷着脸。“要正式的来一次!要不,显得我们家的女儿不够尊贵!”

    朱润民看看老伴儿,又幸灾乐祸地看着方植末,看他如何应对。

    “扑通!”方植末就跪下了。他涨红着脸说:“请姥姥、姥爷同意把安安嫁给我吧!我实在找不到一个特殊的法子,那就用最普通的方法求亲吧!我爸把求亲的礼物都给我了。”

    朱承泽看着他笑。母亲这真是把人给逼急了。

    姚安安蹬蹬蹬地跑出去,一会儿又旋风般地返回来。她手里拿着一个琴盒儿。

    朱承泽伸手拿过来摸了摸。这一看就是把旧琴,但打理得特别用心。再仔细看琴盒上的文字,居然是意大利拿波里一个匠人所造,名字已经模糊了。他把琴递给父亲。父亲一生爱音乐,他肯定懂得。

    这时,方植末动情地说:“这是把旧琴,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用它练琴。到后来,家庭出现变故,父亲颠沛流离,他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辗转,但从来没想过用这把琴换钱。在那样的环境下他即便不能拿出来练琴,但他仍然抱着它。这次,安安去我家,父亲就让我用它来求亲。父亲说,安安是万里挑一的好姑娘,值得把一生最美好的东西送给她!”

    大家把目光集中在父亲的手上。只见朱润民摸完琴盒,又轻轻地用手指弹拨了一下,顿时,一声清澈的琴音荡漾开来,仿佛深秋静湖里突然响起的水声。

    “来,演奏一曲!很多年不练了,不知还行不行?”说着话,朱润民往直坐了坐,把小提琴夹在腭部。

    他演奏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梁祝》中一段,虽然中间错了一小节,又接续重来,但仍然深情庄严,当绚丽时绚丽,当缠绵时缠绵。

    姜涌秀禁不住迷妹一般地看着丈夫。“学长魅力不减当年!”

    “哈哈!”朱润民放下琴,轻轻地放进琴盒。他看看众人,又对方植末说:“是把好琴!但是它对你父亲太重要了,还是拿回去吧!跟了你父亲这么多年,离开它你父亲会不习惯的!”

    方植末说:“父亲是真喜欢安安。这把琴父亲已经不能用、只能看了。”说到这里,他遗憾地解释。“他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伤过手,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有两条肌腱坏了。说着他看看自己的手,不由低叹。

    “哦!”朱润民遗憾地摇摇头。“那真是太可惜了!小方你起来吧,安安喜欢你,我们家就接纳你。婚姻就是相互扶持,你比她大,要懂得照顾她、体谅她!”

    “哎,我会的!”方植末持重地磕了个头从地上起来。

    这时,朱润民往椅子背上一靠,看了眼头顶的吊灯感慨地说:“要不是你年龄大,要不是安安爸爸出了事,我其实也不舍得她这么早就结婚。但愿不愿意,也没有办法。你今天求婚成功了,我却觉得我的宝贝就要被人拿走,唉,这真是……”

    “润民同志你这是怎么回事?”姜涌秀及时插话。“你这么一说,人家小方倒成了惦记你家宝贝的小偷一样,你还让不让人家有一点求婚成功的喜悦?”

    朱润民摆摆手,不去理会老伴儿。他有点难以言明的情绪,眼睛已经湿润了。

    朱承泽一看,就知道爸爸不是想起了大妹就是想起了小妹,总之,他一想到女儿要嫁出去,他都要难受一回。而大妹是那样死的,小妹却遇到了姚栋梁那样的人!

    他连忙打岔:“爸你要不要上去休息一会儿,这都坐了大半天了?”

    朱润民摆摆手,自己调整情绪。他清了下嗓子说:“我这么年轻,哪用得着休息?安安过来,给姥爷说说你的英雄壮举!”

    安安乖乖地走过来,坐到姥爷身边。

    “姥爷,其实这不算英雄壮举!”一到长辈身边,她就变得口气软软的,完全没了平时的豪迈干脆,而体态也变成仰头束手,一副聆讯的样子。

    方植末笑了,终于有人能拿得住姚安安了!

    所谓的英雄壮举他全程参与,因为他说过,他就是给安安捧刀的。

    这半年来,安安一直致力于留守儿童艺术学校的建设。利用网络工具,他们募集到了城市家庭已经不怎么使用的胶片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北京来的摄影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开始只是鼓励他们拍拍拍,拍了一段就开始辅导他们相关的技术问题并讲解摄影作品的创作。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拍完爷爷奶奶,拍院子里的鸡鸭,什么都拍。渐渐地有些孩子学会了用镜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安安搜集了一些比较好的、有特点的,放在网上,同时在通远市少年宫搞了一次留守儿童影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以说,安安本人和孩子们都获得了很大鼓励。

    可是随着鼓励而来的是压力,因为附近送来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个公益学校虽然是为留守儿童创建的,但不能说你父母不是外出务工者,我就把你拒之门外,事情不能这么做。可真是空间有限,老师有限,一句话,就是资源有限。

    而麻烦也是接踵而来。按说外边人来得多,对小埔村是好事,比如小卖铺的生意都跟着红火。可是村子里很多守旧的人总觉得学校占的是我们村子里的土地,凭什么外村的人要跟着沾光?他们甚至和外村送学生来的司机发生冲突,要收人家的过路费。也有人找到学校去,让安安讲道理。

    安安当然没耐心去跟他们解释,她只管做事,不管公平与否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村子里或乡里的领导出面来说说话。可是小埔村已经没有领导,完全是无政府状态,而乡里的领导说这就是狭隘的小家意识,就是鸡毛蒜皮,不用去管他们。方植末却觉得,可能因为一个公益项目的存在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领导还没学会怎么去处理。因此,他们在回避。

    不管怎么说,最后,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安安这里。

    又做事又被指责,安安生了几天气。但几天之后,她就想出了办法,她的思路和大城市建设一样,车多怎么办呢?扩路啊!四车道不够那就六车道,总之要动起来,而不是眼睁睁看着它拥堵。

    她瞄准的目标是大生寺。

    不是没和尚、没香火了吗?那不如我来让它红火起来!

    可是想的容易,做起来多难啊!因为要把大生寺改成少年宫,那就需要推倒佛像,这个活计哪个工程队敢揽啊?工程队不也得面对村庄里的悠悠众口吗?

    多年以来,整个通远市、甚至外边的很多信徒,他们都来这里烧过香,寄托过最真诚的祈愿。把永祥和尚抓起来那是他犯了天条,而佛像还是干净的佛像,怎么能推倒它呢?

    至于佛像为什么只能增多不能减少,这当中的合理性在哪里,没有人愿意考虑,他们只是不愿意庄严伟岸的佛像变成一堆土石砖砾。

    所以,安安的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被迅速传播,紧接着就是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他们自发自愿地堵在大生寺的门上,防止那个不敬鬼神的姚安安开着挖掘机突袭。

    但安安怎么会那么蛮干呢?小埔村干部没有了,她找另一个村的干部,因为这个大生寺占用的是两个村的土地。但另一个村的干部也很怕惹到那些信众,哪个敢轻易吐口说你去干吧,我支持你!

    安安又去找宗教事务管理局。但怎么评价这个通远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呢?它如果是个认真管事儿的,就不会让一个根底不清的永祥和尚做了那么多年住持!安安找他们也没用,因为他们说他们做不了主,他们管的是让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植末把他们的话消化了一遍,认为他们的意思是造佛像就是适应,毁佛像就是不适应。总之,无论如何不能触怒了信众。

    安安又去找市长,市长卢兆麟说:“安安呀,你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如果要修路,规划里有那块地方,那谁都没话说,因为公共利益当先。现在,你要把寺庙改成少年宫,要一锤一锤砸烂泥像,你知道砸在它身上,疼在多少人的心上吗?”

    安安还尝试跟市长辩论。但说到最后,卢市长说:“姚安安,我支持你的想法,但办法你自己想!”

    安安灰溜溜地回来了,就连奶奶山上种树的居士都不支持她。虽然他们被一个假和尚欺骗,但佛像和寺庙确实寄托了他们真挚的祈愿。

    安安郁闷了好几天,但几天之后,她就想出了办法。她在村里大喇叭上广播,谁为塑像出过钱,不同意砸掉塑像的,留守儿童公益学校愿意补偿钱款给他,但是他的直系、旁系五代之内的留守儿童都不能在公益学校接受教育。理由是公众的事情公众来办,不能只享受公众的利益而不尽公众的义务!

    这个公告在大生寺门口张贴了两天,有人把它撕了,安安又去贴上。大生寺门口原本是有摄像头的,安安取得资料以后第二天就在大喇叭上喊话,指名道姓地说那个撕布告的人破坏公共事业,公益学校认为他的直系和旁系五代,都将是公益学校所不愿意接受的人。

    这下,压力太大了!哪家没有个相关的留守儿童啊?真把这个敢打敢拼的姚安安惹急了,她这学校不办了,你怎么办?

    这时,有人公开提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麻烦:姚安安可以毁掉佛像,但必须重建一个寺庙。这个说法居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可是,姚安安有这个义务吗?她理都不理他们。

    在“公益人姚安安”的微博上,她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公布出来,那些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因为不关切身利益所以表现相当活跃。一时之间,要佛像还是要学校居然成了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讨论的维度太多了,而进入的门槛又太低了,精英与群众纷纷参与。

    通远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倍感压力。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句能说服自己也说服信众的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寺庙没有僧人,与普通居所何异?”

    这几句盖着宗教事务管理局大红戳儿的话被张贴在大生寺门口,姚安安把它复印了若干份儿,凡是电线杆子都给它贴上一张。过了几天,反对的人就想清楚了,和尚们都走了,跟一个空空的寺庙较什么劲呢?再说,真要把姚安安惹毛了呢?她可是连杨旺才都敢挑战的人!

    就这样,在反对声渐渐消逝的时候,工程队在夜里悄悄的开进来。他们晚上干活儿、白天休息,只一天功夫,该拆的就拆了。又花了一周时间,改建的部分就完成了:大玻璃窗、白色的吊顶,一走进去,跟一般公司的办公室一样敞亮。而随处可见的那些“佛”字都刷了白,写上了中外教育格言,孔子和爱因斯坦的头像也代替了佛教故事绘画。

    当这个改造工程真正结束的时候,姚安安把市长请来了。通远市第一个村级少年宫由此诞生!到此时,反对的声音发不出来了,或者消化掉,或者咽下去!

    “姥爷,就是这样的,也没什么波澜壮阔!”姚安安两手放在膝头,还是像一个等着表扬的幼儿园女生。

    朱润民摘掉眼镜儿,认真擦了擦又重新戴上去,夸张地上下打量,好像没见过似地说:“这是我的孙女安安吗,姥爷都佩服你了!多难啃的地方你都敢下嘴啊!”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