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桃探长之双色妖案 > 第一章 为爱打工

第一章 为爱打工

 热门推荐:
    必须承认,必须必地承认,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还得加上“典型”二字的**丝。

    兄弟我除了形象长得不赖以外,**丝身上所有的特征我都具备了。我觉得我真是个名符其实的躺枪,什么好事都没摊上过。

    我们兄弟俩人,我是老大。在我们农村有一个流传几个世纪的传统老话:“老儿子、大孙子”。意思是说在家族里吃香受待见的,要么你是某个家庭里的老儿子,要么你是这个家族里的大孙子。我虽然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却不是大孙子。因为我大伯的儿子,才是我们江氏家族的大孙子。而我弟弟却是我父母的老儿子,待遇自然比我高出很多。我虽然常常感到不平衡,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那是我亲弟弟,比我小四岁的亲弟弟,我能和他争宠吗?

    我今年刚好十八岁,却辍学两年了。为啥?说心里话,我挺愿意读书的。我的语文成绩是相当的突出,尤其作文,经常获奖包括市级大奖。我的语文老师对我寄予了厚望,经常单独辅导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像韩寒一样的作家。可是,没过多久随着语文老师的出国,我的那点儿梦想也跟着她去了爪哇国了。

    严重的偏科,让我的学习成绩只能在班级的后面打狼。在其他老师眼里,我就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想起来都蛋疼。好在父母对我根本没抱什么望子成龙的奢望。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我也是一样。我喜欢上了一个叫小薇的女孩。她和我一样家都住在s市的郊区,只不过不在一个乡镇。她住在我的邻镇,是我的初中同学,大我几个月,也是因为家境不好而早早辍学了。

    我大胆向小微示爱时,她同意了。小薇说,我们虽然辍学了,但是不能自暴自弃,趁我们年轻,最好做些正经的营生。小薇喜欢时装,她的理想是自己开个小一点儿的女式时装店。我跟小薇说,我也不会让你嫁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我的理想是买个小微型拉活养家。我还跟她说,我一定盖好房子开着车子来娶你。小薇说,房子不用太大,能够开时装店就行;车子也不用太好,只要能拉活即可。

    按说这个理想不算远大,应该可以实现也真能够实现。但是,就我们两家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理想的丰满抵不过现实的骨感。

    就在我摸黑行走于为理想而奋斗的奔波路上时,阳光出来了,亲们,兄弟偶就要灿烂了!

    据说,有人看到s市政府有关部门已下发的文件通知了,说我家所在的这个乡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子马上要拆迁。按文件上规定我家有可能在拆迁之列,果真如此的话,按照文件上规定的标准,我家的房子再加上土地最少可得到五六十万的补偿款。我父母答应我说,如果补偿款下来,就先给我买辆微型让我拉活,赚几年钱以后,再买套房子和小薇结婚。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薇,小薇也很高兴。我记得,那一天我给她唱了那首前些年非常流行的歌曲《小薇》“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作小薇。她有双温柔的眼睛,她悄悄偷走我的心。小薇啊,你可知道我多爱你?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

    小薇幸福地伏在我的怀中,我和她一起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狗屎运的人喝凉水都塞牙----我的五六十万的补偿款像一个泡泡,而且很快就破灭了。

    我家所在的镇子拆迁的确是真的。可是,偏偏就没有我家所在的村子。

    我家所在的镇子五分之四的土地都因为各大项目的征用被拆迁了,被拆迁走的家家户户哪家都弄个百八十万的。

    我家虽说住在s城边上的郊区。但是,自打我记事起,就没享受到郊区所带来的任何美好政策。这不,好不容易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来s市投资的商业地产商,决定征用郊区我家所在镇的大部分土地,建个大型商业园区。

    可是,但可是,我家那几间八十年代盖的北京平,在距离马路最远的那个村子的紧里头,商业用土地就征用到离我家两公里的边上。房子没被占上,土地也没被占上。

    看到我暂时不能兑现许下的诺言,小薇对我说,给我两年的时间,如果能实现诺言就嫁给我。否则,她就要找个有钱人嫁了。我对小薇说,等着我!我一定回来娶你,风风光光地娶你!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任何能耐,那几亩少得可怜的地里生长出来的蔬菜,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无爹可拼,打工是唯一的出路。告别了小微,离开了父母,我选择了h市。据说这个城市比较好混,我拿着从老妈手里要的一千元钱,去投奔在h市开抻面馆的三舅(说是三舅,其实就是个乡亲,我们同村,他在家排行老三)。

    我擦,到了三舅那个抻面馆一看,差点没把偶郁闷死。三张桌子的营业场所,十几平米的后厨。五十多岁的三舅和一个比他小十几岁的女服务员搭伙过日子。这个抻面馆白天是卖面条的营业场所,晚上就是两个人爱的小窝,把凳子拼凑在一起就是一张床了。我真不知道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在忙碌了一天后是否还会有心情玩儿生小孩儿的游戏。

    三舅对我还算客气,跟我说,人手是不需要了。但是每天管三顿饭没有问题,反正就是面条,管我饱。我对三舅表示着谢意,可是看着女主人那张正宗的猪腰子脸拉得跟长白山似的,我只能知趣作罢。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告别了三舅,别说什么无奈。看来,兄弟偶只能自己出去谋求生路了。

    农历的八月初,是h市最好的季节之一,还没到白露时节,天气是不冷也不热。清风徐来,让人身上爽爽的。正是午后四点多钟的时候,阳光斜照在街道两边梧桐树宽大的叶片上,树荫投在地上与楼影叠在一起,任城市的各种车轮碾压着。我的心一下子掉在了那些阴影里,仿佛也被飞速的车轮碾压着一样,非常不快。

    漫无目的行走中,我来到了一幢欧式建筑前。

    我想起来,h市不仅因为其大而名贯中西,它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我走到这幢欧式建筑的正门前,在一个由汉白玉塑成的石碑前停下。上面刻的碑文是这个地方的介绍,我仔细看了起来。这是个占地面积不大的三层红色楼房,保留了欧罗巴的建筑艺术风格。坐北向南,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建筑风格和欧陆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产物。淡黄的墙面,陡峭的红瓦屋顶,点缀其间的是凸起的山花墙和—座高耸的钟塔楼。

    次奥,我真是个旅游盲,如果不是今天打酱油到此,我还真不知道h市这样一个很有特点的欧式建筑,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个城市的警察局所在地。这个地方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经常自诩自己喜欢历史呢,连这么个知名的地方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我嘲笑着自己。

    我有些纳闷,已经快到下午五点了,游人怎么还络绎不绝呢?原来,这个地方“十·一”之前的关门时间是晚上七点半。我知道今天不可能找到工作了,便从旁边的地导手中买了张打折票,随同一个旅游团,走进了这个过去的警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