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旷世孽缘 > (287)苦学日语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九日(阴历二月三十),肖华的儿子肖石岩出生了,夫妻俩异常高兴。

    自从肖华一九八三年七月在职工大学毕业回厂后,领导对他另眼看待,他不在车间干活了,调他到技术部门工作。无论在哪里工作,肖华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积极上进,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

    在五月下旬,厂里来了个好消息,中国科委要派一个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去的人在日本进修一年。选派人员的条件是:大学学历,会日语,工龄五年以上,工作态度好,思想积极上进,品格高尚,群众评价高,不超过三十岁的年轻人即可。

    电视机厂分到一个名额,这个名额给谁哪?厂子领导研究通过,又征求了广大职工的意见,最后决定,这个出国日本的名额落实到肖华身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肖华听了后,激动万分,乐不可支。同事们也为他高兴,对他进行了鼓励,他一一地感谢同事们和厂子领导。

    其实,去日本虽是好事,但肖华他也有难处。一是孩子刚刚出生不久,李佳辉产假到期,就得上班,孩子无人看护,二是肖华根本就不会日语,去那日本国不会日语哪能行?这个去日本的好事,实在是难得呀,一定要珍惜,决不能错过,有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上,自己能够被派遣,那该是何等的荣幸?不管怎么困难,一定要去,这点儿困难,也是难不倒积极上进、性格刚强的肖华!

    孩子,无人看护,肖霞主动答应看护,这个后顾之忧就迎刃而解了!

    不会日语,学起来,这也难不倒英雄汉,这个去日本的最大障碍也就轰然倒塌!李佳辉也是很高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必须给肖华大开方便之门!有了李佳辉的支持,有了肖霞的帮忙,有了肖香的鼓励,肖华那可是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牡丹江科协举办一个日语学习班,每周晚上开课三,从晚上的七点到九点,专门照顾在职上班的职工学习日语。肖华的家不在松江乡肖霞的屋住了,他搬到了市内,他的家在车站附近,单位电视机厂在市中心,日语学习班在市的西部。

    六月一日开学,肖华就开始了这三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学习的阶段。

    这三点一线,加起来也不近,但比他在松江乡住那是近多了。肖华的一是紧忙,上班之外,帮助李佳辉照顾孩子,他做饭、收拾屋子。晚上,去到学习班学习日语。

    肖华长这么大,从来还没有接触过日语,既有新鲜感又很陌生。有人:“学习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这句话是学日语的艰难,实际上,学什么新生事物都是这么不容易,哪里有望房巴掉馅饼的好事?不都得经过艰难的努力才能获取吗?肖华他不怕难,他有毅力,有信心,他不会退缩。

    冷丁接触日语,毫无头绪。老师讲得很细,也比较慢,因为都是初学者。听老师讲,要全神贯注,一点儿也不能溜号,也不能马虎大意。他听,他还得记笔记,不然,回家怎么复习、消化、反馈?看那日语文字,和中国的汉字大相径庭,中国字,方块形,方方正正,规规矩矩,那日本文字,钩钩巴巴,离了歪斜,不写啊,看着就厌烦,写起来就不顺溜,很别扭。

    (あたまわるい)しんどい(しょうじきしんどい)

    ボケ(てんねんぼけみづらい(からみづらい

    日语复杂的书写系统是其一大特征,其书写系统包括了日语汉字(大多数的汉字又有音读及训读两种念法)、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同时也可以以日语罗马字转写为拉丁字母。日语有两套表音符号:平假名(平仮名)和片假名(片仮名),同时也可以使用罗马字(ローマ字)书写成拉丁字母。日常生活多使用假名和汉字,罗马字多用于招牌或广告,日语汉字的注音不用罗马字而用平假名。日语发音的基本单位是以平假名表示的一个一个的音拍,日语被称为音拍语(mola语言)。

    不管日语的样子多么难看书写多么复杂,也得学,也得写。肖华就在纸上写来写去,开始时,写不上来,写不正确,更是写不好,那只有练,写,练,写!掌握了日文的写法,然后,就学它的发音,哎呀,读起来这个难,总是不准确,仔细地听老师的发音,琢磨它的要领,跟着老师读来读去的,一遍又一遍的,嚼舌,别愣,无路可走,只有读下去,读下去!

    学会了写,学会了读,那往下就是学单词、句子、课文、语法等项了。

    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比一个吃苦,都要付出艰苦的代价!日语单词,也不同于英语,它的变化较多,你只是孤立地背单词,效果也不是很好的,但是,也得背,不背不行。

    学习日语的人常感记词困难。日语词确实难记,因为难寻规律。学习印欧语系诸语,可用词素分析法将词分解为词干和词缀,加以整理,即便利于记住。日语词不是这样由词干和词缀构成的,词素分析法用不上。日语词的来源不一,构成方式复杂。有和语词,有汉语词,有混合词,有派生词;此就其来源而论。在读音方面,有音读,有训读,有音训混读;同为音读,尚可分为汉音,吴音、唐音等等。因而日语词的状况复杂,难读难记。学习者以记词为苦,是有基因的。要彻底解决记日语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日语词的音读。音读和训读有其规律,抓住纲目,分清条理,是记词的关键。只要抓住音和训,记词即非难事。

    肖华了解到这些,他就开始背单词,他把单词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家中的墙上,有功夫就看着背,那真是废寝忘食,披星戴月!肖华无论学日语中的哪一种,都是先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要领,这样,不是盲目无知地学习,效果都是空前的。句子是学好日语的基本单位,肖华在背单词的基础上,读句子,领会句子的含义,把它们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把好的句子背熟。在单词、句子的基础上,学习语法,当然,也不绝对的,在学习单词和句子的同时,也渗透了语法的学习。

    他集中学习语法时,请教了老师,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也在实践中印证方法,总结方法,效果显著。掌握好日语语法,就好比盖一座高楼时搭骨架,一定要从地基开始,把基础打牢固,慢慢的楼才能越盖越高。

    首先,学习日语语法最怕盲目拔高,一定更要把基础的日语助词、副词和简单的日语句子结构掌握了,再去学习复杂的句型。其次,像日语的被动型、敬体、命令型等一系列语法变化方式都要系统记忆,并掌握。学习日语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进行语言交际,他要去日本,到日本,必须和日本人交谈,必须练好语言交际。

    用语言进行交际,其形式无非是两种:其一为口语(こうご),其二为书面语(書かき言葉ことば)。而两者相比,无论是从语言的发展还是从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来看,都应该是口语领先。因此,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日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若只具备读写能力,却听不懂、不出,那么在实际交际中,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哪怕学得再好,也不能摆脱“聋哑日语”(聾唖ろうあの日本語にほんご)之嫌。肖华在学习之余,就练习和别人用日语交谈,从简单的练起,从少量的练起,这实际的练习,作用太大了!一九八五年十月初,肖华离开了单位,离开了妻儿,那儿子才刚刚五个月呀,去了哈尔滨市,参加了出国人员培训班,进一步学习日语。

    到了哈尔滨后,他们这些学子都住在学校里,条件还是不错的,生活上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习日语。这十月的气,在东北已经是有点儿冷了,肖华为了学习日语,就起早贪黑的。和他在一起做的同学,是三个人。那三个人谁也不贪黑起早,肖华为了不影响同学休息,他早晨三点多钟就起来,到院子里去学习,院子里有灯,可以照亮看书,但就是有点儿冷,肖华把自己带来的衣服,都穿上,还是冷的话,他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这样,就暖和一些。

    晚上,肖华也学习得比较晚,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他在同学们睡觉后,出去学习。后来,收发室的老头,看到肖华这样,心里很受感动,就让肖华在收发室里学习,他:“我是老头了,没有那些觉,你就在我这屋学习吧。”肖华这样勤学苦读的,他的收效总比别人多的多。一九八六年四月结束。前前后后一共学了十个月的日语,肖华已经会一口流利的日本话了!